APP下载

二元制背景下城乡养老的现状与未来

2017-12-25王洪围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36期
关键词:城乡养老现状

王洪围

摘要:急剧的社会变迁给我国的养老工作带来极大的冲击,通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阐明城乡养老问题的迫切性,在二元制背景下这一问题又不得不面临城市养老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刚刚起步的现状,且城乡养老差距仍在不断扩大,未来的城乡养老应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侧重点不同的养老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城乡经济差距较大,城乡养老将依然处于分离状态;但从长期来看,城乡养老最终会走向趋同。

关键词:二元制;城乡;养老;现状

一、城乡养老问题的迫切性

(一)宏观层面:快速城镇化

近年来我国养老问题凸显是与快速城镇化密切相关。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猛增到2016年的57.35%,远超1949年到1978年共7%的增长率。巨大的成就伴随的诸多问题影响到养老。首先,过快的城镇化带来城市病,空气污染、市政设施建设不足造成老年人养老质量下降;其次,过快的城镇化造成了大量“半城市化人口”,即工作和生活在城市但户口在农村的人口,这部分人在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无法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权利,同时由于这部分人很强的流动性和当前社保体系没有实现全国统筹的现实问题,这部分人的社会保障权利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回到乡村由子女承担养老责任往往成为他们年老时的无奈之举。

(二)中观层面:计划生育加速老龄化

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了我国的人口结构,加速了老龄化,使当前的养老压力倍增。为了缓解人口压力,降低人口出生率,我国从1973年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大车放慢前进速度的同时老龄化问题也随之而来。人口总量与人口结构的博弈将会伴随着未来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2015年放开“全面二胎”是减慢我国老龄化速度、调整人口结构的权衡之举。

(三)微观层面:家庭形式多样化与小型化

人口结构的变化影响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加上社会观念的不断发展,家庭形式的多样化不可避免,进一步加剧了当下养老问题的复杂性。自古以来我国养老责任最终的载体是家庭,但由于我国传统家庭结构正在向现代家庭结构过渡,家庭不断小型化、核心化和多样化,家庭关系更加平等,老年人独立性提高,子代与亲代居住的分离。这一切变化都在冲击着我国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养老方式。

二、城乡养老现状

建国后为加快国家经济建设,我国在实行计划经济,户籍分为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城乡二元体制形成。这一举措在建国初期对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弊端也在发展中渐渐显露,城乡二元体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造成了城乡分离,这其中包括养老制度的城乡二元制。城市养老体系建设起步早于农村,政策支持力度也更大,造成了我国当前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同时农村的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的局面。

(一)较为完善的城市养老体系

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新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正式确立。国家以企业为主体向城市职工提供养老等多方面的保障。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加深,企业办社会做法将过多的养老责任加在企业身上,阻碍了这一阶段的国企改革。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我国在1986年首次建立个人缴费制,1991年规定社会养老保险金费用由国家、单位与个人三方负担,1993提出了统帐结合,基本建立了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体系框架,并从2011年起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至此,城市养老体系基本完善。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成为退休大军中的一员,退休金收入逐渐成为城市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拥有较高的经济独立性使城市老年人可以减少对子女亲属的经济依赖;老年人的观念也在不断改变,独立性增强。另一方面,子女的养老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由于面临着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他们更愿意给予父母经济上的支持;西方自由主义影响下的年轻一代更注重追求自我,与父母分居而住成为大多数成家子女的首选。当前城市养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独生子女养老压力大,空巢老人不断增多;2.老年人尤其是失独老人的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满足;3.公共养老设施不足。

(二)起步中的农村社会养老

我国农村的经济、文化传统使家庭养老成为其必然选择。经济上以农业为主的小农经济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保证农业活动的持续性,这使得农村的家庭养老具备人力基础;农业产出低与需供养人口多造成农民积蓄不足以独自承担养老费用;文化上由于传统孝文化的影响,赡养父母是子女最基本的责任,父母对子女的权威也使得家庭养老可以实行。

建国以来农村养老经历了家庭养老、集體养老、回归家庭养老、“旧农保”、“新农保”五个阶段,目前家庭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社会化养老只是作为家庭养老的补充。

当前农村养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农村青壮年大量进入城市,农村养老人力不足;2.国家对农村养老投入相对较少;3.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下降。

三、城乡养老未来

(一)城市养老未来

1. 城市高知分子

这里的城市高知指那些之前有较高收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或技术水平并且有着较好的养老保障的城市老人。这一群体通常不必为退休后的经济问题发愁,他们更需要的更多是情感上的满足与自我价值的被认同。对于这一群体,更应该关注养老的质量,首先是情感上的满足,为他们创造多样的老年活动项目和场地,满足他们交流的需求;然后使他们个人价值再实现,结合他们自身意愿使他们参与社会。

2. 城市低收入者

这里的城市低收入者指那些收入较低并且年老后缺乏社会保障或者保障水平较低的老年群体。首先要保障这一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医疗帮助。其次要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对这一群体进行提供更多的社会养老帮助。endprint

(二)农村养老未来

1. 进城者

进城者指由于子女原因而长期居住到城市的老年群体,由于这一群体长期生活在农村,进城后会面临语言、心态上诸多问题,如何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作为子女应该付出更多时间陪伴,使父母积极融入自己的小家庭,通过家庭之乐弥补父母精神上的缺憾。

2. 候鸟型

候鸟型指那些在过年过节或其他时间才到城里子女家居住,其他大多数时间在家乡居住的农村老年群体。这一群体在乡村有着可以依赖的亲属和熟悉的乡邻,到城里子女家的居住更像是一场短期旅行。到城市短住一方面可以满足老人与子女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保留老人熟悉的生活圈,养老质量也更高。

3. 留乡者

留乡者指留在乡村生活的老年群体。这一群体需要子女定期给予经济支持,并且给予日常的生活照顾。由于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这一群体的幸福感是最高的。对于这一群体要关注其家庭的和睦,政府的适当介入解决家庭邻里纠纷将大大提高其养老质量。

(三)城乡养老趋同还是分离

我国城乡养老差异不仅仅是由于经济差异导致,文化差异也是城乡养老方式大相径庭的重要原因。我国农村地区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孝文化,赡养父母将受到乡邻的认可相反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在农村这一熟人社会,文化道德力量常常拥有比规则制度更为强大的约束力,同时农村的多子女为家庭养老提供了人力支持。而在城市多元化的价值观冲淡了孝文化,同时独生子女不断增多也在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再加上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和较为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老年人被推向社会。

因此,在城乡经济差距较大,人员的单向流动情况下,城乡养老将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城市在多元价值观下的年轻人养老观念不断淡薄,老年人也更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到社会机构去养老将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自主选择;此时乡村由于青壮年的不断流失,老龄化将更加严重,无法融入城市的他们只能对子女有着更多的期待,家庭养老仍是这一群体的最佳选择。

但当经济发展到另一个阶段,城乡基础设施均趋于完善,二元体制破除,城乡双向交流增多,思想的交流将使农村的养老更加宽容,而孝作为一种传统优秀美德也必将得到重新重视。城乡养老将取长补短,不断寻求自由主义与孝文化的平衡点并逐渐靠拢。

四、结语

从长期趋势看,城乡养老最终会趋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城乡养老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什么样的养老才是好的养老?同时城乡养老需要有一个渐进上升的过程,子女须首先在经济上保证父母的生活,让父母有尊严地生活必须先给予其基本生活的保障,在此基础上给予老年人精神慰藉,创造条件使老年人的价值得到实现,最终达到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1]穆光宗.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05).

[2]於忠祥,李丁童.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耕地利用与保护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3]邬沧萍,王琳,苗瑞凤.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J].人口研究杂志,2004(01).

[4]李曼,赵鹏程.二元困境下城乡多层次养老保险的差异化研究——基于“以房養老”与“土地换社保”的比较[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5]瞿小敏.代际交换与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6]彭庆超,睢党臣.“白发浪潮”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困境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5(09).

[7]崔恒展.居家养老的源起演变及其内涵探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07).

[8]李成波.“新农保”语境下的农村养老方式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12).

[9]李冰,张志鹏.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利益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青海社会科学,2010(05).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乡养老现状
养老生活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