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资格认证对接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外部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2017-12-25殷晶晶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0期
关键词:质量评价体系

殷晶晶

摘要:通过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资格认证对接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并从加强政府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促进高校进行课程与考试科目对接、强化第三方机构协调三个层面,对构建以职业资格认证对接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外部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业资格认证对接;质量评价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0-0007-03

专业学位是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的一种研究生教育形式,它主要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以提升高层次应用人才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为主要培养目标。专业学位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职能,主要分布在金融、会计、建筑、工程、临床医学等具有鲜明职业性的学科领域。目前,专业学位教育是英美等发达国家比较通行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途径,并建立了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密切衔接。我国自1991年开始创办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迄今已经发展了18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平分秋色、渐成主流的发展历程,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人才培养类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在职业资格认证对接方面已开展探索,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研究生外部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

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是与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美国学者Jennifer Grant Haworth等在《高等教育质量的特征》一书将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定义为提高和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并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影响。并以此提出了全面的研究生质量理论(参与理论),即应全方位、全过程地评价研究生教育,邀请校友以及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建立一个相互支持的培养系统[1]。一般而言,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是指跳出教育体系本身,引入高等教育外部利益关系人参与评价,如雇主、社会团体、校友等,如此便于高校及时了解社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学位作为一种具有特定职业指向的学位类型,需要建立来自高校外部的、有别于学术型学位的质量评价体系,其中与职业资格认证对接是履行外部质量评价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的正确引导,将来自教育体系外部的职业资格认证要求以及企业、行业对劳动者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的要求融入高校内部的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的设置是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毕业生就業竞争力的现实需求,同时建立了科学的、全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外部质量评价体系。

二、职业资格认证对接案例分析

专业学位是教育证明,由高等学校发放,获得者应具有相应的教育经历,并达到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的要求。而职业资格认证是一种任职凭证,由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发放,获得者应通过考核鉴定,达到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2]。虽然隶属于两种不同的制度体系,但是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属性,两者存在坚实的对接基础,并表现出越来越紧密的关联性。截止目前,包括医科类专业学位、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部分领域在内的专业学位教育,通过课程互认、考试科目豁免、考试资格优先等手段,成功实现了与职业资格认证的部分对接,示范效应初步形成,具体结合3个案例分析如下:

1.医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与执业医师、住院医师。长期以来,由于制度不健全与主管部门之间的不良合作,医学教育与临床工作存在严重脱节,医学研究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造成“医学博士不会看病”的尴尬局面。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出“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现有效衔接”。2015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对2015年起新招收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3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必须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同时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才能获得硕士毕业证书、专业学位证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等三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真正实现了四证合一,解决了医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资格认证的难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

2.建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注册建筑师。中国注册建筑师制度迄今已发展了20余年,原建设部在建立注册建筑师制度的同时,开展建筑学专业学位点评估认证制度,因归属同一部门管理,较好地进行了职业资格认证对接。目前,评估委员会在培养单位的评估认证中对实践课程与实习环节做出了明确规定,注册建筑师考试对于不同类型的考生的从业经历做出了差异化的年限要求。其中,建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只需从事2年职业实践即可报考注册建筑师,而其他相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需7年以上职业实践方可报考。

3.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与各类工程师。2005年,工程硕士教指委、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以及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ILT)联合组成了物流工程领域职业资质认证评估专家委员会,共同制定了相关培养单位的职业资质认证的评估标准、程序方法,对培养单位实行准入机制。同时,专家委员会还制定了物流工程领域的核心课程,若准入单位毕业生所修课程覆盖70%以上核心课程,在申请ILT物流职业资格认证时即可免修全部或部分课程考试[4];2010年,工程硕士教指委、中国设备监理学会共同签署了《工程硕士(设备监理)专业学位与高级设备监理师资格对接合作框架协议》,制订了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控制工程、化学工程等七个领域的核心知识点,规定“获得认可的培养单位,其课程设置需覆盖行业规定的高级设备监理师知识点的60%以上;获得认可的培养单位的学生在取得工程硕士学位后,可获得中级设备监理师资格,在达到从业年限后可直接申请高级设备监理师资格”[5],实现了工程硕士部分领域与设备监理师的对接。endprint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以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为代表的专业学位教育进行了完整的职业资格认知对接,部分培养单位也通过开设案例课、实践课等课程,探索了课程对接、考试科目豁免,各部委也在协调管理体系等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之间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脱离现象,企业、行业未能完全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外部质量评价体系尚不成熟。

1.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理念尚未完全成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之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需求与培养单位办学思路、培养模式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6]。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均带有较浓厚的学术型学位色彩,造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其应有的“职业属性”之间仍存在较大落差,出现“两种学位、一类学生”现象。

2.职业资格认证对接的行政程序尚未完全打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就业是在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下,由培养单位组织实施的。职业资格认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职业资格进行鉴定[2]。两者在管理体系方面处于并行发展状态,彼此之间缺乏对接的内在动力。

3.以职业导向為特征的课程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部分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培养方案、毕业标准依然存在照搬照抄学术型研究生的现象,没有很好地推进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毕业生与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度有待磨合,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工程实践环节有待深入推进。

四、构建以职业资格认证对接为导向的外部质量评价体系

专业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导向,培养单位应当以未来的职业为目标进行完整的职业规划和课程设置,在培养过程中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去锻炼学生,以满足未来职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7]。通过职业资格认证来引导培养,这也是“教育的外部质量观”的体现,也是全面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专业学位的外部质量评价体系的架构应以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建立为基础,明确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高校三方的主体责任,积极发挥三方责任。

1.加强政府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从业经历基本为零,大部分毕业生不符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条件是一个基本现实。200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衔接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前未获得二级以上翻译专业资格证书的,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参加资格考试,但可免试《综合能力》科目,只参加《口译实务》或《笔译实务》科目考试”,从国家政策层面推动了二者的对接[8]。2014、2015年,教育部等六部门不断推动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改革,促进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最终实现了四证合一。2017年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资格审核中,建筑学专业学位硕士最低从业年限为2年,建筑学专业学位学士最低年限为3年,而其余类型考试分别为5至11年不等。从医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与执业医师、住院医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翻译专业资格证书对接成功经验,以及注册建筑师考试对从业经历的不同年限要求来看,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对接强有力的因素就是政府部门(包括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出台促进对接的政策与文件。因此,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规划、领导和协调,将工作重心放到制定法律法规、健全制度保障等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架构上来。例如出台缩短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从业经历年限要求、建立学分互认机制等,积极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

2.促进高校进行课程与考试科目对接。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之间的对接,重点在于推动二者在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方面的衔接,也是考试科目豁免和学分互认的基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又称国际注册会计师)等多方认证,会计硕士教指委认定的第一批培养单位的毕业生可免试ACCA 认证14门课程中的9门(F1—F9),对于第二批培养单位,如其开设ACCA方向班,将给予其9门科目有条件的免试机会[8]。在保证培养方案独立性的前提下,高校可与职业资格认证组织建立合作协议,根据考试所要求的科目设置课程教学,知识点的覆盖率至少达到60%以上,选修课、案例课、实践课等环节的训练与资格认证所要求的素质有较大耦合。

3.强化行业协会或教指委协调。行业协会或专业学位教指委在政府主管部门与培养单位两类主体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协调作用。工程硕士教指委在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ILT)物流职业资格认证、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认证、中国高级设备监理师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行业协会、教指委的重要作用。行业协会与教指委共同承担着架构认证体系、制定认证程序、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职能,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对接最直接、最务实的组织保障。教指委应联合行业协会,与职业资格认证管理部门沟通,对培养经验丰富、质量较高的高校实行准入机制,直接参与高校培养方案设置并认可其相应的课程考试成绩,对其毕业生实行部分课程免试政策。同时,随着我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建筑学专业学位加入《堪培拉协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步走向了国际市场[4]。可以预见,引入非政府性质的行业协会、专业权威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展认证并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对接必将成为主流。

参考文献:

[1]Jennifer Grant Haworth,Clifton F.Conrad. Emblems of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M].Boston:Allyn and Bacon,Inc.1997.endprint

[2]張淑林,夏清泉,陈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的有关问题探讨[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2):57-61.

[3]胡伟力,陈地龙,陈怡婷,汪玲,谢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41-45.

[4]赵冬梅,罗格非,赵黎明,何健.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认证对接研究——电气工程学位与电气工程师对接的研究与探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4):71-74.

[5]王延波,黄庆学,刘翠荣.工程硕士教育与设备监理职业资格认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2):63-66.

[6]郑湘晋,王莉.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4):15-19.

[7]李娟,孙雪,王守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外部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以职业资格认证为导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57-59.

[8]郭蕾,贾爱英,生玉海.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任职资格教育结合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2):37-39.

Abstract:Combining the specific cases,we analysis the present state and certain issues in the link-up between graduate professional degree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and discuss construction of external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 from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link-up orientation which is government management,universities and profession associations.

Key words: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link-up;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endprint

猜你喜欢

质量评价体系
现代财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高质量的早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