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生六记》里的意难平

2017-12-23金姿姿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3期
关键词:童稚芸娘沈复

金姿姿

初识沈三白,缘于初中课本上那篇《童稚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书中作者描写的童趣,现在读来依然让人回味无穷。再识三白,缘于偶然间看到林语堂先生言“芸娘是中国文学及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此后,便记得三白,记得芸娘。

历来描写夫妻伉俪情深的日常生活剪辑的作品,中国古代并不多,大多数都是悼亡作品,从诗经里的《绿衣》到元稹“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从苏子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到贺鬼头的“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从归有光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到纳兰的“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文人们真心也好,假意也罢,总归是攥足了人们的眼泪。

但真正描写家庭日常生活的却寥寥无几,只有明清时期被后人称为忆语四则的《影梅庵忆语》、《秋灯琐忆》、《香畹楼忆语》和《浮生六记》,与《浮生六记》相比,《影梅庵忆语》除了描写董小宛的可怜可爱之外,更多时候都像是冒辟疆在自述自己辉煌的感情史,像极了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洋洋自得地写自己与几位女子的情感纠缠,沾沾自喜的嘴脸让人生厌,后两部作品与《浮生六记》相比,无论是名气还是文字都皆不及。

如风,起于青萍之末。故事的开始总是美好的,人与人的缘分或许前世早有注定,如宝黛初会,他随母亲到舅舅家探亲,一眼就看中了她。那时候她是淑姐,他是表弟,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她为他藏粥,他向母亲言明心迹“非淑姐不娶”。婚后两人更是恩爱不已,耳鬓厮磨,同行并坐,形影不离,只羡鸳鸯不羡仙。古时表兄妹的结合模式很是盛行,如陆游唐婉,如宝玉黛玉,记得以前看过胡也频先生写的几篇回忆童年的文章,几位表姐妹在他的笔下各有特色,其间的小儿女情态显露无遗。

若是,若是人生若只如初见该多好,只让两人一起谈诗论画、品花赏月、对景联句、太湖泛舟,不要后面发生的一系列坎坷忧愁,王子与公主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惜,可惜,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美好的东西总是不长久。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芸娘的离世就是世间一出莫大的悲剧。

从性格来看,三白是类似于宝玉一样的人,他淡泊名利,率真潇洒,一生游离于功名之外,芸娘也如林妹妹般不看重名利,情趣高雅。她平生的愿望就是与丈夫筑一小屋,“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桑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这样的女子任谁不爱,怪不得沈复会感叹“老天待我至为厚矣”。

只是后期两人生活困顿,潦倒度日,沈复以卖画、贩酒为业,芸娘亦因十天为人绣出《心经》而病重。两人尝尽了世界间的凉薄冷暖、市井白眼,贫贱夫妻百事哀。想起了清代的另一位女词人—吴藻,她因嫁给商人,一生都在因不能志同道合而郁郁不得志。只是她不明白,他对她的爱,都藏在对她的包容和理解中,衣食无忧,护她周全,她亦能如芸娘搬,女扮男装,携妓冶游。直到十年后,他溘然长逝,她才明白,原来真正的孤单是夜半醒来形单影只,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可惜为时已晚,余生她只在青灯古佛畔度过,“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便是她灰色心事的苍凉写照。其实,在那样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下,女人们的结局又会有什么不同。芸娘遇到沈复,已经算是幸运中的幸运了,我们只需记取曾经的佳人笑,其他的,忘了也好。

沈复与芸娘是互相成全的,沈复潦倒颠沛的一生因芸娘而温暖,芸娘亦因沈复而青史留名,芸娘走后,三白再不是三白,浮生也只是浮生了。我时常想,若是三白能在仕途有一番作为,或者早期时候置些产业,那么芸娘的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我这样想,铁定俗人无疑了。只是恩爱如斯,竟不能护你周全,到底是意難平呵!

猜你喜欢

童稚芸娘沈复
夕阳西沉
小学低段以“儿童语言”进行写话训练的探究
浮生六记
浮生若此
春趣
沈复自嘲
舌尖上的驯化和斗争
“花痴”沈复的“兰花劫”
白一名的心事
请你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