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浓于水:大学生的内隐亲缘合作偏好

2017-12-23邓永光杨智钦吴铁钧

心理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亲缘参与度个体

邓永光 毕 新 杨智钦 路 立 吴铁钧

(1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苏州 215123;2西交利物浦大学,苏州 215123)

血浓于水:大学生的内隐亲缘合作偏好

邓永光1毕 新2杨智钦2路 立1吴铁钧1

(1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苏州 215123;2西交利物浦大学,苏州 215123)

合作偏好是个体选择具有某种特征的群体进行合作的稳定倾向。选择26名全日制大学生,采用内隐联想范式考察其对“亲缘/非亲缘”与“合作/非合作”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相对于“非亲缘”与“合作”之间的联系,大学生在“亲缘”与“合作”之间的联系更强;这种联系在性别、年级、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社团活动参与度高的大学生相对于参与度低的大学生,在这种联系上表现得更微弱。大学生存在显著的内隐亲缘合作偏好;非亲缘间的合作经历影响内隐亲缘合作偏好。

合作;亲缘关系;合作偏好;内隐联想测验;大学生

1 引言

合作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在提高生产效率,消除人际内耗,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3]。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时代,“人类合作如何演进”被列为“驱动基础科学研究以及决定未来科学研究方向”的125个科学难题之一[4]。

合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词汇,其意义似乎不言自明。然而,从学理上考察,合作的含义复杂而多元。有学者用理性的方式定义合作,认为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协调活动,是为了一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而出现的行为[5]。然而,合作并不总是理性的,并不总能精密计算共同目标和互利结果。它可能是基于直觉性好感的互助,可能是工具理性导致的协作,也可能是实践理性催生的同心协力[6]。

研究表明:人格动力因素对合作行为存在稳定的影响[7-9]。合作之前,人们必须要选择潜在的合作对象。在陌生环境中或多变的情境下,个体要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选择潜在合作对象,人格动力因素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合作偏好是指个体选择具有某种特征的群体进行合作的稳定倾向。亲缘合作偏好是指倾向于与有亲缘关系的个体合作,非亲缘合作偏好是指倾向于与存在某种联系的非亲缘关系的个体建立合作关系。

亲缘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亲缘选择理论用“种内适应性”(inclusive fitness)解释亲缘之间的合作行为,无私地帮助有亲缘关系的其他个体,有利于亲缘关系中共同的基因得以保留和复制[10]。但是,与其他物种不同,即使在大规模群体中,人类也可以与非亲缘广泛合作[11]。这种无亲缘关系社会成员之间的广泛合作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主要特征[12]。互惠利他理论用互惠规则解释了非亲缘间建立合作的机制,合作中的受益方,会在将来某个时刻回报合作中的付出方,合作双方就会都有所获益[13]。

传统的农耕社会,合作往往都是在亲缘之间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人口固着于土地上,形成了“生于斯,长于斯,终老于斯”的乡土社会。以亲缘关系及其衍生物结成的合作网络,构成了乡土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14],这造就了传统的中国人强烈的亲缘合作偏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重构、人口流动打破了亲缘合作网络,工业化生产方式要求人们在非亲缘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是否能顺应生产方式的改变,建立非亲缘合作倾向,是一个人是否在思想意识层面完成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5]。

在某种情境下,亲缘合作和非亲缘合作会出现彼此的冲突和竞争[16]。从皇权时代的“忠孝不能两全”到当今的“工作—家庭”的失衡,个体会不由自主地陷入“亲缘合作”与“非亲缘合作”两难中。虽然社会力图以某种价值准则要求个体在亲缘合作与非亲缘合作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个体在某种情境下会屈从这种价值准则表现出外显的合作态度,但相对稳定的内隐合作偏好有可能更广泛地预测个体的合作意向和合作行为。

内隐联想测验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是评估个体对两个概念自动化联系强度的间接测量方法[17]。本研究通过内隐联想测验探索大学生的内隐亲缘合作倾向,考察 “亲缘—非亲缘”与“合作—非合作”的相对联系强度。如果“亲缘”与“合作”相比较存在显著的相对联系,则说明大学生存在亲缘内隐合作偏好。

2 方法

2.1 被试

选取26名全日制在校大学生(男16人,女10人;本科生10人,研究生16人。平均年龄M=22.54,SD=2.94)。所有被试均为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被试在参与研究前均未接触过内隐联想测验。

2.2 实验材料

以10个亲缘词和10个非亲缘词作为概念词,以15个合作词和15个非合作词作为属性词 (见表1)。

在概念词的选择上,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因此,选取了表征核心家庭中常见亲缘关系的词作为亲缘词,其中,父系亲缘与母系亲缘各占一半。选取表征大学生常接触、能理解的人际关系词作为非亲缘词。

在属性词的选择上,从《现代汉语词典》中选出表征“合作”的双字词20个、表征“非合作”的双字词20个备选。请10名本科生在9点量表上评定这些词的“合作—非合作”属性。选取其中最具合作属性的15个词汇作为合作词,选择其中最具非合作属性的15个词汇作为非合作词。

表1 内隐联想测验的概念词和属性词

实验程序使用Greenwald(1998)的经典IAT实验范式,并按照Greenwald等人的(2003)建议确定实验步骤和试次[18]。 实验分 7 个阶段(见表 2),平均用时为15分钟。实验程序用PsychoPy1.8软件编制。

表2 内隐联想测验流程

2.3 实验流程

在安静的行为实验室,被试端坐于计算机前,双手放在键盘上。实验员讲清楚实验规则后,启动实验程序。计算机屏幕中央呈现一个词语,被试要判断这个词语的性质,并按要求尽快做出按键反应。

在实验的第一阶段,屏幕上只呈现亲缘—非亲缘词汇,被试的任务是判断词语是亲缘词 (左手反应,按E键)还是非亲缘词(右手反应,按I键);第二阶段,屏幕上只呈现合作—非合作词汇,被试的任务是判断词语是合作词(左手反应,按E键)还是非合作词(右手反应,按I键)。在实验的第三、四阶段,屏幕上亲缘—非亲缘词与合作—非合作词交替呈现,被试在呈现亲缘词和合作词时按E键(左手反应),在呈现非亲缘词和非合作词时按I键 (右手反应)。在实验的六、七阶段,被试的反应方式发生了变化,在呈现非亲缘词和合作词时按E键(左手反应),在呈现亲缘词和非合作词时按I键(右手反应)。为避免任务的顺序效应,一半被试按照表2的既定顺序完成实验,另外一半被试在实验顺序上将第三阶段与第六阶段对调,第四阶段与第七阶段对调。

实验结束后,被试完成简短的调查表。调查表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社团参与度这4个变量。社团参与度以里克特5点量表衡量,要求被试报告自己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积极参与、较积极参与、偶尔参与、不太参与、完全不参与)。最后,向被试赠送小礼物表示感谢。

3 结果

3.1 数据预处理

根据Greenwald(2003)的计分规则和数据处理方法,删除没有完成全部实验和平均准确率低于0.的被试,低于300ms的以300ms记,大于3000m的以3000ms记,错误反应的试次予以删除[18]。对IAT测验的原始数据进行重新计分和正态化转换比较相容任务和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并计算IA效应。

3.2 亲缘—合作IAT效应显著

比较相容任务 (亲缘—合作/非亲缘—非合作和不相容任务(亲缘—非合作/非亲缘—合作)的反应时,结果见表3。对相容任务和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相容任务显著低于不相容任务(t=8.52,p<0.001),这表明被试更倾向于将亲缘词和合作词归为一类,而将非亲缘词和非合作词归为一类。

表3 相容任务与不相容任务反应时(n=26,单位:ms)

3.2 IAT效应的性别、年级、专业差异分析

IAT效应是指被试在初始联合任务阶段和相反联合任务阶段平均反应时的差异。本研究中,IAT效应值越大,表明被试在“亲缘—合作”之间的自动联系越强。分别以被试的性别、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和专业(文科与理科)为分组变量,对“亲缘—合作的IAT效应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4)。

表4 IAT效应性别、年级、专业差异检验(n=26)

3.3 IAT效应在不同社团活动参与度被试中的差异分析

根据被试报告自己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以“积极参与”和“较积极参与”的被试为社团活动参与度高的被试,以“偶尔参与”“不太参与”和“完全不参与”的被试为社团活动参与度低的被试。

在社团活动参与度高和参与度低的被试之间,比较其 IAT 效应,差异显著(t=3.30,p<0.05)。社团活动参与度高的被试,IAT效应要显著低于社团活动参与度低的被试(见图1)。

4 讨论

图1 社团活动参与度与“亲缘—合作”IAT效应

大学生是介于“完全职业化的成年人”和“尚处于被监护状态的未成年人”之间的特殊群体[19]。他们步入大学开始独立地学习生活,但是其尚未自立,依赖家庭供养。这可能是引发其亲缘合作偏好相对较强的经济原因。

虽然合作行为的性别差异得到了很多研究的支持,但是这些研究没有从亲缘—非亲缘的角度划分合作者之间的关系。合作行为的性别差异可能来源于性别角色和社会规范的作用。进化心理学认为,从原始社会的集体狩猎行为开始,就要求在男性间产生合作行为[20],一些心理学家则支持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合作的观点[21]。本研究表明,大学生亲缘合作偏好不存在性别差异。与本研究类似,陆慧菁和张雷用内隐联想测验分别测量了 “亲缘—非亲缘”与 “愉快—不愉快”“近距离—远距离”的联系强度,性别差异也不显著[22]。

学生评价制度是一种个体间竞争导向的终结性评价[23]。同学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竞争成败决定利益和机会的分配。长久在这种评价制度下学习,必然弱化大学生的非亲缘合作偏好,间接增强亲缘合作偏好。

大学教育的评价制度相对多元化,实验课上的合作,社会实践中的彼此支持都受到学校鼓励。在大学学习年限较长的高年级学生,或者合作学习要求较高的专业(例如理工科学生),亲缘合作偏好是否会相对减弱,非亲缘合作偏好是否会相对增强呢?数据显示,内隐亲缘合作偏好不存在年级、专业的差异。

与此同时,本研究发现:社团活动参与度高的大学生,内隐亲缘合作偏好相对较弱。也就是说,相对于不太参与社团活动的大学生,社团中的活跃分子有更强烈的在非亲缘中建立合作的倾向。这个结果支持了互惠利他理论的论断:长期存在的小而稳定的群体中更容易发展出互惠性的合作[24],学生社团是由志趣相投的学生自发组建的高互动的小型团体[25]。只有在这样的群体中,个体才有可能长期互动,建立规则和信任;只有在这样的群体中,个体的付出才有可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而临时组建的学习小组,松散的大班级,是无法实现这样的功能的。与此类似,Yamagish提出了文化的“制度主义”,认为密切合作有赖于正式和非正式的奖惩体系,一旦这种系统缺失,行为不再受到约束,人们就表现出自私自利的一面,表现出非合作行为[26]。而长期存在、小而稳定的群体,才有可能在成员间形成密集的人际互动,通过彼此博弈造就正式或非正式的奖惩体系。在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社团可能是培养大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最佳平台。

5 结论

(1)大学生存在内隐亲缘合作偏好。相对于非亲缘关系,大学生更倾向于与亲缘关系合作。

(2)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大学生,在内隐亲缘合作偏好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非亲缘间的合作经历影响内隐亲缘合作偏好。社团活动参与度高的大学生内隐亲缘合作偏好相对较弱。

1 赵章留,寇彧.儿童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1): 117-121.

2 赵俊茹,李江霞.关于合作行为的研究述.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2, (3): 59-62+65.

3 Robert A.The complexity of cooperation: Agent-based models of competition and collaborati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7.

4 黄少安,张苏.人类的合作及其演进研究.中国社会科学, 2013, (7): 77-89.

5 Aquino K, Reed A.A social dilemma perspective on cooperative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The efects of scarcity, communication, and unequal access on the use of a shared resource.Group &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Journal, 1998, 23 (4):390-413.

6 张康之.论合作.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7, (5): 114-125+144.

7 Kelley H H, Stahelski A J.Social interaction basis of cooperators’ and competitors’ beliefs aboutothers.Journal of 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ogy,1970,16(1): 66-91.

8 Chen X P, Xie X, Chang S.Cooperative and competitive orientation among Chinese people:Scale developmentand validation.Management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011, 7(2): 353-379.

9 王娜.中国人人格特质结构对合作的影响机制.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2, 10(2): 92-97.

10 Hamilton W D.The genetical evolution of social behavior I and II.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1964,7.

11 Boyd R, Gintis H, Bowles S, et al.The evolution of altruistic punishment.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3, 100(6): 3531-3535.

12 韦倩,姜树广.社会合作秩序何以可能: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经济研究, 2013, (11): 140-151.

13 Trivers R L.The evolution of reciprocal altruism.The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1971, 46(1): 35-57.

14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5 Bowles S, Gintis H.The evolution of strong reciproci ty: Cooperation in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s.Theoreti cal Population Biology, 2004, 65(1): 17-28.

16 Nowak M A.Five rules for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 tion.Science, 2006, 314(5805): 1560.

17 蔡华俭.Greenwald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介绍.心理科学进展, 2003, 11(3): 339-344.

18 Greenwald A G, Nosek B A, Banaji M R.Under standing and using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 improved scoring algorithm.Journal of 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ogy, 2003, 85(2): 197-216.

19 陆学艺.关于大学生群体特征.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8.

20 迪兰·伊文斯,奥斯卡·扎拉特.视读进化心理学.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

21 Orbell J, Dawes R, Schwartz-Shea P.Trust, socia categories, and individuals: The case of gender.Moti vation and Emotion, 1994, 18(2): 109-128.

22 陆慧菁,张雷.亲缘利他的内隐心理反应.心理科学2010, (2): 270-273.

23 鲁先锋,李文莉.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的综述与反思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1, 34(4): 45-47.

24 李建会,项晓乐.超越自我利益:达尔文的 “利他难题”及其解决.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 (9): 120-124.

25 朱飞.社会互动理论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模式探析.思想教育研究, 2015, (1): 74-77.

26 Yamagishi T.Cross-societal experimentation on trust:comparis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In E Ostrom&J Walker(Eds.), Trust and reciprocity, Russe Sage Foundation, New york, 2003.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Implicit Kin Cooperative Prefer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Deng Yongguang1,Bi Xin2, Yang Zhiqin2, Lu Li1, Wu Tiejun1
(1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2 Department of Library,Xi’an Jiaotong—Liverpool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Cooperative preference is a stable tendency that individuals tend to choose groups with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to cooperate.The study selected 26 full-time college students as participants, examined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between “kin /non-kin” and “cooperation /non-cooperation”by IA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kin” and “cooperation” was stronger than “non-kin” and “cooperation”.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grade difference and specialty difference in IAT effect.IAT effect of active students in clubs was weaker than that of passive students in clubs.College students showed significant implicit cooperative preference; Cooperative experience with non-kinship partner reduced implicit kin cooperative preference.

cooperation; kin; cooperative preference; IAT; college student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GL050)。

吴铁钧,男,副教授,博士。 Email:wutiejun@suda.edu.cn

猜你喜欢

亲缘参与度个体
谷子近缘野生种的亲缘关系及其利用研究
君臣互动与汉代皇权伦理政治特征——以身体及亲缘关系比拟为视角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菊科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How Cats See the World
迁徙的鸟儿懂“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