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制度建设
2017-12-23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浅议高校制度建设
李莎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众所周知,完善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是高等院校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手段。制度建设可以促使学校管理更加合理和规范化。因此,加强学校制度的建设和创新就应该要结合实际,明确管理要求,落实管理措施,强化管理责任,逐步走向依法管理、自主管理和创新管理的正确轨道,提高教育质量,使学校朝着健康有序和谐的方向发展。
制度;创新制度;健全制度
完善高等院校制度建设体现即是现代社会组织治理制度的要求,也是知识社会环境、市场经济体制及社会民主原则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如何把人、财、物进行有效的优化,发挥其效率,有必要探索并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和制度。
一、制定制度需要遵循民主集中制
制度的制定需要实践的检验和认识,这就要求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参与,单纯实行家长制和责任制的学习,只是老师被动的教和学生被动的学,其培养出来的最终结果仅仅只是教学产品,根本无法体现出高校教学创新的本质。这样的制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民意是制定制度的基础,听取民意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民意调查是听取广大教职工意见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在制定制度之前,可以召开一些座谈会,组织一些不同层面的人员参加,如校委会、教工代表大会等。在听取部分意见和建议并达成基本共识后,可以整理出大纲和细则,再组织各部门人员参与制度的制定。部门负责人根据初步拟定的制度进行初稿的编写,随后可以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在充分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之后,可以直接把意见集中起来交给校委会审议,并将制度进行完善,最后正式颁布实施。全体教师民主且自愿参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不仅可以使广大教师对其内容了解深刻,也可以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群众基础,从而得到全校教职员工的认可。这样的制度既可以从实际出发,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又有利于教师对制度的统一认识和理解,从而为制度的贯彻执行奠定基础,使制度能够更好地执行。
二、全面性和明确性的制定制度
高校的管理工作涉及内容广泛,只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各个环节运行的规范化。因此,高校制度的内容要涵盖学校的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并与管理机构相互契合,其中应包括行政管理、财务管理、教职工管理、教学管理、科研与开发、学生管理、安全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只有建立好这些规章制度,才能从实际出发,才能保障学校整体工作的正常运行,使学校各管理层次的工作形成规范,从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教学常规的制定,就是要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提出较为具体、规范的要求,例如授课环节:就要有备课笔记、教学实施方案和教学视频PPT;课后作业环节:就要根据专业的不同分别制定书面作业和实习、实训报告;考试环节:对考试试卷要做统一的要求,不得少于56个知识点,分A、B卷、闭卷、开卷和考查;阅卷环节:要针对学生答题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并写出书面报告。
合理的规章制度既可以提高执行的力度,也可以为实施提供可能。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制定制度前就要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进行认真调查研究,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这是制度具有有效性的前提。制度建立的最终目的是要人们去学习、理解和执行,因此制度的文字必须简洁明了,用词必须准确,规定的内容必须明确,不能模棱两可,清涩难懂。
三、制度的建立必须为创新提供前提保证
制度的建立和创新是我国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2016年12月8日,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的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高校就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因此,高校在制定任何制度时必须遵从这个宗旨,并用去指导制度的创新。制度的制定贵在创新,高等学校是创新的主要聚集地,同时也是智力资源的密集地。培养人才是高校的特质,发展智力、创造知识是关键。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正是这独特的一面才能发现他们具有的优势和潜能。通过教育发现每个学生身上最强的一面,对其进行引导,有目的、有针对性、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与潜能。
一流大学的构建是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术体系,其中规章制度的创新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高校除了传授传统的专业知识外,更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在高等学校制度建设中,不仅要挖掘学生的潜能,还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制度的制定要体现出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是靠制度引导的,是以精神提升自我的。
高等学校制度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善于吸取别的高校或其他合会组织制度的特点与经验,总结并加以归纳,还可以结合本校的情况加以学习。但是所学习的制度要有利于促进学校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高等学校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系统,培养人是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即教人、育人、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我国人才培养走的是一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反的路,教育方式和西方发达国家也有所不同。就从小学生到博士生的培养来讲,西方的中小学阶段最比较放松的,他们的课程也安排的很少,有想做的事就可以放心去尝试,属于放养型,让人的天性自由成长、发展,但是从本科到博士阶段,课程则是越来越紧,也越来越严。这与我国恰恰相反,在我国学生教育中,反而是中小学很紧张,甚至出现全家为一个学生备考的情况,到了大学以后则越来越松。正是由于中小学的学习过于紧张,让学生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天性发挥不够,创造能力也没能得到很好的培养。但是这其中涉及文化传统、制度机制、师资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政府和各类学校共同努力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是尤为重要的。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惯性的约束,人才培养的整体改革才会缺乏理性思考。对于高等学校而言,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培养模式单一是高校在人才培养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要重视个性化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构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所谓个性化教育,就是面对高等学校独特的生命个体,通过教育发现每个学生身上最强的一面,挖掘每个生命的优势与潜能,促进每个生命自由发展。构建个性化教育体系,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人才培养制度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核心的特质,树立教育理念、面向社会的理念、教育个性化理念和国际化理念。为了践行高校制度就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制度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教书育人、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理念本身的要求,而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但是如果想真正做到依法治校,就必须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是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还应该加以完善,尤其是在教育领域,除了在体制上需要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制之外,在学校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校和教师之间的道德力量、伦理基础往往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法律意识、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强化是高校制度建立的依据,是高校学生管理者必须带头倡导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法治精神和维权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关怀,塑造学生自由、民主、平等之精神,营造尊重权利的浓厚法治氛围,这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育,也有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和实现。
综上所述,现代高校制度的建设不应再传统、单一、机械,其制度的建设应具有全面性、创新性和灵活性,这样的制度才能够与当今社会的发展相匹配。
[1] 刘小秋:教育国际化趋势下高校师资管理制度的创新与转型[J].管理观察,2016(3).
[2]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教发〔2015〕7号.
[3] 杨恒:高校辅导员如何进行班级日常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1(6).
[4] 方门福:“三合一”管理体系的实施与认证[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
[5] 国家教委:关于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直〔1992〕37号.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 2016-12-08.
(责任编辑: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