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下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12-25王书贤向立明邓利军
王书贤 向立明 邓利军
摘要:本文介绍了车辆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以及校企协同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并提出了以能力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平台,构建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校企协同;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0-0035-02
一、车辆工程专业校企协同培养的必要性
以往,绝大多数院校的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常都是四年全日制式的在校学习.在此期间,根据需要适时地开展各种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虽然也有部分院校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最后留出大四一年的时间在校进行集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学校并不是实际的生产企业,学生无法真实地体验到参与实际生产实践的感受,而汽车公司或企业由于考虑到安全、经费、生产等诸多因素,大多数都不愿意接收学生到本企业或公司实习。即便接收学生去实习,也只限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趋于形式化,学生接触生产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车辆工程专业现行的这种培养模式很难让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并重进行,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大多会出现综合素质较低、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缺乏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不能迅速胜任岗位工作等诸多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以及目前汽车工业对人才综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实现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人才的无缝对接,一定要让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
二、创建车辆工程专业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培养模式决定了培养质量,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创建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即采取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具有如下的作用和意义。
1.整合学校与企业优势资源,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通过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通过与本地大型汽车企业的深度合作,将学生真正培养成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既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有宽广国际视野的汽车工业高级应用型人才。
3.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平台和就业出路,对加快毕业生融入就业单位,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促进校企的互利共赢和校企的共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
车辆工程专业应以“源于社会需求,终于社会满意”的人才培养思想为指导,并坚持“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企业生产实际为背景,改变本专业长期以来偏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注重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校企资源优势,按“校企全程合作培养”模式,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的理念贯穿于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校企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实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从而实现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人才的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保证,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应坚持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四个“结合”,即校内教学资源与校外教学资源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实践环节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毕业设计与企业工程项目相结合,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际动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按“校企全程合作培养”模式,创建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路如下。
1.校企协同完善车辆工程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企业为主导,组建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企业专家、优秀校友、校内资深教师构成。在每年上下半年各召开1次专业建设研讨会,上半年主要针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下半年则根据企业实际的生产情况对课程内容与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深入研讨,做到实时动态的调整培养过程。
2.校企协同优化车辆工程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协同开发和建设主要课程。车辆工程专业应该按照“三个模块、一条主线”的原则(“三个模块”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模块,“一条主线”即各类实践性环节[1]),由校企双方合作共同研究和设计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尤其是专业课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汽车企业为校方提供实践实习基地,利用企业完备的设备及汽车零部件实物,由企业指派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训。最后,在原有相关重点汽车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实现动态设置、调整专业课程和开发课程。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地结合起来,让企业由配角变成主角,增加适应汽车企业当前需求的课程设置。
3.校企协同共建高水平“双结构型”师资队伍,共同参与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全过程
强化车辆工程专业教师的实践背景,构建“双结构型”师资队伍[2],可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构建“双结构型”教师队伍,主要措施如下:①青年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派遣本专业教师分批、分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顶岗实习,这样可使本专业教师对自己所教的专业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方面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等方面有所了解,以便在后期的教学中能及时补充新工艺、新技术。同时他们也可带着一些科研课题去请教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他们的帮助下以提高自身推广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及进行科研开发的能力,并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②聘请汽车企业技术骨干和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完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依据教学需求对兼职教师的数量及能力素质规格提出要求,本着用其所长的原则,在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中进行挑选,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高级工程师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或共同进行课题开发,并由学校聘任他们为兼职教师。
4.校企协同构建研究型、开放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的最显著特征是实践能力强,它是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可采取如下措施来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①校企本着“互利双赢”的目的,共建实习、就业、研发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基地。将实习基地设在企业,实习企业也就是就业单位,在签约时与企业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提前熟悉企业的各生产环节,极大地缩短了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和一线人才的有效输出,企业与学校应更全面、更深入的开展合作,共建实习指导小组,此实习指导小组由学校教师、企业专家和高级工程师构成,主要负责统筹安排实习活动,督促实习计划的实施,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并且最后组织考核。②校企共同把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关。学校安排学生在企业中进行毕业实习,并做好毕业设计,且毕业设计采取“校企双导师制”,真正实现“题目来自生产现场、作品源于生产现场、答辩就在生产现场”[3]。即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是来源于生产一线,由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负责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学生在企业一边完成毕业实习一边做毕业设计,要求毕业设计内容一定要与毕业实习相关,并且要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最后由校企共同组织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答辩,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也要结合实习情况给出。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应,达到校企互利共赢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通过创建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的理念切实贯穿于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使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真正做到以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平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切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真正培养成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既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有宽广国际视野的汽车工业高级应用型人才,从而实现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人才的无缝对接,使车辆工程专业能够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工程应用型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洪,王文彬,肖平.地方工科院校车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探讨[J].学理论,2010,(5):260-262.
[2]赵立杰,杨玉海.校企联合培养大学生模式探索与实施研究—兼论车辆工程专业发展如何应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程的需要[J].中国校外教育,2012,(11):136-137.
[3]刘元林,张增凤,李洪涛.基于“卓越计划”的机械类“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黑龙江教育,2013,(1):41-42.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vehicle engineering and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deep cooperation. After creating a new mode of vehicl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with capability as core,demand as guidance and school-enterprise deep cooperation as platform.
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vehicle engineering;talent training mode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