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育技术领导力研究分析及其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2017-12-25李海霞何高大
李海霞,何高大
(1.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广东 中山528436;
2.广东白云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510450)
国外教育技术领导力研究分析及其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李海霞1,何高大2
(1.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广东 中山528436;
2.广东白云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510450)
教育技术领导力(ETL)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软实力,是教师将教育技术融入课程活动的助推器。本研究以2000-2016年间收录于WOS的195篇教育技术领导力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 V进行图谱数据分析,并在国外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教学ETL应用模型以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
国外教育技术领导力(ETL);研究分析;教学ETL应用
一、教育技术领导力的内涵
“Leadership(领导力)”在 Wikipedia上的定义是:Leadership is both a research area and a practical skill encompassing the ability of an individual or organization to lead or guide other individuals,teams,or entire organizations(领导力既是一个研究领域,也是个体或组织所具有的一种领导或指导其他个体、团队或组织的一种实践技能)[1]。由此,我们可以说教育技术领导力从广义来讲,是教育信息化的研究领域,可与社会、政治、经济、管理、教育等多领域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从狭义来讲,它是个人、机构或组织具有的以教育技术为载体,来领导、指导或吸引其他个体或组织共同实施教育教学变革、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项目
本研究旨在通过国外数据分析,获取国外ETL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在国外研究基础上,去芜存菁,结合国内研究现状,构建教学ETL应用模型,构建教学领导力基本体系结构和工作流程,为课程与技术的整合提供参考,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WOS)2000-2016年间发表的195篇主题为“教育技术领导力”的期刊文章参考文献。
3.研究方法和工具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5.0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为数据分析工具,通过调整相关参数,用关键词知识图谱方法,呈现2000-2016年国外ETL主要研究内容,预测未来研究方向。
三、研究统计与分析
1.关键词分析
CiteSpace导入WOS195篇ETL相关文献后,获得的有效参考文献数据有9457条,时间切片为2000-1016年,术语来源选择:Title+Abstract+Author Keywords+ Keywords Plus,节点类型选择:被引文献,选择静态聚类图,点击Cluster,得到图1:2000-2016年国外ETL研究关键词图谱。图1呈现了“分布式领导力”、“教育技术领导力培养”、“教育学”、“利益趋同”、“批判种族理论”、“学校领导力”、“参与度”等7个关键词。CiteSpace 5.0的Citation History功能可以查看这些高频次关键词的施引文献,笔者通过研读这些文献发现,2000-2016年期间,国外ETL研究文献关键词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Distributed leadership(分布式领导力)
分布式领导力指在组织内拓展领导力的过程和方法,强调领导力是一种组织行为。研究主题包括:ETL在校长、校长助理、教师和家长中的分布研究,ETL与学校业绩相关度研究,教育领导力的名人效应研究,学校-社区合作与跨界领导力研究,知识经济整合视角的ETL研究,ETL的教师差异化支持研究,教师对分布式领导的认知差异研究(如性别、经验和资质、学校类型和学校地理位置),ETL与学生学业成功的关系研究,基于专业责任观念的ETL研究,个人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混合式ETL研究等等。研究主要观点是:校长个人对学生学业成功的影响是间接且不明显的,组织内领导力分配是显著影响因素[2][3]。
图1 2000-2016年国外ETL研究关键词图谱
(2)Leadership preparation(领导力培养)
“领导力培养”研究包括校长培养方案研究,课程领导力研究,基于学校差异性和多样性的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式(DMIS)研究,课程领导力中权力与合作共识的矛盾研究,教育领导与种族主义研究,领导力培养计划中的社会公正公平意识研究(强调对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两性人、性取向质疑者等LGBTIQ身份的人公平领导),美国教育领导计划中的性取向研究,跨文化应用、批判与变革型领导力研究,ETL能力发展途径研究,基于非正式学习环境创设的全人教育ETL形式研究等等。研究表明,校长ETL培养计划要从六个领域着手:①创建愿景;②技术学习和教学;③专业技术实践;④支持并带动教学变革;⑤评价和评估;⑥关注教育技术的道德性和社会性。ETL与课程改革成果、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和学生学习成果呈正相关关系[4][5]。
(3)Pedagogy(教育学)
“教育学”研究包括个人、人际、社会和生态等多个维度ETL的概念性框架研究,学校领导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教育行政机构领导力研究,宏观视角校长领导力研究,有教无类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NCLB)领导力实证研究,学校效能研究,校长领导能力与领导风格培养研究,评估领导培养计划研究,校长个性、培训经验、领导力学习经验、已有职业成果对领导力培养的影响,学校领导力的政策趋势和发展研究,凝聚力的领导体制研究,情商与教育领导力的关系研究等等[6]。该模块从教育学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学校行政管理者的领导力标准,认为要通过培养计划审批、评估与认证、指导、持续专业发展以及执照更新等五个环节来促使教育领导者持续提升各维度领导力,反思成果并行动实践。
(4)Interest convergence(利益趋同)
“利益趋同”研究围绕校长性别和多元文化认知对ETL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校长与教师两种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认知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男性校长的阳刚之气形成的社会结构不够稳固,会依据不同文化意识形态而改变,从而影响他们的首选沟通模式。有效教育领导力同时需要男性和女性特质,为了给ETL赋予女性气质,倡导为新任命的校长配备女导师,也有研究者认为利用女性校长积极的身份属性,有助于推进社会公正与教育公平[7]。
(5)Critical race theory(批判种族理论)
“批判种族理论”(CRT)以文化资本视角,进行了种族主义和种族批判理论的现实利益趋同研究,要求教育领导从多元文化认知教育技术领导力,要体现教育的包容性、公平性和本土化,教育领导力培养要融入国际标准,也要尊重本国历史文化。此外,将社区发展领导力和跨界领导力的概念融入了ETL理论框架,主张校长将学校定位为社区资产,有目的地与社区领袖朝着互利互惠目标合作[8]。
(6)School leadership(学校领导力)
“学校领导力”包括社区教牧关怀对学生的影响研究,社会正义领导力与家庭参与研究,学区领导在共同核心州立标准(CCSS)采纳和实施中的作用研究,ETL与学生成就关系研究,学校领导、教学质量与学生成就之关系研究,学校领导力模式研究,责任型领导研究,ETL研究能力发展模式研究,ETL对组织变数影响的研究(如对教育领导、工作满意度、组织正义、组织承诺、组织信任、组织公民、组织表现、组织文化和组织气候)等等[9]。
(7)Engagement(参与度)
“参与度”研究聚类包括中西方教育领导力二分法研究,“组织者校长”领导力模式研究(校长与教师和低收入拉丁裔家长分享领导力),学习架构研究(学校领导把学校社区设计为多个重叠相互作用的 “实践共同体”),分布式领导力视角研究便携教育技术,社会边缘的教育领导力研究(提倡不同利益相关者为社会边缘家庭提供资源,通过Promise Neighborhoods计划来弥合组织边界、文化差异、社会经济差异和物理距离,制定集体行动计划促进学习发展)[10]。
通过Citespace的Summarization of clusters(聚类总结)功能导出表1,表内数据按size(聚类节点数)排序,7个主要研究聚类的Silhouette(分离度指标)值均接近最高值1,表示同聚类文章主题一致性高。
表1 2000-2016年ETL共被引文献聚类TOP7
2.共被引频次分析
通过CiteSpace的聚类分析功能得出表2中共被引频次排列TOP5的文献:①The impact of leadership on student outcomes: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leadership types;②Social Justice Educational Leaders and Resistance:Towards a Theory of Social Justice Leadership;③From the field:A proposal for educating leaders for social justice;④Leithwood K的Research into the impact of school leadership on pupil outcomes:policy and research contexts;⑤The Practice of Leading and Manag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esponsibility for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in the Schoolhouse,被引频次分别为16,15,11,8,7。表2显示这5篇文章所在聚类分别为2,1,1,5,6,都属于图1关键词图谱范畴,内容聚焦在 “教育学”、“教育技术领导力培养”、“批判种族理论”、“学校领导力”四个方面。
表2 2000-2016年ETL文献共引频次TOP5
3.研究时间线和时间区图谱分析
Citespace分析后得到的时间线图谱(图2)和时间区图谱(图3)可呈现ETL研究领域的高被引文献,从图2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被引文献聚类出现的时间分布及其中心性。最早文献出现在2003年的“教育技术领导力培养”相关文献,该类文献从2003-2011持续8年为研究热点,2008年涌现最多。其他聚类如 “分布式领导力”、“教育学”、“利益趋同”、“批判种族理论”、“学校领导力”、“参与度”等十几年间都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从图3中可以看到ETL研究文献在2008-2013年期间最为丰富,从2014年开始有所下降。
图2 国外ETL研究时间线图谱
图3 国外ETL研究时间区图谱
4.引文突发分析
图4为Citespace所做的国外ETL研究引文突发(citation bursts)统计,可呈现引文突发的起止年份,并按照突发强度进行排列统计,强度最大的两篇引文是:Davis S[11]等的School leadership study:Developing successfulprincipals和LevineA[12]的EducatingSchoolLeaders。两篇文章都是2011年开始被大量引用,都是以“学校领导和领导力”为主题,就有效领导力要素、领导力培养计划的设计、学习环境的创设、学校领导力的管理和财政政策等进行了研究。从图4中可见,最近的引文突发出现在2014年,是Spillane JP[13]等撰写的The practice of leading and managing:The distribution of responsibility for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in the schoolhouse。这篇文章是2012年出现的重要转折点文献,开启了“分布式领导力”研究的先河,将教育技术领导力融合到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这是ETL研究的新兴热点和未来长期发展趋势。
图4 2010-2016国外ETL研究引文突发统计图
综合以上统计和分析,国外ETL研究在2000-2016年间共被引文献主题集中,在文献耦合分析中呈现了7个高频次关键词,分别是:分布式领导力、教育技术领导力培养、教育学、利益趋同、批判种族理论、学校领导力、参与度;在共被引频次分析中,“教育学”、“教育技术领导力培养”、“批判种族理论”、“学校领导力”是4个研究重点内容;在时间图谱分析中,ETL研究文献在2008-2013年间最为丰富,研究热点内容是:ETL对学生学业影响、社会公正领导力的培养、分布式领导力以及教育技术领导力培养。可见三种统计方法得到的研究热点基本相同。而引文突发分析表明,“学校领导和领导力”和“分布式领导力”是研究新兴热点,ETL融合到教育、经济、政治、社会等研究领域是未来ETL长期研究趋势。
四、国外ETL研究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以下问题:①国家、地方、学校教育管理出现孤岛化;②信息化领导力不足,管理权责不清,管理效率低;③缺失顶层信息化评价机制,教师教学领导力不足;④基于系统的IT硬件设施不能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空置率高;⑤优质教学资源不成体系,共享率低等等。
根据2016年《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价报告》,中国信息化水平在全球排名第25位,据此,中国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还远远落后于美、英、日、韩、新加坡等信息化发达国家[14]。这和我国ETL研究现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重新审视ETL与教育信息化的价值和作用
学者Dawson和Rakes早在2003年就对美国400所学校进行ETL调研,结果表明:具有教育技术领导力的校长会给予信息化教学提供更有力支持[15]。2011年,学者Lynne Schrum等对来自全美各州的48位行政管理者和98位技术管理员、教学领导的调查分析也表明,不管教师接受了多少训练,拥有多少教学资源,脱离领导力,他们不能成功地利用信息技术[16]。2016年2月,美国新媒体联盟正式发布了 《地平线报告》(2016高等教育版),该报告继续沿用政策、领导力和实践三元维度来确定未来影响高等教育变革的关键趋势、重大挑战和重要技术进展[17]。2017年1月,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发布了第六个 “美国教育技术规划”NETP 2017,标题为《重塑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规划提出“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包含学习、教学、领导力、评估和基础设施五个领域,并把 “领导力”的作用描述为“Creating a Culture and Conditions for Innovation and Change”(为创新和变革创建文化和条件),认为领导力是教学和学习愿景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前提[18]。这足以表明美国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对ETL的重视。因此,本研究认为,中国必须重新审视ETL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价值和作用。
2.加强顶层设计,吸纳多方参与,实施分级分层领导力
国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都是从政府顶层设计出发,新加坡分别在1997年、2003年和2009年发布了MP1,MP2和MP3规划,针对不同时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制定了行动纲领文件。韩国政府通过基础建设、ICT应用、电子化学习、普适学习四个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实施,跻身于教育信息化世界一流行列。中国政府在“十二五”期间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性文件,但这些宏观政策指导,对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政治文化教育环境不同的现实背景来说,还缺乏具有指向性和区分度的具体行动纲领,可操作性不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是一项融合多学科、多维度研究的复杂工程,政府作为最高层ETL,要做好战略性领导力顶层设计,以需求为导向进行统筹规划,吸纳多方参与,实施分层分级领导力;确定教育信息化建设责任主体,明确各相关利益者的权、责、利,充分考虑各相关利益者的诉求,疏通各级各类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沟通渠道。
国外多项实证研究表明,学校信息化建设始终难以跟上信息技术迭代更新的步伐,设备更新、IT人员配备和留任让学校面临强大压力。美国学者 Annie Hunt Burriss和William Wallace借鉴佐治亚州的一些成功案例,探索了高校与其他组织、行业、政府机构合作,缩小IT技能差距,吸引IT相关产业到特定区域服务的模式。比如,The Citadel(著名的Linux开源邮件服务器系统)和美国一些高校合作,承诺教师和学生可约定使用其硬件、软件及外围设备;全天候访问校园内外的数据信息和电子邮件;提供微软Office教程及其他信息技术培训;成立写作和学习中心(训练有素的员工帮助教师学生进行文字处理)和信息技术咨询中心(全年无休配备员工为Citadel的学生、教职员工提供高质量技术支持)等等。我国在《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建立社会团体、企业支持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本研究认为,各级政府可通过政策引领、财政鼓励学校主动与当地社区、IT行业、企业或其他具有强大技术力量的高校组成教育技术联盟,形成ETL的中坚力量。联盟需依据国家、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定符合本地区、本学校,可操作性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愿景,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行业、企业相关参与者提供培训和服务,并制定量化评估标准,借用大数据定期评估实施效果并适时进行愿景调整与更新。
3.创建智能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学校中心”到“Web中心”转变
《2016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17]指出,高等教育领域技术应用的挑战包括:①可解决的挑战: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数字素养的提升;②艰巨的挑战:教育模式的竞争、个性化学习;③棘手的挑战:平衡线上和线下生活、保持教育的切合性。今天我们的学生已然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具有教育信息化技术自适应能力,他们的认知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不同于传统“以学校为中心”的学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必然要切合学生需求,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同时,对“信息移民教师和管理者”数字素养的培养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我国《规划》中强调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优化“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近年来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申报的各级各类精品课程、网络课程、优质课程不断涌现,但重复建设、优质资源不“优质”、资源共享率低等问题也频频出现。本研究认为,国家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中,要改变“学校中心”的建设思路,创建“以Web为中心”的智能环境,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多元化、学习个性化。
4.推行分布式领导力,构建分级分层ETL教学应用模型
国外ETL研究从2012年开始将“分布式领导力”作为主攻研究方向,其目的在于共享不同个体和组织间的智慧,以实现最大化的组织效率。Clausen、Aquino和Wideman在研究中指出:如果管理者能与技术员和教师共享领导力并愿意带头发起技术创新,那彼此的专业发展变得有意义,教师也会乐于学习和实践新技术,这才会给教学变革带来希望[19]。在分析国外ETL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现状,本研究提出构建分层分级教育技术领导力的设想,并提出GL-AG-CI(Government Leading-Alliance Guiding-Community Implementing)三阶教学ETL应用模型(以下简称GLAGCI模型,见图5),即政府主导,学校、行业、社区、企业联盟为主体,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体实施的ETL教学应用模型。
图5 GLAGCI三阶教学ETL应用模型
(1)政府主导
政府位于GLAGCI教学ETL应用模型的主导层次,以建设政策平台、技术平台、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为抓手,分布实施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政策平台针对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特点确定信息化发展责任部门,提出差异化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校长、教师、管理员、辅导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制定校长、各级管理者、教师、ICO的准入制度和考核机制,给予学校政策性指导和财政上支持;技术平台以国际化视野根据各级各类教育需求全面搭建网络化、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可借鉴韩国经验,建立综合性信息服务系统,为学术研究资源、课程教学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提供技术渠道,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专家、社区、行业、企业搭建资源互通的技术平台;资源平台兼顾公平,提供分级服务,分体系、有规划、按步骤组织建设各级各类课程优质数字资源和服务,比如外语教学资源平台,可提供从小学、初中、高中的基础英语到中、高职英语再到大学英语的课程标准、能力分级测评、混合式教学培训等,要能基本满足各级教师信息化教学需求和各类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管理平台担任管控治理角色,要利用大数据手段评估和推广信息化教学效果,建立利益分享机制,要将ETL应用水平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个人职称评定和职位晋升机制,要广泛宣传数字责任,做好数据安全与治理工作。通过四个平台的建设,可望达到《规划》“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目标[20]。
(2)学校、行业/社区、企业联盟主体
学校、行业/社区、企业组成的合作联盟位于GLAGCI模型的主体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校作为主要主体,要因地制宜,应需选择服务与合作意识强的社会力量参与联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国家政策基础框架下,合作设计教学信息化愿景,制定各类人员信息化技术应用标准及评价机制,定期监控、评估和修改愿景。可考虑合作开发企业架构,建立一个基于“服务”而不是“系统”的IT组织模式,允许、促进和鼓励团队间的“混合”责任,合理利用国家平台资源、联盟成员技术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合创新教学内容,重构教学组织和管理方式,既确保教学IT系统可扩展升级、服务流程专业周到、数据集成安全有效,又可以实现课程教学、人才培养培训、高新技术研发、社区建设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从服务教学自身拓展为服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3)管理者、教师、技术员、学生、家长共同体实施
将管理者、教师、技术员、学生和家长构建为一个具有共同愿景的网络共同体,其中管理者包括学校校长、副校长、社区领导、行业或企业相关负责人等行政管理者和各级各类教学管理者,实现领导层级分布,各负其责,共同体处于GLAGCI模型的ETL行动层,成员可随时互通资源,跟踪教学效果,可自愿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协作进行ICT数据决策、ICT应用研究、学习、实践和反馈。
校长是ETL行动层的领导核心人物,须把共同体的教育技术应用视为己任,充分与成员沟通,以教师、学生和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合理分配ETL领导力,通过以下六个领域的努力来带动其他成员共同学习和实践:①合作开发基于数据的研究策略;②创建学校信息化教学愿景;③确定校本信息技术标准;④应用信息化教学建模;⑤进行基于数据的信息化教学评估(包括有效性、公平性、安全性、道德性和社会性评估);⑥调整标准或规划以适应快速变化。
教育信息化最终的落脚点是课程与技术的整合,但目前现状是整合大多停留在课前和课后,比如近几年盛行的慕课和微课。教师在课堂中的技术整合,还仅仅是把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进行演示、操练或游戏活动等。我们认为,教师、学生、家长、管理员组成学习团队会更有利于数字文化环境的创设和信息化素养的提高。这样的团队培训可借鉴欧盟开发的 “AVATAR项目”(2009/ 2011)、“Euroversity项目”(2011/2014)和 “CAMLOT项目”(2013/2015)。AVATAR以培训教师和学生ICT技能为目的;Euroversity通过虚拟教学环境汇集欧洲教师、专业人士和机构组成团队学习语言;CAMLOT在三维虚拟环境为教师培训21世纪数字技能。综合这三种培训方式,本研究认为可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团队培训。线上通过虚拟教学环境学习数据基础知识和技能,线下以案例分析、项目教学、角色扮演、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让团队在实践中培养数据意识、数据能力和数据道德,学会获取、甄别、评估数据,达到利用数据决策、教学、学习和管理的能力[21]。最终实现《规划》中“人人皆学”的愿景。
五、结束语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分析了国外教育技术领导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统计分析基础上,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结合国内教育信息化政策环境和教学现状,构建了GLAGCI教学ETL应用模型,对教学领导力体系结构和工作流程提出了设想,为课程与技术的整合提供了参考。
[1]Wikipedia,the free encyclopedia.[OL].https://en. wikipedia.org/wiki/Leadership.
[2]Spillane J P.Distributed leadership[M].John Wiley &Sons,2012.
[3]Hawkins BL,Rudy JA,William H,eds.Educause Leadership Strategies,Technology Everywhere:A Campus Agenda for Educating and Managing Workers in the Digital Age[M].John Wiley&Sons,2002.
[4]Bates A W.Managing Technological Change: Strategies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eaders.The Jossey-Bass Higher and Adult Education Series[M].Jossey-Bass Publishers,350 Sansome St.,San Francisco,CA 94104,2000.
[5]Bass B M,Stogdill R M.Handbook of leadership [M].New York:Free Press,1990.
[6]Lewis R.Principal 2.0.Technology and educational leadership[J].2014:261-263.
[7]Jameson J.e-Leadership in higher education:The fifth“age”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3,44(6):889-915.
[8]Ertmer P A,Ottenbreit-Leftwich A T.Teacher technology change:How knowledge,confidence,beliefs, and culture intersect[J].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10,42(3):255-284.
[9]McCarley T A,Peters M L,Decman J M.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related to school climate a multilevel analysis[J].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Leadership,2016,44(2):322-342.
[10]Simsek O,Yazar T.Educ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s Self-Efficacy(ETSSE)Scale:A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StudyOF.[J].Eur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16,(63):311-334.
[11]Darling-Hammond L,Davis S,LaPointe M,et al. School leadership study:Developing successful principals[J]. Retrieved May,2005,5:2006.
[12]Levine A.Educating School Leaders.New York: Education Schools Project[J].2005.
[13]Spillane J P,Camburn E.The practice of leading and managing:The distribution of responsibility for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in the schoolhouse[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2006.
[1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价报告 (2016)[EB/OL].http://news.163.com/16/1119/14/ C68A33KQ000187VE.html.
[15]Dawson C,Rakes G C.The influence of principals’technology training on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to schools[J].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03,36(1):29-49.
[16]Schrum L,Galizio L M,Ledesma P.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An investigation into preparation,experiences,and roles[J].Journal of School Leadership,2011,21(2):241-261.
[17]金慧,刘迪,高玲慧,宋蕾.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高等教育版)解读与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6 (2):3-10.
[18]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Reimagin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17 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OL]https://tech.ed.gov/netp/.
[19]Clausen,K.W.,Aquino,A.-M.,&Widenian,R. (2008).Bridging the real and ideal:A comparison between learning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nd a school-based case study.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5,444-452.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 edu.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21]Coffman T,Klinger M B.Utilizing virtual worlds in education:The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07,2(1):29-33.
G40-057
A
1673-8454(2017)23-0001-07
2014年度广东省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项目立项序号:1104);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教育教学内涵建设研究与策划A类课题“火炬职院公共英语教研室教学组织的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2016A001)。
(编辑: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