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政府补助会计准则修订的探讨

2017-12-25姚美祺郭睿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36期
关键词:政府补助会计处理

姚美祺+郭睿

摘 要:目前在国际上,政府旨在鼓励或扶持特定行业、地区或领域的发展而提供经济支持是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在我国,政府补助的现象也是很常见。但是由于政府补助的对象和类型的多样化,其相应的会计处理也会不同。为了进一步完善准则内容,财政部在201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修订)征求意见稿。文章将会对新准则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并介绍其会计处理的相关问题使得读者加深对新准则的理解,同时也会让企业的会计人员更好地运用和管理政府补助资金。

关键词:政府补助;政府补助准则;会计处理

一、我国政府补助的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在市场中仍然处于一个主导的地位,它不仅拥有土地、资金、矿产资源的分配权而且也拥有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权利。因此,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往往能够更直接、有效地促进和支持企业的不断发展,政府补助的现象也是广泛地存在。在我国,政府补助主要有以下几个现状:1.政府补助的金额较大,涉及的范围很广。面对外在因素的变化如:金融危机、自然灾害、提升需求、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变,我国政府通常会采取政府补助的形式和颁布宽松政策来帮助企业渡过危机。企业类型的多样化使得政府补助范围广泛;2.政府补助来源类型较多。政府补助来源于中央财政部门或者省、县、市级政府的财政部门;3.政府补助金额占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大。政府补助的金额巨大让亏损企业将政府补助计入到财务报表之后显示的最终结果是盈利的。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均以企业发布的财务报表信息作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由于政府补助会导致企业由亏损转为盈利。因此,政府补助有粉饰财务报表的作用会让投资者受到损失;4.政府补助稳定性差、持续时间短。政府根据情况对企业发放补助款项,该款项通常是一次性发放而非分摊在几个年度里发放。政府补助不是每年都发放给同一企业。所以,通过查看企业在发放政府补助前后的几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可知,企业利润总额的变动较大。

二、政府补助准则的主要变化内容

(一)政府补助的定义及特征

1. 定义

政府补助是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政府补助主要包括财政拨款、税收返还、财政贴息、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等形式。

2. 特征

(1)政府补助是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政府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及类似结构。对企业收到的来源于其他机构的补助,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政府是补助的实际拨付者而其他机构只是起到代收代付的作用,则该项补助也属于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

(2)政府补助是无偿的。该特征是政府补助的基本特征。企业取得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不需要向政府交付商品或服务等对价。這一特征将政府补助与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购买服务等互惠性交易区别开来。政府补助通常附有一定的条件,这并不与无偿性特征相矛盾,只是政府为了推行其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使用政府补助的时间、使用范围和方向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二)政府补助的确认

政府补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企业能够收到政府补助。

(三)政府补助一般业务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下,政府补助准则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总额法,将政府补助全额确认为收益;二是净额法,将政府补助作为相关成本费用的扣减。与企业日常经济活动有关的政府补助计入到“其他收益”会计科目中或冲减成本费用;与企业日常无关的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入”或冲减相关损失。一般情况下,若政府补助补偿的成本费用是营业利润中的项目,或该补助是与销售行为密切相关的,则认为该补助是与企业的日常活动有关。

1. 与资产有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1)货币性资产:企业若采用总额法在取得货币性资产时将其确认“递延收益”,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合理方法分期计入“其他收益”,相关资产若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应一次性转入处置当期的“营业外收入”;若采用净额法在取得货币性资产时将其确认“递延收益”,将补助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

(2)非货币性资产:企业在收到非货币性资产时将其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使用寿命内合理摊销计入“其他收益”。

2.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1)用于补偿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企业在收到时,暂时无法判断企业能否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时,先计入到“其他应付款”待满足条件时确认“递延收益”;若企业在收到时表明企业能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应确认“递延收益”。

(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企业在实际收取到补助资金时,应借银行存款,贷资产类科目;期末,企业未收到补助资金时但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后获得了收款权,应借应收账款,贷某成本类科目。

(四)政府补助特定业务的会计处理

1. 综合性项目补助的会计处理

综合性项目补助是指既包含与资产相关又包含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需要对其进行分解做会计处理。若难以将两者进行区分,则整体按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进行处理。

2. 财政贴息的会计处理

财政贴息是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的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承贷企业的银行借款利息给予的补贴。企业应按财政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和企业两种情况分别做会计处理。

(1)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的会计处理

该情况有两种处理方法:方法一是以实际收到的金额为借款入账价值,按借款本金和政策性优惠利率计算借款费用。方法二是借款的公允价值折现作为借款的入账价值,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借款费用,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公允价值差额确认“递延收益”,递延收益在借款存续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冲减相关借款费用。

(2)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企业的会计处理

该情况下不需将公允价值折现,将对应的贴现利息冲减相关借款费用,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冲减“在建工程”。

(五)政府补助的列报和披露

企业应在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项目之上单独列报“其他收益”項目,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在该项目中反映;冲减相关成本费用的政府补助在“相关成本费用”项目中反映;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在“营业外收支”项目中反映。

三、完善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几点建议

(一)细化政府补助的类型

新颁布的政府补助准则的意见修订稿中已经对政府补助的定义做出了补充,但在实际生活中,不同企业在接受政府补助后所采用的会计处理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准则中只是笼统地介绍了几种会计处理方法。所以,我们需要结合实务把出现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归纳总结,将政府补助的类型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并说明每种类型的会计处理方法以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二)完善政府补助的披露内容

企业的会计人员通常将政府补助的金额确认为一笔收入并记录到财务报表当中。虽然政府补助的金额占企业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较大但其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不是非常地规范和全面。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通常无法根据披露的内容得到有用的信息以及做出相应的决策。因此,我们应该扩大政府补助披露的范围,比如:政府补助的政策、确认和计量依据等。我们也可借鉴国外披露的内容和方式同时结合自身情况建立一个统一的披露模板来为广大人员提供一个参考。

(三)提升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

一般情况下,政府补助对企业的利润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取得政府补助时对其的确认和计量是至关重要的。政府补助的政策较多、变化较快,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对其应有充分地了解和认识。所以,企业应定期对职员进行培训,提升其职业素质从而使其很好地运用和管理政府补助资金。

四 、结语

近年来,政府虽然一直在简政放权但其在市场活动中的地位仍然不可撼动。政府补助的巨大金额会让企业由亏损转为盈利,这种现象会导致财务报表相关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决策。政府补助准则中内容的缺陷和不完善也会给利益相关者可乘之机去做出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因此,本文对新颁布的准则征求意见稿进行简要说明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对相关问题的处理给予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翁嵩岚.关于政府补助会计准则修订的探析[J].时代金融.2017(02).

[2]王群.浅析《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变动[J].纳税,2017(01).

[3]余天昭.上市企业政府补助思考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修订解读[J].新会计,2017(06).

[4]李红雷.浅析对政府补助准则的理解和应用[J].经贸实践,2016(11).

[5]赵磊蕾.我国政府补助会计处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讯.2016(06).

[6]闫瑞静.政府补助的核算[J].中国农业会计,2016(05).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政府补助会计处理
政府补助审计中政府审计的定位研究
政府补助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营改增”会计处理及其对企业财务影响解析
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问题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公司应用政府补助准则分析
浅谈企业不征税收入的税务处理及会计核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