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关系的思考

2017-12-24祁慧中仪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新商务周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管理企业

文/祁慧,中仪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关系的思考

文/祁慧,中仪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公司治理与管理紧密相关,明确并协调两者发展的关系,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较强的生命力,即两者相互依存、又有明显的区别,其中,区别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是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必须做适当的调整,把失衡的部分重新变得平衡,找到新的平衡点,最终实现两者的平衡。

公司治理;公司管理;协调机制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行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很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因为没有协调治理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导致企业“自杀”,由此,可以得出公司治理与管理的协调发展,可让企业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进行自我调适,即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已经建立的治理框架与发展模式,让其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1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

在传统的企业形式中,公司的经营者同样是公司的管理者,两者并未分离,但随着的时代的发展,企业的形式也现了很大的变化,建立了新的企业制度,而随着新企业制度的出现,公司治理与管理之间的问题也更加突出,所以,为重新明确两者的关系,我们需要了解公司治理与管理的侧重点。

1.1 公司治理

当下,公司治理的内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每个人对其的理解的不同,给出的定义也各不相同。有人提出,治理是对公司整体情况的监督,也有人认为它是公司监管,与公司管理融合后,可以建立公司系统的管理体系,而如果给公司治理一个广义的定义,它是公司内部与经营管理建立的各种关系,包括股东和董事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司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但不论从哪个角度理解,公司治理的最终目的都是平衡各个利益者的关系,对公司进行有效监管,以及时发现公司整体运作的不足。上世纪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开始着手研究公司治理,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还是计划经济,正向市场经济转变,而经济危机也让人们意识到危机的本质是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公司治理的内容包括对公司治理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公司法与公司章程的内容,明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确定公司内的管理层与利益分配,合理分配股东会、董事会等的权利、利益与责任,明确公司治理的核心,不断探索,并在探索中完善。

也就是说,公司治理如果从企业经营者、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公司治理的结构,总结出公司治理存在的的问题,体现公司内部运作的优劣,是公司管理的一种体现。但治理是一个静态的管理模式,缺少动态的监督。

1.2 公司管理

管理是从人类共同劳动发展而来,其出现的时间早于公司,并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加入新内容,不断完善,用于管理活动的进行。公司是人们共同工作的平台,如果缺少管理,内部整体的工作会变得无序化,所以,管理在公司经营中有重要影响。现代企业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企业的管理制度,以为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帮助,进而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企业文化是思想认知的整合,若想把文化具象化,必须通过行为体现出来,加入管理,否则它只是一种意识形体,无法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即公司管理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公司根据制定的短期、长期的战略目标,建立规章制度管理公司,构建一个现代化的管理模式[1]。

2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

2.1 区别

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管理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其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直接目标。治理的直接目标是在企业内建立治理结构,用于建立约束和鼓励机制,保证公司经营资金的提供者得到相应的权益,同时又让经营者有自主权,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公司发展,而管理的的直接目标是,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这一目标也是公司最终希望达到的效果。

其次,操作者。治理是由股东会做出决定,股东会是公司权力最高的机关,董事会成为公司的代理人,执行股东会制定的决策。管理是由总经理操作,其直接由董事会任命并解聘,管理公司日常的经营,包括生产、人才的管理等。

再次,资本沟通存在差异。公司治理直接体现的债权人与股东可以得到权益的多少,以及他们在公司内地位的高低,有多少权利,但管理是公司所有资本的体现,记录公司的财务情况。

接着,调整的频率。通常来说,为让公司健康发展,其会制定一个可以长期使用的治理措施,在一段时间内不会进行调整,具有静态的特点,但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如果长时间保持不变,只会让企业止步不前,所以它会根据市场整体的变化情况,调整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改变决策。

最后,受外部环境影响的差异。影响公司治理的因素是,法律条文的颁布、规章制度的实施等,一旦这些内容更改,公司的治理结构与内容也需要适当改变,以符合法律提出的要求,而公司管理会受外部市场与内部运行影响,由管理者作出决策,有较强的灵活性[2]。

2.2 联系

虽然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有上述五方面的不同,但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企业发展以长期利益为主,并实现得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使与利益有关人员之间的关系互为平衡,得到满足感。公司治理最重要的体现为公司的治理结构,它包括多方面内容,比如统治、管理等,而它对于公司组织形式以及管理的表示为,使整个结构立体化,展示股东会、董事会、总经理相互制约关系,同时,它也会根据公司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明确了框架结构,但该框架缺少生命力,必须与公司管理互相配合,才可以为框架结构增加活力。由此,可以总结出,公司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公司具有的生命力,如果想进一步增加生命力,必须为其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继续优化公司管理。故治理是管理的平台,管理是治理的细化,同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公司治理也需要适当改变框架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

即治理、管理的联系点是战略管理。通常来说,是由董事会决定发展战略,再由总经理负责落实这一战略,制定战略计划并实行,实现两者的融合。

2.3 两者环境匹配性的分析

如果把公司比做赛车,把市场比做赛车道,当赛车参加比赛时,必须根据车道的基本情况,把自己变成不同的车型,只有如此,才可以取得好的成绩。公司治理与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以及对企业的影响,和赛车的关系类似,需要互相配合,才可以实现关系的协调。

企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企业的治理结构与管理类型。企业一共有三种组织形态,分别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公司,这三种形式同时存在,并在发展中演进为新形式,尤其是现代企业制度,它融合了三种组织形态。

下面对三种组织形态逐一介绍:

个人企业,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归个人所有,两方面互为统一,责任、权利与利益都归个人,可调动企业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其管理采用的是集权的管理方式,这是因为个人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生产的产品只针对市场的某一方面,涉及领域较为狭窄,同时,企业所有者为自然人,他必须自己承担债务,所以很少在企业中看到治理的因素,多以管理为主。而企业内一共有两个层次,一是管理者,二是员工,如此,管理者可以直接监督企业的运行,基本不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3]。

合伙企业。该企业类型的内部运行可能出现“搭便车”的现象,虽然其连带责任与自然制度依然采用个人企业的设置方式,但它可以在企业中加入公司治理,是组织形态的升级。另虽然治理模式基本没有发生改变,但内部的管理会更加规范。

公司制企业。这类企业会设置企业法人的地位,投资者只需注入资金,即可承担有限责任,有效规避了风险。其公司治理模式会受政府信息的影响,即政府通过调整市场的运行方式,引导企业改变现有的治理模式,帮助企业决策。企业的治理模式为股东会、董事会等相互制衡,而管理者也让是投资人与经营者的利益矛盾更加突出,由此,公司制企业最佳的管理模式是:发挥利益相关者的作用,从企业的组织、业务、管理等方面坚持创新,用战略引导企业发展,提供企业发展所需的动力。

此外,如果从企业性质的角度分析,一个企业若是人力资源密集型的企业,其具有的人力资本将明显超过非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的主要体现,为企业发展提供所需的动力。比如银行、酒店等企业,它们的特征是人力资源流动较大,很难保证员工可以一直为企业服务,且劳动市场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多的人员选择与工作机会,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引发道德风险,人力资本是由个人或企业掌握,他们有很大的权力,干预用人企业与人力资本签订合约的过程,让其存在漏洞,契约关系受到影响。另企业的边界变的更加模糊,如果只用法律界定,容易使界定模糊化,有失准确。因此,对于公司的治理,需要把重点放在对人力资本的鼓励上,设置人力监督机制,从而让人力资本更加牢固,使企业更加完整。另对于公司管理,也要创新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优化组织的设计。如果企业情况相反,企业人力资本较少,其价值的体现即为非人力资本,由此,企业对自身运行的管理应以“委托—代理”为主,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并实现企业内各项资源的优化分配,进行科学管理。但两种类型的企业注重某一方面的管理时,也不可以忽略其他方面的管理,比如人力资本较多的企业,其需要关注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而人力资本较少的企业,也需要建立鼓励、监督机制。同时,车与路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企业的内部发现,即当治理和管理找到平衡点,在某方面达到平衡时,都会对已有的制度做适当调整,但如果调整的内容过多且长时间累积后,平衡就会出现质的变化,部分内容失衡,此时,企业管理者应搜集各方面信息与影响因素,综合分析,调整失衡的部分,让其重新平衡,使治理、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这一关系用车、路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不论是车还是路,使用一段时间后,都需要养护、维修,调整现有的状态,让其恢复到最佳状态。

3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关系的思考

基于上述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关系的阐述,得到的思考如下:

公司治理与管理虽然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但他们最终的目标是相同的,所以,可以把两者融合,建立一个协调机制。协调机制的建立,可以完善企业的经营,帮助企业完成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实现健康发展,同时,它也可以在治理机制与管理模式间建立互动。即管理以治理为前提,在已有的框架结构上提出管理方案,控制整个公司的运作,确保公司内良性运转,同时,明确两者的管理范畴,才可以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所以,要求把两者充分整合[4]。

对于两者的整合,需要着重考虑两方面内容:首先,优化战略管理。这是治理、管理融合的切入点,股东会应慎重行使自己的权利,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决定发展战略的内容,并让战略顺利实施,董事会可适当增加总经理的权利,放宽处置的权限,如此,既可以让高层管理者做出科学的决策,也可以在两者中间建立连接,有良好的互动,同时,又保留了一点距离;其次,发现治理与管理可以重合的点,并把两点重合,比如,公司建立管理系统时,可以在董事会与总经理的中间增加审计委员会,把内部控制规划到委员会的管理范畴,由审计委员会对其进行管理,这一治理方式可以解决内部审计、控制独立性不足的问题,确保它们可以独立运行,同时也提高了公司资源的利用率,使股东会、董事会等快速从治理系统中得到公司管理的有效信息。而在两者融合的同时,也需要分析治理、管理的影响机制,即整个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之一,也是与治理、管理衔接的主体,他们与企业利益直接相关,高层管理者通过与其他相关者谈判的方式,签订合同,合同中明确写明了每个人利益的多少,以及承担的责任与可以行使的权利,同时,他们也是管理方案制定的主体,把管理想法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

此外,我们在整合中需要注意的是:公司治理是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根据法律的要求,设计治理框架,该框架决定了公司整体的发展方向,以及公司的组织形式,其在不同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会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控制企业内部的整体运作,给公司的经营增加了活力。即不同类型的公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会面临不同的外部环境,由此可以设计出不同的管理模式,使治理、管理在某一方面实现平衡。但所有公司的管理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原因是外部环境会受很多因素影响,实时发生变化,一旦环境变化,公司治理与管理形成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此时,公司需及时调整管理模式,更换治理结构,完成动态调整,调整后两者可以找到新的平衡点,重新平衡,故这一平衡是动态的平衡,也被认为是动态平衡机制。只有在公司内建立这一机制,才能让企业创造更多价值,提高竞争力。

4 结语:

企业是一个发展的整体,可以通过生产、经营创造财务与价值,所以,需在公司的运行中加入治理与管理,明确两者的关系,并根据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管理方案,并找到治理、管理的平衡点,实现它们的平衡,建立动态调节机制,为公司的长足发展提供动力。如果把两者分开,独立分析,过于注重公司内权利的分配,或是企业的归属,如此很难为企业发展提供生命力,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石莹,赵建.企业管理、公司治理与治理公司的概念界定及其联系:制度经济学视角[J].理论学刊,2012,(01):65-70.

[2]刘洋,兰青.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研究[J].商业时代,2012,(21):67-68.

[3]姜洪丽,徐丽辉,贺丽.基于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治理诸范畴关系之辨析[J].经济师,2013,(06):74-75.

[4]潘晓婷.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基于公司治理视角[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0):210-211.

猜你喜欢

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