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孩子们心中的歌
——评潘德凤副校长执教的《永远的歌声》一课

2017-12-23雷常元

湖南教育 2017年46期
关键词:校长记忆人生

文︳雷常元

激发孩子们心中的歌
——评潘德凤副校长执教的《永远的歌声》一课

文︳雷常元

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首属于自己的歌。

人生如歌,课堂亦是如此。指挥的是教师,歌唱的是学生。教师指挥好了,学生不但懂了,而且会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唱歌不仅仅只是娱乐消遣,更多的是在欣赏之余能抒发心中的情感,激发自己的思考。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如那一个个音符,在齐唱合唱之中众起众落,和谐动听;细细倾听之时,又人人有声,声声不同。每一堂课,孩子们或多或少都能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璀璨如珠,散落在心田,时不时在记忆的深处开出花来。它又如音符一般,美妙了我们的人生。

今天听了潘德凤副校长执教的《永远的歌声》一课,无疑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记忆,唤起了我们美好的童年回忆。

诗一般的语言:未成曲调先有情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带给我们的是美好的回忆,这回忆里有诗,有画,有歌。”课堂开篇,潘校长就用清新明丽的语言对童年进行描述,配以班得瑞缓缓的轻音乐,营造了一种美好的意境。学生随音乐融入其中,听课老师也随之拉开了记忆之帘,一起去找寻童年美好的记忆:破旧的小学校,笑嘻嘻和龇牙咧嘴的“泥菩萨”,耳边响起了《小放牛》那熟悉的旋律……

第斯多慧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孩子们的身心被诗一般的语言激活后,一切与文字有关的内容会被充分提取出来。他们情不自禁地投入到课堂探究的角色中去了。

在课堂总结的时候,潘校长说:“这些零零散散的内容,就像一颗颗闪闪发亮的珍珠,而这歌声就像一条丝带把这些珍珠串成璀璨的项链,这零零散散的内容更像那跳动的音符,为我们谱写了一首人世间最美的、记忆永恒的爱之歌。”

如此隽永细腻而清新的语言最容易使孩子们产生顿悟和灵感,创造性的歌常常会不断飞溅,为接下来的拓展练笔做好铺垫。

朗读心入其境:浅吟低唱皆动人

朗读可以表达作品丰富的情感。潘校长特别注重在朗读中体验和传递情感,以朗读为梯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他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指导学生采取自己读、相互读、点名读等形式对关键语句多次朗读,学生心入其境,各显个性,对于理解文本起到了重要作用。

比如下面一段教学:

师:这句话中有一对近义词,是什么?

生:马上和立即。

师:我们把这对近义词去掉再读一读,看可不可以?(生读:我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使劲地点了点头)

生:不可以。如果去掉这两个词,就不能表现孩子们毫不犹豫要去采药的态度。

师:同学们,你们读书真细心呀。看,明明知道东山有狼,我们却仍毫不犹豫要去采药,这平平淡淡的一个动作,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是什么给了我们这份勇气呢?

潘校长紧紧抓住两个词语,让学生去品读,实则是教学生通过句子对比感悟语言,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课堂极富语文味。

对于文中“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这一段,潘校长进行范读,抓住“摸、捉、追、堵”等动词进行特别指导,让人眼前浮现了一幅生动的孩童捉鱼场景图。潘校长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想象当时情景,揣测孩子们的心情,把孩子们读的热情点燃。孩子们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倾吐自己的体会,虽然读法有别,但各具特色,入情入境,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个性。

正因为如此,潘校长的教学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引导孩子们理解文本,感受孩子们对老师的爱,可谓匠心独运。师生之间浓浓的爱也随之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灵,这无疑将成为他们人生征途中的宝贵财富。

自主合作探究:此曲可待成追忆

带着一颗宁静的心和一双欣赏的眼睛,我们该去寻找学生的美。很多老师认为教书只是一项工作,学生是机器,教师是操作师,加入原料,输入代码,只要他们能生产出预期的产品便足够了。但潘校长把课堂生成当成了一种教育资源,给学生更多的话语权,不放过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信息。

在初学课文时,潘校长要求学生通过填一填、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等环节,自主合作探究,将自主权交给了学生。

在学生读到“在大人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了草药和小鱼。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脸上……”时,潘校长顺势问道:“文中我们的委屈都表现在哪?”学生们给出了很多回答,诸如“明明去为老师挖草药了,他们爱老师,可还被大人们责骂”“满身脏乎乎的,家人不但不安慰我们还责骂我们”“冒着生命危险去为老师挖药,家长还责怪我们”等等。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很宝贵的课堂生成资源。而潘校长很好地进行了把握,并且引导学生思考其审美价值。

按照常理,人们会认为对自己有用的、能满足自身需求的就是有价值的,是美的,但在此文中,学生冒着山上有狼的危险,为生病的老师去抓鱼,就超出了这种实用价值的范畴。如马斯洛的层次论一样,此时的孩子们达到了“爱的需要”的层次,已经进入了审美价值的层次。很显然,此文中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有冲突的。潘校长恰到好处,润物无声一般让学生体会到了这种矛盾冲突的感染力,触摸到了文字背后的温度。他趁势而为,让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细节,把这段话写具体。(课件出示写话练习)

大人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责骂和追问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委屈极了,辩解说:“____________。”我们一边说一边向老师献上了草药和小鱼。老师见了,一下紧紧地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脸上。看到可亲可敬的老师哭了,我们安慰老师说:“____________。”老师听了,止住了眼泪,望着我们,严肃地说:“____________。”(生站起来口头填空)

师:正是这些细节,表现了作者心中涌动着对老师深深的爱,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的美好。

可见,当我们充分激活学生积极主动的感知、体悟、涵泳,并与原来积累的基础达成融合后,学生思想精髓的提取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力是多么的强。

最后,潘校长赠给孩子们一首关于爱与感恩的歌。这歌声将如《永远的歌声》一样带给孩子们心灵成长的力量,在以后的人生征途中遇到委屈、遭受挫折时,这力量必将转换成勇气伴其一路前行,他们的人生必将是歌声飞扬的人生!

期望我们的语文课能激起学生更多、更美的生命之歌!

猜你喜欢

校长记忆人生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独一无二的你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