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莫言小说中基本颜色词的运用

2017-12-23马明珠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3期
关键词:语用功能

摘 要:莫言作为当代文学的一朵“奇葩”屹立文坛,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总体看来,对莫言小说色彩方面的研究相较于对其他研究属于较薄弱的环节。而色彩这一因素无疑是莫言小说创作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本论文试图从莫言小说基本颜色词的语用功能入手,来探讨、分析基本颜色词在小说中的功能。

关键词:莫言小说;基本颜色词;语用功能

作者简介:马明珠(1992-),女,汉族,安徽滁州市人,硕士,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01

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当年诺贝尔文学奖,他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是中国文学正式站在世界舞台上的标志。莫言小说中色彩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色彩观,由传统的、和谐的、现实主义的色彩观到反差巨大的、富有冲击力和张力的现代主义的色彩观。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及语用环境的多样性而具有多种语用功能,莫言小说的基本颜色词在语用功能上具有描摹功能、变异功能和认知功能。

一、描摹功能

1.固有色描摹

莫言在描写景物时,大多是对客观事物固有色的描摹,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仿佛置身其中,如在小说《食草家族》中,作者描绘初春的美景时并未使用任何华丽的辞藻和修辞手法,仅仅用了几个简单的颜色词,就将初春的绿草,白紫色的花丛和幽兰的草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2.条件色描摹

条件色指物体的固有色在不同光源下所呈现的颜色。如在小说《红树林》中,红色的玫瑰在灯光的照耀下产生了色彩的变异,反而红中带紫,作者将这种细微的颜色变异表现在文中,使文章所描述的场景更加生动,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对比色描摹

将两种色性相反的颜色并列在一起可产生格外强烈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力,增加作品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如在小说《老枪》中,红翅鲤鱼和绿色的高粱秸秆形成了鲜明的颜色冲撞和对比,使读者产生一种新奇的联想,还有翠绿的狗鱼叼着银亮的小鱼,这种对比色的描写立刻增加了小说的画面感,小说所描绘的场景也一下子活了起来。

二、变异功能

有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作者赋予事物以全新的颜色,以便更好、更深刻地抒发作者丰富多变的情感。例如,在小说《枯河》中,作者将原本洁白的月亮描写成一轮鲜红的月亮,这种变异的颜色恰恰是对小虎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对人性的強烈控诉,也预示了作品悲剧性的结局。

颜色词的变异功能还表现在对同一物象的历时性动态转化上,如在小说《枯河》中,作者通过基本颜色词的变异功能,先是描绘了太阳升起时光色的变化,接着又细致地描绘了主人公小虎脑袋里小火苗的变化,这小火苗代表了主人公小虎命运的沉浮,作者将小虎由盛至衰的生命轨迹刻画得淋漓尽致,暗示了他在旧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中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悲惨命运。

三、认知功能

1.性格认知功能

在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作者在塑造主人公黑孩时最多使用的是黑色这一颜色词。首先主人公没有名字,一直被大家称为“黑孩”,主人公形象也多为“黑色”,如:“孩子不说话,只是把两只又黑又亮的眼睛直盯着队长看。”黑色为冷色调,而黑孩内向又孤独,二者正好吻合。而该小说中主人公菊子的主色调是红色,也正好与她她乐观外向的性格相吻合,如文中描写道“老铁匠……打量一下深红的菊子和淡黄色的小石匠。”在中国,红色多与喜庆、吉祥、热情等意思相联系,突出了菊子开放、热情的性格,使人印象深刻。

2.地位认知功能

在小说《红蝗》中,四老爷对两位蝗神这一雕像的颜色产生了质疑,根据他的经验,他觉得蝗虫都是暗红色的。但老匠人说:“这是蚂蚱王,不是小蝗虫。譬如说皇帝穿黄袍,文武群臣就不能穿黄袍,小蝗虫是暗红色,蝗虫王也是暗红色怎么区分高低贵贱。”这里的暗红色和绿色就起到了区分蝗虫高低贵贱的作用,作者通过这种地位认知功能将蝗虫拟人化,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情感认知功能

情感认知功能是颜色词可以侧面烘托人物的情感。如冷色调给人以冷酷的感觉,通常可以烘托出人物悲伤、压抑等消极情感,而暖色调给人以温暖的感觉,通常能够烘托出人物开心、快乐等积极情感。了解颜色词的情感认知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莫言小说颜色词的大量且创新性的使用是莫言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颜色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颜色词的描摹功能、变异功能和认知功能对不仅文章的整体起到了铺垫作用,而且在文章的细节上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莫言.2013.莫言自选集(精装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

[2]牛玉青.2011.汉语颜色词的修辞功能[J].语文学刊,2011(2):101-102.

[3]潘勃.1996.色彩词的借代表意[J].修辞学习,1996(5):30-31.

[4]蒲春芳.2011.从英汉颜色词看中西文化差异[J].文学语言研究,2011(7):26.

[5]潘峰、黄健.论莫言小说作品中的红色词[J].时代文学,2012(4):99-101.

[6]孙丹.红楼梦英译本颜色词翻译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9):30.

[7]石毓智.汉语颜色词的用法[J].汉语学习,1990(3):18-22.

[8]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6:46-59.

[9]吴进.文学语言中的颜色词[J].修辞学习,1999(3):29-30.

猜你喜欢

语用功能
《蒙古秘史》被动语态的语用分析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语教学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归化与异化
关于大学英语语音的语用研究
浅析英语标识语的文本特点及语用功能
英语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广告英语中的话气隐喻及其语用功能分析
英语商业广告模糊限制语及其功能解读
英语课堂中教师模糊语的使用及语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