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阳七道泉子唐墓出土陶俑浅析

2017-12-25赵海杰

山西青年 2017年24期
关键词:胡人陶俑朝阳

赵海杰

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辽宁 朝阳 122000

朝阳七道泉子唐墓出土陶俑浅析

赵海杰*

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辽宁 朝阳 122000

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时期最为强大、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思想开放。朝阳在唐代为营州都督府柳城郡,是唐王朝在东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目前,朝阳地区已发现了百余座唐代墓葬,出土了众多栩栩如生的随葬唐俑。2015年朝阳市龙城区七道泉子镇发现了三座唐墓,出土了丰富多彩的唐俑,从该批唐俑中可以窥见朝阳地区在唐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朝阳七道泉子;唐代;陶俑;社会生活状况

2015年7月,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抢救发掘了三座唐代墓葬,三座墓葬紧临,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墓志一合,据墓志可知该墓地为陈氏家族墓,年代为咸亨四年(673年)。该墓地出土陶俑45件,多数施有彩绘。该批陶俑不仅数量、品种多,而且造型生动,形象逼真。从这批形制各异的陶俑中不仅可见墓主人当时生活的真实状况,而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俑产生於中国古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理念,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进步导致了人殉时代的终结,代替人殉旧俗的随葬俑兴盛起来。作为赔葬品的俑是表现统治者生前的权势和享乐生活,他们想把生前的一切都带到阴间,死后也如生前一样享受。工匠们制做俑都是从生活出发表现生活的作品,因此,所制做的陶俑生活气息浓厚、形象逼真。

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时期最为强大、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统治者相当追求奢侈的生活享受,同时也更加追求厚葬之风。唐代时期墓葬规模较大,随葬品也较丰富。随葬品具有炫耀财富和象征死后生活的意义,其内容与数量与家人的经济实力有关,但等级制度不可逾越。俑就是随葬品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标志着墓主人的身份和等级地位。唐早、中期俑的种类丰富,涵盖面广,在数量、品种、质地、造型、烧制工艺、艺术造诣等方面都是空前绝后的。工匠们所制做出的陶俑形神兼备,极富艺术效果。

一、七道泉子唐墓出土陶俑介绍

墓地出土的陶俑种类较多,现将其分为三大类:人物俑、动物俑、镇墓神煞俑(见表一)。其中人物俑按作用可分仪仗类、侍役类;仪仗类有武士俑、胡人俑、男女文官俑等;侍役类俑有男女侍俑、伎乐俑、舞蹈俑、劳作俑、孕妇俑等。这些俑均为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既有本土人,也有我们称之为“胡俑”的外域人。

动物俑:该墓中出土了多件动物俑,大多为家内饲养的家禽和家畜,有牛、羊、猪、狗、鸡,只有马和骆驼为交通工具。

镇墓神煞俑:该类俑的作用是守护墓主亡灵,驱邪避妖,该类俑造型独特,相貌狰狞、恐怖,有武士俑、伏听俑、双人首兽身连体俑(墓龙)、兽首鸟身俑、兽首兽身俑、人首兽身俑、人首鱼身俑(仪鱼)。

人物俑(25)件动物俑(10)件镇墓神煞俑(10)件武士俑2牛2武士俑1胡人俑5羊1伏听俑1男女文官俑4猪1双人首兽身连体俑1男女侍俑7狗1兽首鸟身俑2伎乐俑2鸡2人首兽身俑2舞蹈俑3马2人首鱼身俑1劳作俑1骆驼1兽首兽身俑2孕妇俑1

二、出土的陶俑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状况

墓中出土了五件胡人俑(图一),他们是唐代对外贸易交流的参与者和经贸往来的见证者。

图一

胡人俑均头戴卷沿黑色风帽,身穿翻领过膝长袍,腰束黑色带,足穿黑靴立于底座上。右手握拳于胸前,左手贴于腹前。胡人俑特点非常明显,均深目高鼻,高颧骨,络腮胡或八字胡,身材魁梧,与中原人有着明显区别,应为西亚、中亚或欧洲人。

朝阳地区在唐朝时占有颇为有利的位置,吸引着域外人士涉远而来,因此,朝阳地区境内活动着或生活着不少胡人。胡人,是古代汉人对西北少数民族及其它地方民族的称呼,涵盖中亚、西亚等少数民族的国家。“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祖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附,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1]”这些州县史称羁縻州,以牵制笼络各民族。朝阳在唐代为营州都督府柳城郡,是唐王朝在东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原王朝与东亚东北亚文化相互交融的中心,是唐朝政府与各少数民族羁縻州友好往来的重要通道。胡汉夷狄各民族居于此处,因此经济发展相当迅速。《旧唐书》记载:开元五年重开营州都督府之后,营州都督宋庆礼就曾招辑商胡来营州,并为其设立店肆[2]。同时已有的资料也显示朝阳出土了众多胡人俑。如:朝阳唐张狼墓[3]出土1件、朝阳唐韩相墓[4]出土3件、朝阳唐骆英墓[4]出土1件、朝阳唐孙则墓[4]出土2件等。通过出土的胡人俑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西域商人的形象,而且进一步证明了唐代营州地区确实存在大量胡商在这里从事商贸活动。

朝阳位于辽宁省西部,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东亚的交通要道,是中原文化连接东北地域的枢纽之地,是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朝阳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在经贸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朝阳众多唐代胡人俑的出土发现,足以说明了朝阳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镇。对外商贸交流,促使唐代时期的经济繁荣发展。

该墓中还出土了一件陶骆驼俑(图二),这件满载货物的骆驼跪卧状,昂首,双眼圆睁,口微张露齿,鼻孔两侧相通,双耳后抿。双峰,驼尾向左弯曲,双峰两侧置驼架,架上捆缚橐及丝束。左侧挂兔子一只,衣服两件,右侧挂水壶、鱼、雁各一个。这件陶骆驼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商贸活动,它也是奔波在丝绸之路上的胡人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交通工具。

图二

具有镇墓作用的镇墓神煞俑是宗教信仰的体现。镇墓神煞俑通常被放置在墓室的入口处,用以辟邪厌胜,守卫死者的亡灵并保护墓室不受侵扰,使墓主亡灵能平安升入天国。大多镇墓俑是古人想象并创造出的驱邪镇恶之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就已有随葬镇墓兽现象。这一习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决定了镇墓神煞俑所要表现的主题。“镇墓神煞俑表现镇墓、厌胜等丧葬信仰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古代文化传统、丧葬观念、宗教信仰等的综合反映”[5]。该墓中出土了几件独特的形态怪异的镇墓兽,如人面鱼身俑(图三)及双人面连体俑(也有将两者称之为仪鱼和墓龙的)(图四)、专职倾听“地府”有否动静的伏听俑(图五)、人首兽身俑(图六),这些被人神化了的“异形”神们都有着特殊的使命,不仅能够守护逝者,引领他们升天,更是为了庇佑生者,泽福子孙。在朝阳唐墓中人面鱼身俑及双人面连体俑也有较多发现,如唐张狼墓[4]两种俑均有出土,唐韩相墓[4]出土有墓龙,朝阳中山营子村唐墓[4]两种俑均有出土。朝阳地区出土的这些镇墓神煞俑说明了唐朝时期的营州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之风已盛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图九 图十

形态各异的人物女俑更是当时艺术空前发展的表现。人物俑是唐俑中数量众多的一部分,根据墓主人的现实生活制作各类人物俑,有出行的也有侍役的。其中的女俑为陶俑最精彩的部分,女俑类型丰富,基本是围绕墓主人生前生活来制作的,采用写实手法,人物刻画比例准确、形体优美,发型、服饰、形态、神情惟妙惟肖。该墓地中出土的女俑类型丰富,有侍俑、文官俑、舞俑、劳作俑还有一件孕妇俑。这些俑雕刻精巧、线条流畅,神态安祥自如,彩绘艳丽,足以看出工匠们的艺术精湛。女俑均面貌清秀,身材苗条,衣服合体,着装色彩艳丽。如文官女俑(编号考0183)(图七),黑发高髻,上身着交领对襟宽袖衣,绿色领口与袖口。下身着红色曳地长裙。左腿微微向前,裙底露出黑色云头履。双手握于胸前,慈眉善目,嘴角微微上扬。舞女俑(编号考0203)(图八),身体右倾,头偏右侧,黑发高髻,朱唇。上身着红色交领长袖衣,下身着背带式天蓝色长裙。右臂抬起于胸前,袖口下垂,前曲放于胸前,左臂弯曲置于身后。左腿盘坐,右腿屈立。这件舞俑,神情姿态优美自然,给人一种舒适美好的感觉。伎乐女俑(编号考0229)(图九),黑发高髻,弯细眉,朱唇,上身着红色半袖对襟短衣,内衬绿色条纹曳地裙。双手握竖琴于腹前,表情自然安静。劳作女俑(编号考0212)(图十):高髻,双眼微睁,朱唇。上身着绿色交领长袖衣,下身着红色曳地长裙。左膝跪地,右腿屈立。双手执箕于体前,表情祥合宁静。唐早期人物的形体及穿着打扮没有盛唐时期丰腴、华丽,但其面貌形态安祥宁静自然,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从该墓中出土的这些栩栩如生的女俑的神情能看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安稳。

女俑的服饰样式多、颜色鲜艳,唐代诗人对唐代女子都有优美的诗词描绘,如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白居易的《长恨歌》“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唐诗中对唐代女性服饰的种种绝妙的描写和赞美,展现了女性服饰富有的各种美感。“初唐时期女装衣裙窄小,“尚危侧”“笑宽缓””[6]。唐时营州地区多民族聚居一起,相互影响,形成了其独特的服饰风格,“营州女子的服饰,即有中原服饰之特色,又受到当地少数民族着装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7]。

通过这些女俑的形态及服饰来看,唐代营州地区出土的女俑俨然成为一种艺术品呈现在我们面前。

朝阳地区的区域特点,决定了其多元化的民族特色,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相互交流、融合,具有了与其它地区不同的民族特色,随葬陶俑就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它不仅体现了墓主人身份地位,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一种信仰。墓主人把众多与生活气息相关的全部带到地下,更是体现其视死如生的宗教信仰观念。该墓中出土的种类丰富、形态各异的唐代陶俑就是朝阳地区在唐代时期的经济发展、艺术繁荣、人民生活稳定的真实写照。

[1]《新唐书》卷43下《地理七下》羁縻州.

[2]《旧唐书》卷185下《宋庆礼传》.

[3]《朝阳隋唐墓葬发现与研究》.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科学出版社,2012.6.

[4]同[3].

[5]张全民.唐代镇墓神煞俑的分区研究.中国唐史学会年会暨唐代国家与地域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

[6]孙机.唐代妇女的服装与化妆.文物,1984.4.

[7]陈金梅.从朝阳博物馆藏女俑看唐代营州女子的服饰.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16.

赵海杰(1975-),女,辽宁朝阳人,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文博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朝阳地区历史文化。

G

A

1006-0049-(2017)24-0011-03

猜你喜欢

胡人陶俑朝阳
灵渠胡人俑与贡道的外国使臣
破山剑
破山剑
美是童年朝阳
迎朝阳
阮春黎 迎着朝阳,一直跑
丹阳市十墓山西汉墓出土器物
关于汉阳陵着衣式陶俑制作工艺的探讨
不许耍赖
陶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