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好的给别人
2017-12-23施立夫
施立夫
妈妈今年60歲,听说我妻子怀了二胎,放心不下,就从千里之外的故乡赶来照顾。妈妈就是这样,一辈子心里牵挂的都是别人。
妈妈到来后,不仅照顾我们一家人的饮食起居,还精心侍弄起窗前的小菜园。我平时忙于工作,对小菜园也不怎么上心。干了一辈子农活的妈妈,看不得小菜园里的杂草如此“任性”,就加以精心侍弄。很快,一畦一畦菜长势喜人,过往的路人都赞叹不已。
妈妈知道我们爱吃茼蒿,就特意种了一些。还别说,妈妈种的茼蒿确实比从市场上买的好吃很多。我跟妈妈说,想送一些茼蒿给楼上几位要好的邻居。妈妈便把茼蒿采下来,择洗干净,均匀地分成几份。我下班后分别给邻居送去。其中一位邻居去了亲戚家,第二天才回来,我拎起隔夜的茼蒿正要送去时,却被妈妈一把拦住。她说:“菜都有些蔫了,怎么好给人家?这些留着咱们自个儿吃,我再去园子里弄些新鲜的!”
不大一会儿,妈妈捧着刚采下来的茼蒿,又是择,又是洗,装好后递给我,嘴里还念叨着:“给人家新鲜的,才好让人家尝尝鲜嘛!”
这虽是件小事,可拎着妈妈精心准备的新鲜菜,我还是百感交集。妈妈一辈子就是这样,送给人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好的。
记得小时候,老家后园里有几株沙果树,一到秋天,满树红彤彤的,十分诱人。妈妈每年都会主动送一些给邻居家的孩子,而且每回送的都是最大最红最好的。这把我气得不行——把好吃的果子给人家,自己却吃些歪裂的,咋这么傻呢?
在老家,妈妈如果要把种的菜送人,白菜一定是长得最大、最紧实的,土豆儿一定是又大又圆、表面坑坑洼洼最少的,豆角一定是长得顺顺溜溜儿、肉最厚实的……虽然妈妈没有文化,也不跟我们讲大道理,但她认准一个理儿:送别人东西,就要给最好的。
在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当品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时,我感觉这就是妈妈的行为心理依据。推己及人,如果我们收到的礼物是“蔫吧了的菜”,会高兴吗?法国作家拉布吕耶尔不也说“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吗?
让我欣慰的是,现在七岁的儿子也懂得了“把最好的给别人”这一道理。他送小朋友东西时,也是高高兴兴地挑最好的给。这个品质自然是传承于干了一辈子农活的奶奶,它已深深植根于我们一家祖孙三代的为人之道中。
(作者单位:伊春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