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12-24刘娉娉阜新市委党校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阜新结构性供给

文/刘娉娉,阜新市委党校

浅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刘娉娉,阜新市委党校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首要任务是保供给,核心内容是调结构,关键环节是提品质,重要举措是促融合,顺应了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新形势和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农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去除库存、满足需求、降低能耗、促进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1 着眼于要素端,优化要素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1.1 优化劳动要素供给,提升人力资本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要依赖人力资本,农业也不例外,特别是对我国这样的人多地少的大国。从某种程度上说,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依赖于人力资本的形成。现实的矛盾是,现代的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对农业劳动力素质和能力要求与农村劳动力的真实素质和能力不相匹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转移人口逐年增加,特别是农村青、壮年,城市的吸力和农村的推力对他们作用很大,留在农村的多位妇女、儿童和老人,许多农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巢”。因此,我们应对妇女进行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使其发挥最大劳动价值。

1.2 深化技术创新,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率,技术进步与创新能极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较,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低下,这不仅导致了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也导致了我国农产品的阶段性过剩。

农业育种技术、种植技术、灌溉技术和收割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会极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进而降低农产品价格。科学技术有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诸如低毒性和高效性农药的研发,绿色种植技术的进步等,从而在产品质量上具有竞争力。农业技术创新,关键是要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产学研相结合。

1.3 优化制度供给,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于农业改革,自 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一系列农业政策和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从而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的推进,我国农业制度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与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阻碍了农业供给要素的自由流动,影响了市场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决定性作用的发挥。

2 从农业生产源头,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优化农业产业体系,使农业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农业需求结构的变化

首先,要加快建成现代化农业,这是解决我国农产品质量不高和农业生产成本较高问题的关键所在。其次,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最后,要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协同,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也包含“去库存”的内容,之所以农产品产生高库存,部分原因在于农业产业协同存在问题,也即农业生产与农业产品加工两个环节存在“代沟”。

在玉米去库存的举措中,在给秸秆找出路时,我们注意到一个新词——“粮改饲”。

“粮改饲”主要是指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大规模发展适应于肉牛、肉羊、奶牛等草食畜牧业需求的青贮玉米,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

2017年辽宁省阜新市农业农村工作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示范带建设三年滚动发展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对外开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辽宁省阜新市是传统玉米种植区,在玉米去库存、价格低迷的大背景下,农民收益减少。这种形势倒逼全市转变传统种植结构和方式,2016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31.6万亩,重点发展油料、薯类、麻类、杂粮等抗旱高效作物,收到良好效果。构建粮、经、饲三元结构,将使阜新第一产业产生变化,有利于打牢农产品供给端的基础。这当中,包括耕地轮作、生态改善等在内的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建设成为基础的基础。阜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从发端起步。

3 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下,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城镇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实现农业现代化要义之一是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而目前,我国农业种植户众多且分散,农业劳动力边际生产力处在递减阶段,如何减少农业劳动力供给,这取决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新型城镇化能吸收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将其从生产效率较低的农业部门转移生产效率较高的二三产业。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远不止这么简单。为此,需要注意几点问题:

1)产能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设施覆盖比例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村发展的“短板”依然突出。

2)产出能力不足,市场、主体、生产要素这三大农业农村生产内生动力的激活程度不高。

3)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有限,龙头企业拉动牵引作用有待提升。品牌战略应成为供给侧迈向高端化的必举之措。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就是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从政策设计角度来看,中央一号文件作为农业农村政策系统的顶层设计,着力点在于协调部门之间的目标一致,促使中央与地方政策目标的激励相容,把握农业农村工作的长期方向,更侧重原则性、纲领性、框架性。从实践层面来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遵循渐进式改革的路径,把握好节奏,分阶段推进。在当前形势下,应优先解决积弊较深的问题,例如“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我们相信,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有效解决当前“三农”问题,我国农业农村将以更新的面貌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1]李国祥.农村及现代农业与供给侧改革是什么关系[N].上海证券报,2016-01-13.

刘娉娉(1979—),女(锡伯族),辽宁省阜新人。职务:中共阜新市委党校教师;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学。

猜你喜欢

阜新结构性供给
结构性土非线性压缩特征本构模型
浅谈辽宁省高速公路(阜新段)不动产确权登记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