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青少年的成长规划
2017-12-23李军
李军
青少年是指一个人6岁至19岁之间的阶段,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初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育、知识增长、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人口数量约2.28亿。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人才的重要储备,青少年的成长成才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与美满。
一、做好青少年成长规划的必要性
为青少年做成长规划,能够调整家长完全依赖学校的心态,促进家校之间的互补;能够帮助家长结合孩子实际条件,思考子女教育的问题;能够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成长;能够强化家长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优化子女教育;能够减少家长在对子女教育过程中的盲目性,引导其走向成才和成功。
在我国,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意识、有能力去思考和实施青少年的成长规划。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下的留守儿童有6102.55万,另有3600多万流动的未成年人口,也就是说,我国每3个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处于留守或流动状态。这为孩子的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即使是在正常、非留守家庭的人口中,也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处于盲目和顺其自然的状态,很多家长虽然主观上重视孩子的成长教育,但由于不懂教育,收效甚微。这使我们对青少年做成长规划显得更加困难、更加紧迫、更加有必要。
二、青少年成长规划中的一些误区和反思
1.过分溺爱孩子,助长了孩子的娇生惯养
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有相当多的独生子女。同时,有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工作忙碌、外出务工等原因,全靠隔代长辈抚养,促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和娇惯的习惯,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遇到困难和挫折,习惯性地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长辈对孩子的喜爱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凡事都没有原则的溺爱就是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念,这种方式短期看起来是对孩子的爱护,长远来看则会害了孩子。因此,教育孩子既需要关爱,更需要方法。
2.抱着放任自流的心态,交给老师和学校
在对待教育的问题上,有相当多的家长由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教子女,往往把教育孩子完全寄希望于教师和学校,希望学校和教师把孩子教育成才。家长这种寄托于学校和放任于学校的选择,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位。虽然学校有完整的制度和系统化的课程学习、课余活动等,但是学校教育是无法代替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的,家庭亲情对子女的关爱也不是教师所能完全了解和替代的,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家长的悉心爱护和教育。
3.没有考虑孩子的学习意愿和兴趣,盲目参加培训和早教
也有相当多的家长有对孩子进行教育规划的意识,社会上生意火爆的各种早教、学习培训和补习班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一方面,各种早教、培训机构的宣传和广告,吸引了家长的眼球,如“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宣传口号真的是说到了家长的心里;另一方面,有的家长也有盲目跟风的心态,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上早教,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在了后面,也把孩子成才的希望寄托在各类培训和早教上。造成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抱有十分功利的心态,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得已而屈从于社会竞争的大环境;但实际上很多早教和培训机构已经完全商业化了,对孩子的培养也是唯分数论,不利于孩子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因此,广大家长应该合理甄别、认真思考、充分论证,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而不是盲从和跟风。
4.重视智力,过度看重分数,造成高分低能
在长期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下,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只有分数才能决定孩子命运的社会现实也影响了父母对孩子培养的认知观。这是应试教育在公众心理层面造成的认识误区,也是当前暂时无法改变的教育现状。以前孩子只是为了高考而拼搏,现在为了小升初、初升高,孩子们不断参加各种考试,考试现场的拥堵程度已经成了壮观的社会现象了。以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在社会现实面前不得不低头,所谓的学生减负在“应试教育低龄化”“中小学基础教育精英化”的压迫下反而使学生的压力和竞争越来越大。家长和各类学校都把分数作为唯一的衡量指标,追求智力投入和分数成了家长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其实对低龄孩子的教育来说,还有很多比分数更加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孩子健康身体与心理、爱好与兴趣、探索与好奇心、诚信意识、坚韧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性格、高品质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等,这些优良品质的培养能够使孩子受益终身,远比分数更加重要,这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对人的幸福和成功的影响远远超过分数本身。
5.未遵从个体实际,思想窄化、路径单一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一些家长未遵从孩子个体的实际差异,思路不够开阔,路径比较单一,非让孩子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道路。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许多家庭和家长们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看到别人的孩子读名校就要跟着效仿,造成了子女极大的学习和心理压力。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智能组合的优势,有的孩子的天赋和兴趣不是靠考试分数就能反映出来的。对于这样的孩子应当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条件尽量找到合适自己的教育规划道路,比如就读职业学校,学习技术和技能,同样也能够在社会竞争中具备自身的技术优势。成功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出状元。不一定非要走名牌高中、名牌大学、学术科研的道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成才之路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三、关于青少年成长规划的具体做法和建议
所谓青少年的成长规划,就是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青少年自身的实际,对孩子成长做出规划,使整个教育过程不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为孩子的成才起到引领、监督和调整的作用。我们这里谈的青少年的成长规划主要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视角,偏重于个体化和微观化的教育规划。由于青少年的成长规划具有高度的个性化特点,因此我们只能提出大致的规划方向和内容,在实际的教育中,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化,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规划不应当只是以知识和能力为导向,而是应该以良好的习惯、浓厚的兴趣、持续的动力、主动的探究、行为的规矩、求知的能动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导向,使孩子的能力、素质、知识、技能逐渐生成,并找到成才的动力和方向。青少年的成长规划分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和大学一年级阶段这四个年龄阶段,各个阶段都包含身体的锻炼、学习的进步、品德的培养等内容,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目标、内容和主要实现途径。在这些总体方向的规划下,还要根据各个孩子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具体的教育。
1.小学年龄阶段
处于低龄阶段的青少年,其教育成长规划的重点首先应该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讲文明、懂礼貌;能够与学校老师、同学和家长进行一定的沟通交流;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敢于在班级活动中表现自己;乐于助人、团结同学,能够分享与同学交往带来的快乐。其次,要尊重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鼓励他们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还能磨炼孩子的意志力,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再次,在学习方面,要重点培养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化孩子的感性认识,鼓励亲身体验,以劳动实践的方式来认识事物,为自觉学习打下基础。最后,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参加兴趣班的问题,尽量选择孩子感兴趣的项目来学习,这对课内的教育也是有益的补充。
2.初中年龄阶段
对于初中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其成长规划的重点首先应该是行为习惯的自律性,能够对学校校规、公共场合的社会规范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并自觉遵守,提高自我的品德意识。其次,要鼓励初中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达到身心健康、磨炼意志的作用。同时,随着初中生人际交往的扩大,要鼓励他们与同校同学健康交往,体会交往带来的思想碰撞,鼓励他们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自信心。再次,对于初中年龄阶段的青少年要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转变为培养对学习的主动性和专注力的提高,要注重以任务目标达成为导向的自觉性培养,为基础教育阶段承上启下的学习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已经初步具备了社会交往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家长和学校可以适当规划安排青少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社会生活,在协助活动、完成任务的实践锻炼中训练他们的勇气、语言表达、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把书本知识和实践体验相结合,从而提高对社会、对自己、对环境的认识,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
3.高中年龄阶段
对于处于高中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其教育成长规划的重点首先应该是其对于学习目标、任务的认识更加清晰化。对于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应该清醒地认识上高中的主要目的,既要学到文化知识,又要为高考做充分的准备,因此要把学习作为整个高中阶段的重心来抓,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学习知识,要主动预习、学习、复习,补充、拓展知识,查找自己知识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做到积极主动地达到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家庭、自身条件等原因没有进入普通高中,他们有的进入了职业高中,有的较早地步入了社会,这些学生和家长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盲目和就读普高和大学的學生攀比,其实就读职业高中同样也可以学习知识和技能,也有机会继续深造,报考职业技术大学、应用型大学和普通高等学校;对于提前就业的青少年,只要家长和孩子合理规划、努力上进,完全可以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劳动技能人才。如学习适合自己的技能、技术,参加劳动技能培训、竞赛,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等。其次,高中青少年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磨炼自己的意志力,为投入高强度的学习打下身体基础,同时要合理调整心态和作息规律,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状态,合理定位自身的竞争实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再次,高中青少年要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发现、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者以跟随工作的方式接触一些具体岗位,了解一些职业的具体情况,为进入大学选择适合自己自身条件的专业打好基础,切忌盲目跟风,不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不适合的专业,造成没有兴趣,就读困难等情况。
4.大学一年级年龄阶段
对于处在大学一年级阶段的青少年,其教育成长规划的重点首先应该是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大学是人生新的起点,但是很多学生受“苦高中、耍大学”和“60分万岁”思想的影响,把大学当成了休息站,学习动力严重不足,这与西方国家大学生拼命吸取人类先进文化知识,珍惜大学黄金时间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家长和教师应该及时引导他们,通过军训、入学教育、导师见面会、班级主题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尽快转变角色,抛弃不正确的观念,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大学生活。其次,在融入大学生活后,大一学生就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和专业方向,着手做好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就业、特长培养、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大致规划,把握好前进的方向。专业学习规划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大学生要充分利用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和课堂下充足的时间、大学丰富的图书资源、网络资源等,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和拓展专业领域特长。再次,拓展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和社会实践领域。大学期间是校园小社会向大社会的过渡,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大学生涯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拓展自己人际交往的范围,锻炼沟通交流能力和为人处世能力,了解真实的社会,锻炼社会适应能力,积累实践经验,通过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增长才干。最后,要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准备,结合自身的条件、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拓展自己本专业的相关技能、本领,要考虑本专业与社会上哪些行业、哪些职业岗位是相关联的,调查市场需求情况、就职条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应聘途径等,只有做好相应的规划和准备,才能使大学生顺利步入社会,走上发展职业生涯和开创事业的道路。从人生最优化的角度来看,规划人生目标应尽量与自身最突出的特长相结合。历史上许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都极大地依赖于他们成功地避开了自己的弱点,并及时选择了最能发挥自身特长的事业和人生目标。
综上所述,青少年的成长规划是一个长期的、分阶段的过程,家长一定要结合学校教育,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在各个阶段分重点、分层次地对孩子进行教育规划,帮助孩子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引导孩子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作者单位:四川乐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