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山东移民东北与朝鲜移民东北原因的对比研究

2017-12-25王冬丽

山西青年 2017年24期
关键词:山东半岛山东人朝鲜人

王冬丽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清末山东移民东北与朝鲜移民东北原因的对比研究

王冬丽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山东半岛的山东人和朝鲜半岛的朝鲜人是清末东北移民浪潮中的重要代表,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拓荒者和先行者。两地区移民,在迁入地东北的拉力和迁出地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的推力下,受共同的心理因素的影响而移民东北。在共同促进东北的农业开发和民族融合,以及拱卫东北边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同时,又在不同方面影响着东北地区的生产、生活活动。

清末移民;东北地区;山东移民;朝鲜移民;原因比较

东北地区在清末作为移民聚居区,显示出强大的包容性。清政府实行开禁放垦政策以来,关内山东汉族和朝鲜半岛的朝鲜人开始合法地向东北地区移民,他们与东北的原住民一起共同开发东北。“无论对中国人口地理还是对中国经济地理,均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①。因此,研究近代以来,特别是1860年清廷开禁放垦后到清朝灭亡前的东北移民问题有重大意义。目前,对于东北移民问题的研究已有不少学者根据自己的观点出版著述或发表论文,有较大成果②,其中不乏高质量的学位论文③。这些研究成果是从两地移民开发东北的角度出发,主要为山东半岛的山东人移民东北的原因或是朝鲜半岛的朝鲜人移民东北的原因、山东移民对东北旱田的开发以及朝鲜移民对东北水田的开发,以及两者移民其他的贡献和影响。但是,上述研究成果是将关内地区山东汉族移民东北与朝鲜半岛的朝鲜人移民东北一分为二,分别谈起,却没有采取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两地区人口移民东北,这样往往忽视了各族人民在东北开发中的共同作用,未免有失偏颇。因此,本文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拟从清末山东移民东北与朝鲜移民东北的对比研究角度出发,通过对清末山东移民东北与朝鲜移民东北的原因诸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和解释其中存在的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及其原因,进一步阐明不同地区移民历史的特点和规律。

一、清末山东移民东北与朝鲜移民东北的原因之共同点

清末山东半岛的汉族移民东北与朝鲜半岛的朝鲜人移民东北是多种历史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两地移民的原因有相似性。

第一,山东半岛的山东人移民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朝鲜人移民东北的客观条件相同。

清政府在东北地区推行的从局部放垦的弛禁政策到全面放垦的移民垦殖政策是关内山东移民东北和朝鲜移民东北的客观条件。鸦片战争之后的20余年,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使各国列强得寸进尺,继续压榨和掠夺中国的土地、剥削和奴役中国的人民。随着《瑷珲条约》的签订,黑、乌两江已做为中俄两国的界河,清廷丢失东北大片领土。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列强三国签订《北京条约》④,清政府统治面临内忧外患的境地。在1860年以后的东北地区较清初相比,区域已有不小的变化,且人烟稀少、兵力空虚。1860年9月部分开放黑龙江地区为开端后,为了挽救东北的边疆危机继续弛禁,逐步作出移民实边的抉择。1862年,清政府正式查明非法越境到东北地区的开垦的外来民,以丈量土地,按例升科⑤,户部可以颁发给其执照,这也就说明清政府已经承认已经来到东北并开垦土地的移民以该土地所有权。1879年,清政府开放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围场等等。

此时,源源不断的“移民大军”已经从中国关内和朝鲜半岛闻风而动,日难数计。不论是从关内移民到东北的山东汉族,还是从朝鲜半岛移民到东北的朝鲜人,都对幅员辽阔,却地广人稀的东北边陲显示出了格外的热情和兴趣。面对大自然赐予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他们发挥各自的勤劳,与东北原住民一起共同开发东北。

第二,山东半岛的山东人移民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朝鲜人移民东北的主要动因相同。

天灾人祸是两地人移民东北的主要动因。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山东半岛和朝鲜半岛都发生千年一遇的天灾,从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70年代中后期,特大旱灾饥荒——“丁戊奇荒”⑥席卷山东半岛,并且持续三年之久。由旱灾引发的蝗灾使残存的庄稼毁灭殆尽,春夏之间,河水泛滥,又引发水灾。1876(光绪二年)《申报》报道:奉天与锦州,土地十分肥沃,人烟稀少,有很多荒地等待开垦。且山东地区旱灾饥荒已久⑦。时隔四个月,《申报》又对山东半岛进行报道:“其苦不堪言状”⑧。面对东北荒凉、却急需开垦的肥沃土地,穷困潦倒的山东灾民跃跃欲试。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旱灾、蝗灾、水灾并发的山东半岛仅一海相望的朝鲜半岛,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连续多年发生水旱灾害,与朝鲜半岛一山相望、一水相隔的东北边疆部分地区,成为朝鲜人避灾的首选之地。据统计,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从朝鲜半岛流入今吉林集安一带的朝鲜人已经达到千户有余,居住点遍布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清廷在延边地区设置“越垦局”,为非法越境的朝鲜人提供专垦区。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平安道与中国东北交界,从朝鲜此地越境到中国去的边民有十万余⑩,由此可见,当时朝鲜半岛的朝鲜人也对东北广袤的土地表现了强烈的好奇心。

第三,山东半岛的山东人移民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朝鲜人移民东北的心理因素相同。

概而言之,即清政府对东北地区由实行严禁开垦政策转向弛禁,进而开禁,肥沃广袤的东北黑土地对关内山东移民东北与朝鲜半岛的朝鲜人移民东北形成吸引力和拉力;而山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水旱灾害无形之中给关内的山东人和朝鲜半岛的朝鲜人以离心力和推力,再加上山东人和朝鲜人对东北向往的心理因素相互作用,两股源源不断的移民浪潮也由此而生。

二、清末山东移民东北与朝鲜移民东北的原因之不同点

清末山东半岛的汉族移民东北与朝鲜半岛的朝鲜人移民东北原因有诸多相似性的同时,又表现出不同之处。

第一,山东半岛的山东人移民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朝鲜人移民东北,其移民主体的国家属性不同。

第二,山东半岛的山东人移民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朝鲜人移民东北,其移民迁出地的内部矛盾不同。

概而言之,尽管山东半岛的山东人移民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朝鲜人移民东北都是两地移民主体自觉选择迁入地的能动作用的结果,但是却表现出两个不同的原因,一是其移民主体的国家属性的不同,二是其移民迁出地的内部矛盾的不同。

三、结论

清末山东半岛的山东人移民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朝鲜人移民东北,在移民原因的共同点上,表现为首先是移民迁入地清政府对东北“龙兴之地”的政策由弛禁到局部开禁,再到全面放垦的几经变化而对移民提供的客观条件相同;其次是两地移民在迁出地,即山东半岛和朝鲜半岛所遭受的天灾人祸是使其移民东北地区的共同主要动因;再次关内山东人和朝鲜半岛的朝鲜人形成“以一带多”的习惯是两地移民东北地区的共同心理因素。在移民原因的不同点上,主要表现为首先是两地移民主体的国家属性不同,其次两者移民迁出地,即山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内部矛盾不同。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政府对东北地区实行局部开禁放垦的政策到清朝灭亡的50余年间,由于自然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在迁出地与迁入地的合力驱动下,关内地区山东汉族移民东北与朝鲜半岛的朝鲜人移民东北形成空前未有的高潮。东北地区为移民提供了相对较容易的生存环境,与此同时,这些外来移民也改变着东北的社会景象。但由于关内地区与朝鲜半岛的自然等各方面的诸多差异,两地区的移民迁居东北后又呈现出不同的生活特点。无论如何,中国关内的山东人和朝鲜半岛的朝鲜人移民东北后,给东北地区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化,同时也推动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注释]

①胡焕庸.中国人口地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340.

②路遇.清代和民国山东移民东北史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孙春日.中国朝鲜族移民史.中华书局,2009;吴希庸.近代东北移民史略.东北集刊,1941(2);李普国.清代东北的封禁与开发.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2:39-52;黄有福.中国朝鲜族移民史研究.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4):56-61;马平安.近代朝鲜族移民我国东北线索梳理.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1):29-31;牛淑芹.清代山东移民东北述论.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8(1):57-62;马红丽.清朝山东人“闯关东”的成因及影响.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5):130-131.

③张士尊.清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644-1911).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4;范立君.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5;刘娟娟.明清山东移民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董全军.论晚清开禁放垦与东北农业开发.齐齐哈尔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辛圣凤.朝鲜人的满洲移民史研究.延边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6.

④《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中国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⑤《清穆宗实录》,卷32,页34-36.

⑥指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即1876-1879年发生在中国大地的特大灾荒,主要类型是旱灾饥荒.

⑦《申报》,1876年8月24日.

⑧《申报》,1876年12月11日.

⑨衣保中.近代朝鲜移民与东北地区水利开发史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⑩在满日本大使馆,编.在满朝鲜人概况.长春,1935.

[1]在满日本大使馆,编.在满朝鲜人概况[M].长春,1935.

[2]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天赋统计[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3]胡焕庸.中国人口地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4]路遇.清代和民国山东移民东北史略[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5]安作璋.山东通史·近代卷[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

[6]池子华.中国流民史·近代卷[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7]孙春日.中国朝鲜族移民史[M].中华书局,2009.

[8]李普国.清代东北的封禁与开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2.

[9]程墨秀.清代山东移民开发东北农业述略[J].齐鲁学刊,1991.

[10]黄有福.中国朝鲜族移民史研究[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

[11]马平安.近代朝鲜族移民我国东北线索梳理[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

[12]牛淑萍.清代山东移民东北述论[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1.

[13]衣保中.近代朝鲜移民与东北地区水田开发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

[14]张士尊.清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644-1911[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15]刁书仁,高峰.论清初东北招民开垦政策与汉族民人对东北的开发[J].史学集刊,2004.

[16]李伟.山东人“闯关东”与乡土观念的变化[J].史学月刊,2005.

[17]范立君.民国时期“闯关东”运动的特点探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

[18]范立君.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D].浙江大学,2005.

[19]衣保中,房国凤.论清政府对延边朝鲜族移民政策的演变[J].东北亚论坛,2005.

[20]管彦波.试论东北朝鲜族的稻作[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

[21]马红丽.清朝山东人“闯关东”的成因及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

[22]周敏.1912-1930年东北关内移民与东北社会[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3]徐爱华.1775-1850年山东移民东北与山东社会[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4]郑伟.晚清以来关内移民东北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5]马晓驰.民国时期东北地区山东移民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6]于洪波.近现代山东移民东北历史论析[J].求索,2009.

[27]闫娜轲.清代山东府县人口考论[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8]孙合秀.晚清民国时期山东移民东北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9]刘大可.山东移民垦殖与东北农业的发展[J].东岳论丛,2011.

[30]刘娟娟.明清山东移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1]姜晔.民国时期东北移民与东北地区的开发[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

[32]董全军.论晚清开禁放垦与东北农业开发[D].齐齐哈尔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3]辛圣凤.朝鲜人的满洲移民史研究[D].延边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34]《清穆宗实录》,华文书局影印本.

[35]《申报》,1876年8月24日和1876年12月11日.

K

A

1006-0049-(2017)24-0060-03

猜你喜欢

山东半岛山东人朝鲜人
《山东人的云南血脉》开启移民文化研究新话题
美国对日占领时期“在日朝鲜人”政策研究(1945-1952)
大清“北漂”族
清末民初东北地区朝鲜人移民情况概述赵
Music education in the UK: Theory and Practice
红灯女侠翠云娘(上)
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模式的研究
19世纪中叶朝鲜人向俄国远东移民原因探析
基于熵权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