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品质阅读对提升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2017-12-24张虹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科学人文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大学

文/张虹,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科学人文学院

浅谈品质阅读对提升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文/张虹,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科学人文学院

当代大学生的急功近利思想使得他们只重视专业课,忽视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淡漠了品质阅读。本文浅析了大学生轻视阅读的根源,并提出了提升阅读的建议和方法。

品质阅读;人文素质

如今是物质丰富的年代但更是一个人文精神彰显的年代,大学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代表是国家即将的栋梁,他们具备怎样的的人文素质,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素质。而提高素质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品质阅读。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阅读与每个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格建构息息相关,甚至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昌盛、强大。

由于中国转型期的特殊国情,导致社会不良因素很多,各种急功近利思潮也侵入校园,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欠佳。本来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个人修养良莠不齐,有的知识结构单一,虽然不少大学生爱好广泛,知识面较宽,但却没有品质阅读的习惯,对经典名著孤陋寡闻,文化底蕴极其肤浅。知识结构单一,表现为有专业知识,而普遍缺乏必备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缺乏对自己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精华的基本了解,缺乏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从而导致了道德水准不高,社会公德缺失。

现阶段的大学教育在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大学之间比拼的外延建设似乎更胜一筹。美景如画的校园校舍都堪称一流大学的姿态,却掩盖不住学生普遍的社会公德失范。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它确保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睦,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展,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秩序井然和平稳发展的忠实卫士,但一些大学生文明素质低下,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意识不强。比如,某些人对个人卫生非常讲究,对宿舍脏乱却习以为常;不爱护公物,不注意爱护图书,将课桌乱刻乱画;满口脏话,不文明举止时有所见等。这些表象的东西和学生的阅读有着密切关联,有的学生表现出务实化、个人化和功利化,如果一个爱读好书的学生,他的境界自然高尚,不会失德于言行,自古书生多德行。真正读过好书的人会严以律己的。一个人的高品行是从阅读中汲取的精华,滋养心灵的同时也感染行动。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出他的文化水准。

如今的大学校园看似一片繁花似锦,五花八门的各色社团层出不穷,大学生疲于奔波在课堂和社团间,图书馆里却日渐冷落。去的学生一般是借考试类辅助材料,或者是当下热门的肥皂剧小说,经典书目和名著问津者寥寥。大学生阅读质量偏低问题变得日益凸显,很多大学生存在着不读课外书、或者选择的读物质量偏低而无法进行深入阅读等现象。这就使得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令人堪忧。 有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的名著阅读率呈明显下滑趋势。甚至对中国四大名著都知之甚少。他们对品质阅读全无概念,对于大学的课外阅读不屑一顾,太注重于得过且过的眼前。那如何在大学里开展品质阅读,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自身修养呢?

首先,大学的领导者应该从根本上重视学生的阅读。所谓上行下效。就像一个家的家风一样,好的家长自然会有形无形地制造一种家庭的氛围。父母如果是热爱阅读,手不释卷,那么孩子会耳濡目染。怎么会不爱上阅读呢。如果一个大学的校长是热爱阅读之人,他必然会把这种精神有意无意地传承给下属,学生。在规划学生教育的举措中会把阅读当成重磅。

其次,课程设置中可以加入经典阅读课程。如果把品质阅读当成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大学的整体教学设置应该把品质阅读当成其中课目,或者可以当成一门学科进行深入延展。大学生的兴趣培养依然需要被引领,在大学里,他们暂时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捆绑和压力,突然前所未有地放松和空闲,所以很多大一新生茫然无措,时间没有原来的习题集和分数充斥,突然被自己大量支配,很多大学生都有点无所适从。所以加入品质阅读课程,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开拓他们的视野。

最后,品质阅读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彰显其独特魅力。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把经典段落,名著片段用ppt形式,都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让他们参与探讨,发表读后感言,写读后心得,都是很好的方式来消化精品书籍,从而溶入自己的精神世界,长期的阅读必然会产生微妙变化,继而影响他们的人格,修养他们的言行。这些潜移默化必然会惠其终身。我们都知道好的阅读是可以伴随终生受益终生的。读书的根本受益者是读书的人。就像三毛说的“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毛姆也曾说过“养成读书习惯,也就是给自己营造一个几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护所。有了庇护所,苦闷受伤时才有治愈的地方,才有面对这慌乱世界时的强力后盾”

我们的大学教育尤其是高职类院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就业率,当然也是大学生存的必然之道,就业率可以用数字来衡量。而就业者的素质以及就业质量却不是几堂专业课几本专业书就可以衡量和量化的。众多实例表明,一个人的职业成就的久远还是来自于他的文化内涵和万卷读书履历。很多大学近年来开始重视人文学科,例如思想政治课的力度前所未有地加大,对学生人文素质提升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高校的技能大赛这几年举办的如火如荼,各大高校趋之若鹜,为拿到奖项使劲浑身解数,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投入技能训练,学生觉得只要拿到奖项甚至可以不上文化基础课程,更何谈读好的课外书籍,这些技能高手往往忽视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所以这种过度重视赛事的片面局面有待改观,没有厚实文化底蕴的奖项能走多远呢?但是对于品质阅读,行之有效的学科实践还凤毛麟角。

就像百年育人一样,品质阅读也是任重而道远的一种坚持和恒念。大学生的内涵建设上亟需提高。更需要大学教育工作者的群策群力。

[1]尚青青.提高大学生经典阅读能力的方法.[J]群文天地,2012(9)

[2]侯景娟.文学经典阅读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大学
人文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