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法对高中生语文立体阅读网络的构建作用

2017-12-23张宁建

黑河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思维导图高中生

张宁建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要积极转变授课形式,以便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能力的培养。应用思维导图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在线性精读的教学前提下,指导学生对阅读的知识体系进行有效的构建。本文对思维导图法在构建高中生立体阅读网络中的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并从思维导图学习法的基本信息、应用思维导图打造阅读要点与文本内容体系、理清群文关系体系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立体阅读;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由教师带领学生与作者进行间接对话的活动,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教材大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文章,仔细阅读,从中感受作者的用意,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应用思维导图法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

一、思维导图学习法概述

1.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又称之为心智图,是将发射性思维进行有效表达的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属于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比较简单且效果非常突出。该项思维法的具体应用,注重图文并茂的技巧,将不同主题之间的管理应用、相互隶属与有关的图级层进行表达,将关键词与图像、颜色进行链接记忆。它全面将左右法的技能运用出来,应用记忆、思维以及进行阅读的规律,有效平衡人们在艺术与学科、想象与逻辑间的发展,全面挖掘大脑的潜能。

2.思维导图的应用原理

该项思维是将放射性的思考形式进行具体化。该种思考为人类大脑中一项比较自然的思考形式,不同的资料进入大脑中,不管是感觉还是想法、记忆,都可以构成一种思考中心模式,并且由中心向外部进行发散出非常多的关键点,不同的关键点代表了与主题的一项连接,而且不同的链接又构成了另外的主题,再次向外发散出大量的关键点,这些点便构成了人类非常重要的记忆,也就是属于自己的数据库。

二、应用思维导图打造阅读要点体系

1.应用思维导图打造阅读要点体系的意义

阅读中存在的要点体系,包括表达、载体、修辞以及文章结构构建方式等。不但要将文章中的内容概括出来,更要对文章作者的中心思想有深刻的领会。要切实从文本中的词语以及句子着手,逐步理解文章的含义,更要从文章的段落中,从整体的角度对文章的结构层次进行分析。在高中语文阅读中,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等文章中繁杂零碎的知识点充斥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对众多知识的理解应用没有明确的方向,不会综合应用。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将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应用在阅读教学中,打造阅读的要点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应用思维导图打造阅读要点体系的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搭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为了追求效果而盲目搭建体系。在搭建过程中,要结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特征科学规划。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体系的搭建。如在《药》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全篇搭建好阅读体系,以阅读为中心,结合上下文中的诗词句子,各段章节等逐步进行细分。这样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文章,理清故事情节,从开头描写华老栓买药进行分析,暗示夏瑜的牺牲;再从华老栓夫妻煨药和华小栓吃药,暗示革命者夏瑜的血被吃。从不同的情节段落进行分析,使学生清楚文中的主线,明白革命者英勇斗争的精神,体会鲁迅先生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悲痛心情。要让学生将两条线索自行进行串联,利用文章中场景的相互连接与交织,进行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应用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授课,使学生搭建起阅读要点体系,是该项学习方法的基础,更是不能缺少的部分。只有有效地指导学生对阅读要点体系进行建立,使学生能够自行应用文章中的要点进行分析、概括中心思想等,锻炼高中生能够更好地对文章自行进行分析,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应用思维导图打造文本内容体系

1.应用思维导图打造文本内容体系的意义

在高中阶段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是整个阅读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文本的内容体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当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时,阅读中存在的相关知识便进入到学生的记忆中。有些知识会成功转化为记忆,在学生的大脑中储存;有些则会被学生逐渐遗忘。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类会遗忘是由于编码的缺失。正如我们每天都在行走,却没有谁能够说出从家门口到楼下要走多少步。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对事物没有产生过多的重视,没对事物实施刻意的编码。尽管走路這件事每天都在进行,不停地输入到我们的记忆中,但是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便将其遗忘了。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学生的学习,如果学生在阅读中,没有将凌乱的知识进行编码,很快便会将知识遗忘,在需要时不能对关键信息进行提取。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打造文本内容体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记忆存储。

2.应用思维导图打造文本内容体系的策略

应用该项思维形式进行授课,将文本信息实施编码,能够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长期的存储,提升阅读的效率。例如:在《登高》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字、词、句子、整首诗为一级节点,逐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结合字的教学目标,从字的读音、字的意识、字的字形实施整理与分析,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节序和环境,将秋意的浓郁进行渲染,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并且,在词语的节点中,“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句法严谨,语言精练,素来被视为佳句。在整体上,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领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当时的悲凉心境。应用该种形式进行授课,将这首词中存在的知识点进行了编码,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长期的记忆,提升阅读质量。endprint

四、应用思维导图将群文关系体系进行理清

1.应用思维导图将群文关系体系进行理清的意义

群文阅读即为群文阅读教学,是现代高中教学中非常流行的教学手段。通常来说,该种阅读形式是将一组文章以特定的方式进行组合,教师围绕一个主题,指导学生对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并且在阅读之后将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锻炼阅读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2.应用思维导图精心群文阅读的策略

应用思维导图实施群文阅读授课,是指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利用联想或者对比将一组文中的组合形式探寻出来,将变线性阅读更改为立体网状阅读。如学生学习《登高》之后,可以与《岁暮归南山》进行对比,两首诗同样表达出了诗人年迈多病、伤世悲苦,却在描写上借助了不同的手段,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这样的诗歌连接成网状,当学生想起其中一首诗歌时,便会记起其它诗词的知识点,将思维的广度进行有效扩展。鲁迅先生文章的特点旗帜鲜明、犀利泼辣,沉郁中有詼谐,幽默中见辛辣。对此,可以将“抨击丑恶”作为中心,实施思维导图的设计。如将《孔乙己》《呐喊》等构成同一个组,或者以历史题材进行划组,将《采薇》《出关》《非攻》《起死》为一组。通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从不同的文章形式角度对鲁迅先生进行了解,体会先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力图通过自己文章的力量唤醒国人的心情。应用这样的授课形式,将群文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梳理,将精读变为泛读,将不同文本之间的关系快速进行联系,将阅读的知识点变得更加丰富和全面。

思维导图的学习形式,主要从学生的思考模式角度出发,将阅读编织成立体的网络,把文章中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有序的编码和串联,以便学生迅速对知识进行存储。只要将其中一个关键点打开,便能打开更多的关键点,这将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惠英.高中生网络阅读中的后现代趋向[J].青年研究,2007,(10).

[2]林雅玲.论网络阅读对高中生写作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9).

[3]杨海丽,邱天河.高中生阅读策略研究[J].内江科技,2008,(08).

[4]叶鑫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阅读的现状反思与应对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2).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FHB:150446)成果”]

(责任编辑 付淑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思维导图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