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理念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

2017-12-25杨凯丽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41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杨凯丽

“以人为本”理念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

◎杨凯丽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行业均开始推行人本化管理理念,高校管理也不例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推行,是契合时代发展要求,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完善高校管理工作的前提保障。但是当前高校管理中仍旧存有“官本位”的思想,使部分高校管理者不能真正的从人本角度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这就为管理带来诸多不利。本文主要从高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出发,探究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困境,并提出合理的管理策略,以便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受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影响,高校学生管理中依旧存有官本位的思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管理的优劣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发展。通过分析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能发现当前部分高校管理工作仅停留在行政管理阶段,实施方式多以管理者操作为主,没能真正地将人本化管理落实到位,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学生管理现状分析

缺失人性化管理措施。管理是要与方式和方法相适应的,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能让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得到切实提升,传统学校管理中学生是问题的制造方,学校作为管理方仅重视对学生问题的监督,但是却忽略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导致学生不满学校的管理工作,使整体管理效率得不到根本的提升。

管理内容片面。新的教育理念下,学校应重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力争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适用性人才。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更要重视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具有良好体魄的同时,也能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各大高校管理者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学生各方能力的综合应用,不要将眼光仅仅放在学习成绩上,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理念,身心健康等因素。

推动以人为本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学生管理工作开展进程中,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开展十分必要,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他们未来发展的必要保障,更是学生能够奋发图强的内在动力。特别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部分学生开始受到各类外在压力影响,如就业、情感、学习、人际等方面的压力,失常让学生感觉困惑,更为严重的是能让学生产生心理疾病。所以,作为高校的管理人员应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在发挥教师职能的同时,尽量地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工作、情感上压力。对学生进行管理时需要做到以人文本,为学生开设心理辅导专项课程,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通过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来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之下,学生应当成为教育工作当中的主体,在学习中不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对学生加强引导,并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减少对于学生的束缚,使得学生能够自由发展,彰显自己的个性。要从细节出发,充分重视学生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细节,更好地为教学工作进行服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要尽可能地融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尊重,与学生进行公平的交谈、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在学生解决问题时,要给予足够的帮助。另外,还需要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充分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在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成为具有适应社会能力能优秀人才。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能够独立思考。独立的解决问题,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规范人性化管理制度。高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责任是为国家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是在传统高校管理中很多陈旧的管理模式很难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人才,导致各大高校在进行管理时忽略管理工作的重点,始终认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学校应积极的为学生制定管理制度和管理政策,学生需要遵循这些管理政策,使得学生成为管理中的被动执行者,其实这就忽视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管理中学生才是管理的主体,只有时刻强调学生的主动地位,才能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策略,才能让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生作为系统化管理的一部分,在制定的管理制度时均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量,若制定者只是凭借自己的臆断将很难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考评系统。学生管理工作者应深入到学生的群体中,了解到学生的所思和所想,并根据具体的管理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政策。一名优秀的学生工作者更要时刻保持宽容之心,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将学生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个体来制定政策。甚至可以让学生提出质疑,听取学生中的不同声音,并与学生讨论相关政策的制定,这才能针对性的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策略,能使高校的管理工作开展地更加顺利。

完善考评机制。学生管理工作中,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学生评价,是管理工作当中最为重要的实际问题之一。传统的考评方式,仅仅通过考试成绩的好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法将学生的全部能力都涵盖其中。因此必须要对考评机制进行完善,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特色化的完善机制,能够针对不同学生进行灵活转变,全面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譬如在实际管理工作当中,考试分数较高的学生往往会被认为是好学生,而分数较低的学生便被自动划拨到问题学生的行列当中。这样的评级体系无法对于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状况等等多种能力进行有效考评,无法将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比较。因此,应当对现有考评机制进一步的完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传统高校管理中从管理的理念、体制和内容上思考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所以高校的管理者应推行人本化管理,以学生的利益为前提,并时刻牢记学生是高校的管理主体,力争制定出服务于学生,能挖掘出学生能力的管理政策,并将学生纳入到具体的管理范畴内,强化学生协调能力的同时,为高校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