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2017-12-25王军郑州铁路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
文/王军,郑州铁路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
浅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文/王军,郑州铁路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
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各国经济都在飞速发展,人才需求与日俱增。我国的技校数量就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生长。如何正确的培养高水平的技能人才,力争在素质层次与人才技能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人才心理需要,是技校能否持续发展的一个决定性的难题。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所教科目安排并制定一个合理的教育思路去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本专业知识,带领他们面向崭新的未来。
教学改革,先进仪器教学,综合实践
1 引言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专业技术课,它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的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的一门技术学科,它即不同于基础课程,又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更接近操作技能的理论,研究机械制造从毛坯选择→机床选择→零件加工的一门课程,并且具有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应用性强等特点。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现象,不能很好地解决该课程的重点、难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学好这门课,以下笔者谈谈自己的浅见。
2 课程内容、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主要内容包括毛坯制造工艺、零件切削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这三部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方法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装配的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性,为达到一专多能打好必要的理论基础。
3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内容陈旧
根据企业岗位要求,中专培养的人才是为生产劳动服务的。如果我们传授的是过时的技能、用不着的理论,学生不会有兴趣学习这种东西——这当然是教育的最大遗憾。该课程的内容多又相互独立,学时少,而且有些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日显陈旧,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化与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完全相适应,必须探索一套与之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增强课程实践性和增加学生实践经验两方面入手,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可开拓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2 教学方式陈旧
从历年的老教师教学方式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教师采用的都是灌输式教学,对于教材内容的教授面面俱到,唯恐学生不能完全掌握。但导致的结果却事与愿违,学生们一个个趴在桌子上,或玩弄着自己手中的手机以打发这“无聊”时刻,这种课堂气氛是所有有责任心的教师不愿看到的。此外,个别教师也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使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及其少。那么,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显然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
4 教学改革
4.1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师讲课的依据,其内容并不是每章每节都灌输给学生,为了保证学习和应用效果,教师应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教材,精选授课内容,对教材进行详略处理或补充完善。如本学校注重机械制造技能培养,就可选择冷加工和热加工两大类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增强学生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
4.2 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
因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只是让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但却丢掉了动脑思维能力,学生们一个个都像机器人一样按照程序指令完成他们应做的动作,使得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比如,在教授焊接知识一章中,可拿来几个不合格的焊件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书本上已学到焊件缺陷原因,逐个地分析、讨论、找出它们的真正缺陷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这样,通过启发式教学,不仅可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犹如亲临现场加工零件一般去认真思考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将传统中的教学模式,变成了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多开展师生互动,采用“教师引导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堂课当中,可使学生们感觉到自己才是整堂课中的主人,他们才会充分的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教师也就能感受到课堂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得学习变得如此简单。最后,教师再对本节中的重、难点做讲解,进行总结。也可以根据具体章节内容,安排学生动手实践,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3 利用先进的教学仪器
在教学过程中,也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恰当地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法,并辅之以教学模型、图片,实现图、文、声、像的视听一体化教学,特别是对那些教学难点和需要丰富空间想象力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既直观又富动感,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更好的突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点,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教师在传统的黑板上书写更直观、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而且大大提高教学信息量,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5 结束语
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工程的核心,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是离“制造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急需提高整体制造技术水平,同时,在我国“设计的很好,但制造不出来”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因此,对于培养机械制造技术领域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机械专业来说,必须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原理,掌握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应用知识已迫在眉睫。
而作为一所技术为主的技工学校,通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作为一线工艺技术人员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动手能力,树立了自信心,对学生的自主择业有很大的帮助。
〔1〕陈海魁.《机械制造工艺基础》〔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五版)
〔2〕周德检.《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西高教研究.2004.4
〔3〕王翠芳.浅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江西化工.2004.4
〔4〕张世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1
〔5〕冯之敬.《制造工程与技术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