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模式的研究

2015-06-25荣思军韩炜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荣思军 韩炜

摘要:研究分析共生模式在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领域的适应性以及共生模式的选择问题,提出一体化对称互惠共生是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的理想模式。以山东半岛滨海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为例,从共生单元的质参量、共生机制两方面实证分析山东半岛滨海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一体化对称互惠共生模式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区域体育旅游;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共生模式;山东半岛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1-0045-06

Abstract: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linkag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regional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based on symbiosis theory, and ha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y literature review, field survey, expert interview, inductive logic research methods, the adaptability of symbiotic model are researched and analyzed in the area of joint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integrated and symmetric mutualism is an ideal model for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Using linkage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Peninsula coastal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as example, this article took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paths of constructing integrated and symmetry mutualism model of linkage development of coastal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 Shandong peninsula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he quality parameters of symbiotic unit and the symbiotic mechanism.

Key words:regional sports tourism;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symbiotic mode; Shandong Peninsula

近年来,随着体育旅游业的兴起,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研究范围小到单个城市,大到省内区域、省际间乃至全国范围。研究内容包含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体育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体育旅游企业竞争力等众多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业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从研究视角来看,多从旅游资源开发管理学、体育赛事管理学等角度展开,基于共生理论研究视角的成果较少。

随着体育事业、旅游产业大发展,山东半岛滨海体育旅游业方兴未艾,半岛各地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体育旅游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纷纷加大对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和投入,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已初具规模。但是,由于受行政管理以及半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壁垒的限制,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不小的浪费。加上缺少宏观上的规范和统筹规划,各地区出现重复开发的同质化问题严重。这些不利因素已经严重阻碍半岛地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学界和当地政府热切关注的课题。

因此,本文以广泛运用于医学、经济学、农业学、旅游学等多门学科研究领域的共生理论为视角,以山东半岛滨海地区为例,探索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特征及其规律。将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置于共生理论框架下,从共生模式角度分析区域体育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不但对区域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优化区域体育旅游产业结构、实现区域体育旅游一体化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丰富了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的研究视角,为学界开拓了研究思路。

1 共生理论及其共生模式

1.1 共生理论

“共生”一词源于希腊语,最早是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于1879年提出的,他将共生定义为不同种属的生物按某种物质联系共同生活[1]。从一般意义上讲,共生指单元之间在一定的环境中按某种模式形成的关系。它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要素构成。其中,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体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随着生物学、生态学研究的深化和社会科学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共生理论思想和概念逐步引入到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并产生许多交叉学科,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效[2]。

1.2 共生模式

共生模式也称为共生关系,是指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共生模式一般分为组织模式和行为模式2种类型,组织模式按共生单元的组织进化程度可分为点共生模式、间歇共生模式、连续共生模式和一体化共生模式4个阶段,本文通过概念特征、共生界面特征、阻尼特征来阐述4种模式的区别[3](见表1);行为模式也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互惠共生和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本文通过共生单元、共生能量特征来说明4种模式的特点[3](表2)。4种组织模式与4种行为模式相互组合出各种各样的共生体系[3](如表3)。

共生组织模式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依次为: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一体化共生,其中一体化共生是最终理想的组织模式。从共生行为模式来看,对称互惠共生是共生关系理想的行为模式。

2 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模式分析

2.1 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共生理论作为生态学的方法论,能否适用于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是本研究的前提。依据共生理论,任何共生关系的形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4]:1)要具有内在性质的兼容以及某种时间或空间联系;2)在给定的时空条件下,存在某种确定的共生界面;3)共生单元之间按某种方式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流,通常由共生单元内在联系的亲近度、同质度或关联度来决定;4)共生环境必须对共生关系和结构的形成起到稳定作用。

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的涵义为:区域体育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是在一定时期和特定的地理位置内各部分地区(城市)之间,以政府或者企业等为主体通过签订协议、合同的方式对体育旅游资源联合开发的行为过程。由此分析可知:1)各部分地区之间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上是相互联系的,各地区之间都存在着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意愿的兼容性以及资源上的互补性,即具备独立的共生单元以及共生单元之间内在性质的兼容量;2)各部分地区之间的铁路、公路、民航、邮电、网络等交通、通讯联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各地政府之间的体育、旅游部门的行政管理组织等为共生关系提供了多重的共生界面;3)各地区政府之间以及企业之间在体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通过协议合作发生的人员交流、资金投入、信息沟通等联系,即是共生单元之间按照某种方式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过程;4)一定时空内,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的经济、政治、文化外环境等和内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即共生环境能为共生关系和结构的形成起到稳定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关系的形成是成立的,共生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适用于区域体育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作为研究复杂生态种群之间信息传递、物质交流、能量传导以及合作共生的新兴基础科学,它可以从更高层面把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巨系统仿生为有生命活力的运行体系,帮助我们从整体上分析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系统内在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探索联动开发的合作规律,为构建合作共赢的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模式提供方法论指导,进而促进体育旅游产业和谐而持续的健康发展。

2.2 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模式的选择

通过对共生组织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分析可知,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最理想的组织共生模式是一体化共生,它具有很高的组织化程度、很强的稳定性以及联系的紧密性,是最具效率的共生组织模式。最理想的行为共生模式是对称互惠共生,它表现为共生能量的对称性分配,共生净能量的最大化,而共生净能量的增大必然激发共生单元之间更加促进共生模式由低级不稳定状态向高级稳态状态的进化,从而使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更加顺畅,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此外,任何一个完整的共生模式都是组织模式和行为模式的组合,因此,我们认为一体化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是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的理想选择,是未来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模式的目标。

2.3 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机制的建立

共生机制是指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方式[3]。共生机制的建立对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一体化对称互惠共生模式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包括由环境作用形成的环境诱导机制,由共生单元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共生动力机制,以及由共生单元之间的性质差异、空间距离和共生界面的介质性质所形成共生阻尼机制。因此,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一体化互惠共生模式的形成,必须建立正向的环境诱导机制和高效的共生动力机制,尽力减小共生阻尼机制。即要求共生单元之间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条件,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协商建立共生管理机制、市场协调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以达成区域合作开发的整体性、协调性和适配性,从而实现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的一体化对称互惠共生。

3 山东半岛滨海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一体化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构建

3.1 构建基础条件

3.1.1 区域地理背景

山东半岛滨海地区包括山东辖区内最重要的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东营和滨州7市,是一个海陆复合区域,是中国北部环太平洋地带通向各大洲的重要门户,是国家最重要的进出口贸易码头。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半岛内7市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交流日益增多,各地市之间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区域分工日趋明显,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剧。半岛地区也逐渐成为中国北部地区接受外来经济辐射,吸引各方投资和扩大交流合作的首选之地,也将成为东北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新引擎[5]。

3.1.2 体育旅游资源丰富

山东半岛滨海地区海、岛、滩、城融为一体,海岸线长3 000多公里;拥有301处包括长岛、田横岛、刘公岛、灵山岛、石岛、庙岛群岛等著名岛屿在内的岛屿;1 000余处规模较大的滨海沙滩。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山东滨海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提供了巨大的潜在空间资源,也为海滨体育旅游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6]。

半岛地区各级各类体育竞赛的举办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供给。近几年,山东半岛各级政府积极申办、举办各类各级众多的体育赛事,为体育旅游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体育赛事资源,特别在2008年的青岛奥帆赛和2009年全运会举办以后,山东半岛近几年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密集,为体育赛事资源联动开发提供了很大的挖掘空间。

山东半岛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某些地区的民俗体育文化已经开发为有一定影响力的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旅游项目。如“潍坊国际风筝节”和“荣成国际渔民节”在世界上已经颇具影响力。烟台地区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的,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渔灯节和2008年申遗成功的螳螂拳武术文化,日照地区的渔民节,有500多年历史的海阳大秧歌等等[7]。

3.1.3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条件

截至2013年底[8],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5.2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4 994公里,“五纵四横一环八连”高等级公路网主骨架初步形成。全省沿海港口7处,泊位总数达到519个。中国的两大铁路干线京沪铁路和京九铁路均纵贯山东境内,胶济铁路和兖石铁路横跨东西,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己达3 150公里,目前正在修建的京沪高铁横穿山东南北。现有包括济南、青岛、烟台三个国际机场在内的7处机场,开通国际、国内航线700多条线。四通八达的交通为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奠定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综上所述,在山东半岛滨海地区实施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合作开发,其地缘位置相近,体育旅游资源各地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但也应看到,山东半岛滨海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个别地区发展体育旅游意识淡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地区发展不平衡。囿于行政辖区和地方保护主义壁垒限制,还未能在整体上形成统一的开发规划和管理,存在着项目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在保持各地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特色的同时,从山东半岛滨海区域整体利益出发,全局统筹谋划,加强区域协作,实施一体化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是未来山东半岛滨海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必由之路。

3.2 山东半岛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一体化对称互惠共生模式的构建途径

3.2.1 提高山东半岛滨海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单元的质参量

提高开发主体的意愿质参量,是促成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关系形成的前提条件。要求半岛各地政府或者企业组织在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方面达成广泛共识,着眼长远利益,树立合作共赢的思想,使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成为半岛区域内共同的强烈意愿和需求。只有不断提高体育旅游资源合作开发的意愿质参量,才能为以后实施联动合作开发奠定基本的质参量兼容条件。

提高共生单元质参量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9]:异类共生单元的质参量和同类共生单元的质参量。质参量兼容规律提示,异类共生单元之间关联度高或同类共生单元的同质度高,其形成的共生关系越稳定,越能促进共生模式趋向高级阶段的进化。因此,在构建山东半岛滨海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一体化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中,对于异类共生单元要提高其关联度,提高异类共生单元质参量关联度就是要增强共生单元的互补性和差异性。具体要求为:各地应该根据自身的自然禀赋、体育旅游产品特色、品牌等方面的差异,开发推出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树立各旅游地鲜明形象和特色主体文化。如青岛市在2008年奥帆赛之后,明确提出打造“奥帆之都”的城市体育旅游形象,并树立“奥帆之都”的建设目标;日照也成功地借助2010年的全国水上运动会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继而日照应着力“水上运动之都”城市体育旅游形象。实行半岛区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个性化、多元化、互动化、互补化的发展战略,才能增强各地市旅游特色的互补性和差异性,才能进一步提高各地市联动开发的对接水平,为以后实现半岛地区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一体化对称互惠共生创造条件。而同类共生单元之间应提高其质参量的同质度或相似度,强化共同的优势,提高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层次,以期实现强强联合,组建战略联盟的发展模式。如滨州市和东营市同属黄河三角州地区,可围绕黄三角湿地协同开发,共塑黄河湿地形象,共同打造黄河生态体育游。根据山东半岛7市的体育旅游资源特色和城市文化,建议构建以下城市体育旅游形象和主题文化(见表4)。

提高共生单元的质参量,不仅包括提高区域内不同旅游地之间共生单元的质参量,还包括提高不同体育旅游产业之间共生单元的质参量,或者是旅游地和体育旅游产业之间共生单元的质参量,这样才能为实现半岛地区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一体化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3.2.2 建立良好的共生机制

3.2.2.1 利用和营造正向环境诱导机制

由正向环境作用形成的诱导机制对共生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能为共生关系创造稳定的积极的进化条件,促进共生模式由低级向高级的进化过程。正向环境诱导机制包括以下2个方面。

1)激励性政策环境诱导机制。政策是国家意志发展方向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在促成共生关系形成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无论从国家发展层面还是山东政府层面,相继出台了涉及经济区建设、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等方面的规划和指导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山东半岛滨海地区共生模式的构建起到了激励性诱导作用。首先,国务院2010年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11]中明确指出国家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战略意义,强调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务院2011年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经济区域发展战略[12]。该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业,推动文化、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要求。并详细规划了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文化和体育产业基地,打造国际知名的滨海体育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方向。其次,2012年山东省出台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 》[13]中明确了体育产业发展的要求、目标、任务以及主要措施和政策。该文件中强调了充分利用体育项目、设施等资源,培育一批体育旅游的精品线路、赛事和景区。这些规划和指导意见等政策的出台,必将促进山东半岛滨海地区体育旅游业的大发展,为构建其旅游资源联动开发一体化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2)体育和旅游产业大发展环境诱导机制。“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体育和旅游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生活方式,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已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山东省发展层面上来看,山东旅游市场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13年底山东旅游业总收入突破5 000亿元,位列全国三甲;“好客山东”经过6年的培育,品牌价值达到170亿元[14]。此外,山东省拥有众多体育场馆设施,特别是2008年青岛奥帆赛和2009年全运会举办留下来的体育场馆设施,为今后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山东省举办赛事频繁,其中大型国家级赛事呈现出逐年增多的态势。如2014年山东省将举行300多场体育赛事,其中国家级赛事30多场。可见,国内特别是山东省体育事业和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山东半岛体育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实现山东半岛滨海体育资源联动开发也是一个正向的激励性因素。

3.2.2.2 建立良性的共生动力机制

共生动力机制反映共生关系进化过程中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通过良性的共生动力机制的作用,共生体得到良性的发展和高级进化趋向。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机制包括:管理体制、市场运行机制、利益协调机制。

1)共生管理体制。制定山东半岛滨海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管理体制与发展规划,打破区域藩篱和地方保护主义限制。政府各级体育、旅游等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合作意识,建立长效协商机制,共同磋商和制定山东半岛滨海地区体育旅游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制定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整体目标与重点发展方向、发展阶段、步骤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明确各市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合作中的分工、目标和任务。

2)建立统一市场运行机制。在合理的市场监管体制下,充分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利用市场杠杆作用调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要素的流动与资源配置,建立开放、自由的体育旅游资源市场开发体系。完善融资机制建设,吸引外资和民资投入到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市场中来,解决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融资困境。

3)建立利益协调机制。体育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是涉及多部门、多种产业复杂的运作过程,其中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在利益分配上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因此,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调节各开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有利于联动开发体系的稳定可持续性运转。

3.2.2.3 减小阻尼机制

阻尼机制是由于共生单元之间的性质差异、空间距离和共生界面的介质性质所形成共生阻尼特征。如果阻尼作用增大,会造成能量的损耗,从而危害共生关系的稳定。因此,必须利用共生关系的动力机制协调共生单元之间的问题和冲突,通过加强联动开发合作共生界面的建设,减小阻尼机制的作用。一方面,要构建高效的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领导小组和市场开发部门,完善联动开发管理组织体系以及市场开发体系,保证共生动力机制的高效运转。另一方面,要加强各地邮电通信、信息网络的建设,加快各地体育、旅游等部门网络信息平台的对接,建立统一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信息管理平台,完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市场、客源等方面的数据统计工作,建立起通畅、高效的信息化共生界面。另外,完善山东半岛滨海地区的区域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优化共生界面的必要条件。

4 结论

通过分析共生理论和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的内涵,得出共生理论对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的研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其次,以共生理论的视角分析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模式得出,一体化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是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的理想模式。以山东半岛滨海地区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为例,从提高共生单元质参量和建立良性共生机制方面,实例分析了一体化互惠对称共生模式的构建设想,但是,区域体育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晓鹏.产业共生:理论界定及其内在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08(9):118-128.

[2]徐虹,李筱东,吴珊珊.基于共生理论的体育旅游开发及其利益协调机制研究[J].旅游论坛,2008,1(2):208.

[3]陈菲琼.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联盟共生模式研究出版社[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1-28.

[4]尹少华,冷志明.基于共生理论的“行政区边缘经济”协同发展——以武陵山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8,28(2):243.

[5]孙松山.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6]李淑娟,隋玉正.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8(7):214.

[7]李春光.山东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化发展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1(1):189.

[8]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交通概括[OL].http://www.sdjt.gov.cn/publish/main/41/index.html, 2013-12-21.

[9]冷志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对湘鄂渝黔边区的实证分析[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4-80.

[10]陈玉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联动开发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12(4):153.

[11]山东体育局网站体育产业政策.国办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OL].http://www.sdty.gov.cn/NewsView.aspx?NewsID=hY1Cg6hGvqM=&LinkId=ATPpO8KBH0Q=,2010-03-29.

[12]郝祥哲.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体育旅游生态化建设互动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13]山东体育局网站体育产业政策.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OL].http://www.sdty.gov.cn/NewsView.aspx?NewsID=UR8oXpD2gnk=&LinkId=ATPpO8KBH0Q=,2012-09-24.

[14]山东新闻.2013山东旅游业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列全国三甲[OL].大众网.http://www.dzwww.com/shandong/sdnews/201401/t20140120_9542245.htm,201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