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在临床中的质量控制价值评价
2017-12-23周彰维
周彰维
(四川省石棉县人民医院,四川 石棉 625400)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中的质量控制价值评价
周彰维
(四川省石棉县人民医院,四川 石棉 625400)
目的探讨和分析质量控制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7年7月间在我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患者300例。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微生物检验,而甲组患者加用质量控制,对甲乙两组致病菌检出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甲乙两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高于乙组,甲组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高于乙组,甲组军团菌的检出率高于乙组,甲组肺炎衣原体的检出率高于乙组,甲组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高于乙组,甲组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高于乙组,甲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的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可提高致病菌的检出率,为诊治工作提供准确的支持。
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价值
对于疾病进程来说,从微观分子角度上进行研究比经临床症状分析更加可靠且直观,目前随着微生物学发展,使微生物研究内容向医学诊疗领域转变,提高了医疗水平[1]。而微生物检验是把患者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当作标本,经过生化仪器以及实验试剂进行分离和培养,最终鉴定出患者的病原微生物,对病菌感染类病症治疗存在积极的意义[2]。目前,我国病菌感染类疾病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而常规医疗诊断控制疾病感染的效果不佳,微生物检验可筛选检测感染病菌,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从而控制感染[3]。为了探讨和分析质量控制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此次研究选择2017年5月-2017年7月间在我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7年7月间在我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患者300例。其中,甲组男性为170例,女性为130例;患者年龄25岁-68岁,平均为(39.25±5.77)岁;患者病程11 d-179 d,平均为(65.25±12.38)d;273例患者检验标本是痰、14例患者检验标本是大便、13例患者检验标本是其他。乙组男性为160例,女性为140例;患者年龄26岁-67岁,平均为(39.33±5.82)岁;患者病程12 d-178 d,平均为(65.33±12.76)d;267例患者检验标本是痰、16例患者检验标本是大便、17例患者检验标本是其他。两组上述资料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微生物检验:仪器选择法国梅里埃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仪(ATB 15250 Expresslon),对标本进行培养、镜检、病源分离培养以及药敏试验。而甲组患者加用质量控制:从检验制度、检验流程、检验人员、检验仪器以及检验环境等进行质量控制。甲乙两组患者均通过检验对病原体进行确定,并进行药敏试验,如果未发生不良反应,就选择病原抗性弱和敏感性强抗生素进行治疗,持续3 d,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对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观察。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的症状均消失,经检查发现正常;好转:患者的症状消失,但在局部存在不适;无效:患者的症状没有变化或者加重[4]。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此次研究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患者致病菌的检出情况[n(%)]
2 结果
2.1 患者致病菌的检出情况 如表1所示,甲乙两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χ2=0.265,P=0.607)。甲组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高于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108,P=0.004)。甲组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高于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χ2=9.672,P=0.002)。甲组军团菌的检出率高于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1.266,P<0.001)。甲组肺炎衣原体的检出率高于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χ2=5.240,P=0.022)。甲组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高于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χ2=28.555,P<0.001)。甲组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高于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χ2=54.588,P<0.001)。
2.2 患者治疗效果 如表2所示,甲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0.091,P<0.001)。
表2 患者治疗效果[n(%)]
3 讨论
在临床中的微生物检验中,包含了病原学检验以及药敏试验等项目。微生物检验的结果能够鉴别病原、评价食品卫生状况以及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但是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其结果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检测仪器、人员操作、培养基以及环境等,使检验结果准确性下降,使感染性疾病诊断不准确,无法为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5]。而质量控制就是通过构建标准化规程、监管制度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的管理方法,在微生物检验中应用质量控制可规范操作,使检验水平提高。此次研究是在微生物检验中进行质量控制,对每个环节都进行质量控制,其具体措施是制度管理、检验人员培训、检查设备以及对检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等,构建责任制度,并创建指标评估机制,根据仪器的实际操作过程、检验人员操作仪器的熟练度、室内环境要素、温度控制等进行评估[6]。例如采集痰样本时,要及时送检,还要控制好时间,室温下保存时间在2 h之内,而在4oC时保存时间在8 h之内;进行微生物检验前,先给予检验人员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等[7]。要求检验人员持证上岗,并进行定量考核;对培养基的制作时间以及有效期进行检查,通过时间管理法、标记法对pH、颜色、无菌性、配制体积、成分等进行管理,做好数据记录,同实际检验标准对比,确保上述方面在规定范围内;要求对仪器进行检查,避免过期、损坏和不可靠,在每个环节加入指标评估以及实验复核,对消毒情况、菌落数量情况以及悬浮离子情况等进行检验,控制标准流程质量,以定量化思路,严格控制、管理检验每个环节的质量。为了探讨和分析质量控制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此次研究选择2017年5月-2017年7月间在我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该研究结果显示:甲乙两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间差异不显著。甲组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军团菌的检出率、肺炎衣原体的检出率、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依据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的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可提高致病菌的检出率,为诊治工作提供支持。
[1] Haake G, Kaesler-Neumann I, Hennig H,et al. The importance of accurate microorganism identification in microbial challenge tests of membrane filters. Part II.The comparison of Hydrogenophaga pseudo flava ATTC 33668 and Curvibacter sp. ATCC 700892 by microbial challenge tests with membranefilters [J]. PDA J Pharm Sci Technol, 2012, 66(4): 346-353.
[2] 何梦林. 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医药导刊, 2013, 35(z1): 347-348.
[3] 王淑媛, 柯培锋, 庄浩林, 等.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20):2738-2739.
[4] 吴幸.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与改进策略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4, 42(2): 153-155.
[5] 王文凯. 临床微生物检验日常工作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 24(3): 1720-1721.
[6] 邹春雷, 白俊龙, 刘丽丽, 等. 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医药前沿, 2015, 35(4): 118-119.
[7] 周九英.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干预分析[J].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15):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