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审计重要性在审计实践中的应用

2017-12-23刘江泽

大陆桥视野 2017年6期
关键词:错报会计师金额

刘江泽

/中国人民银行永登县支行

浅析审计重要性在审计实践中的应用

刘江泽

/中国人民银行永登县支行

审计重要性的运用对整个审计过程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影响,在确定审计程序和评价审计结果时,合理运用重要性水平,就能较好的控制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否则,将降低审计效率,增加审计风险。本文解释了审计重要性的定义及重要意义,从审计的计划、实施、报告三个阶段着手,对审计重要性在审计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审计;重要性;实践应用

一、审计重要性理论研究

(一)审计重要性的定义及重要意义

审计重要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判断或决策的错报严重程度。《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一一重要性》中,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在审计实务中,重要性水平是一个数量或金额临界点,而不是为达到信息有用性所具有的质的特征。审计重要性可以在审计的全过程中运用,对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降低审计风险。

在现代审计方法抽样审计中,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于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导致存在抽样风险,从而增加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是相反的关系,重要性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越低,审计风险越高。如果审计人员能适当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就可以使审计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2.提升审计效率。

随着抽样审计的普遍使用,可容忍错报、漏报在抽样样本规模和评估抽样审计结果中显得十分重要。在抽样审计中引入重要性概念可以极大地帮助审计工作者解决抽样决策难题,提升审计效率。

3.减少审计成本。

随着审计内容越来越多,审计费用和审计时间也大为增加,引入重要性概念后,审计工作者可根据重要性水平相应减少审计流程,缩小实质性测试范围,重点审计可能影响会计报告使用人员制定决策的内容,从而降低审计成本。

(二)运用审计重要性的原则

1.兼顾错报金额与错报性质。

在审计实践中,错报金额大的要比错报金额小的重要的多。当错报金额在可接受误差范围时,是够不到重要性的。从具体实践来看,错报金额的大小并不是关键的,能够造成巨大影响的是错报的性质。金额不重要的错报从性质上看有可能是重要的,因此,审计工作者在判断错报性质是否重要时应考虑错报对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影响程度、对用于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量的有关比率的影响程度。

2.兼顾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中,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反映的是一种不确定性,重要性反映的是一定程度。从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关系来看,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因此,注册会计师要充分考虑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的关系,确定好重要性水平,使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达到合理的结合。

二、审计重要性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一)审计计划阶段的重要性应用

重要性在计划阶段的应用主要是编制科学准确的审计项目计划,将初步判断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按照基准×百分比的方法分配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在审计计划阶段,重要性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根据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对会计报表和账户余额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进行评估;对照评估出来的审计重要性水平,进行初步判断,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合理数量,初步确定审计工作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等信息;根据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采取的审计方法,确定审计工作应重点关注的事项、范围和领域。

(二)审计实施阶段的重要性应用

在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应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评价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是否合理,并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调整计划的重要性水平,进而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审计实施阶段,重要性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找到重要的审计证据,作为充分证明、良好支撑重要审计意见的证据,证明审计意见的正确性、严谨性、科学性;处理重要会计信息误差,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审计工作者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具体情况,做出专业的、准确的判断,确定报表各项目可接受的最大差错额,对重要的会计误差才出具调整建议,对次要的、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公允性的会计误差事项,可以适当忽略。

(三)审计报告阶段的重要性应用

在报告阶段,注册会计师应比较实施阶段和计划阶段的重要性,将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与报告阶段的重要性水平比较,确定某账户是否为重要、重大的账户,针对重要并且重大的账户,则必须执行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以发现这些账户存在的错报。在审计报告阶段,审计重要性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汇总统计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错报记录,审计工作者在审计报告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审计工作中寻找到的任何错报记录全部汇总统计出来,这些错报应当且不止包括已经找到的、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推测出来的、尚未进行调整的错报情况;出具审计意见报告书,审计工作者在完成所有的前期审计工作后,将所有的错报情况进行汇总,进而得到审计结果,以此为基础,进行专业分析评估,最终形成审计意见,出具书面的报告文件。如果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考虑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要求被审单位调整财务报表以降低审计风险;如果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考虑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是否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并考虑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或要求被审单位调整财务报表以降低审计风险。

三、审计重要性在审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要性应用在符合性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符合性测试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初评的基础上,为证实该内部控制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贯彻执行,执行实际效果是否符合设立该 内部控制的初衷而进行的测试活动。符合性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信赖不足风险及信赖过度风险。

信赖不足风险与审计的效率有关,在注册会计师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偏高时,为弥补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高水平,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实质性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效率可能降低。信赖过度风险与审计的效果有关,如果注册会计师接受更高的重要性水平,评估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从而导致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偏低,注册会计师可能不适当地减少从实质性程序中获取的证据,因此,审计的有效性下降。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信赖过度风险更容易导致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因而更应予以关注。

(二)重要性应用在实质性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实质性测试是指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为取得直接证据而运用检查、观察、查询以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财务收支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以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在实质性测试中,抽样风险包括误拒风险和误受风险。

误拒风险是指CPA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与信赖不足风险类似,误拒风险会影响审计效率。如果账面金额不存在重大错报而CPA认为其存在重大错报,CPA会扩大细节测试的范围,并考虑获取其他审计证据,最终CPA会得出恰当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效率可能降低。

误受风险是指CPA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如果账面金额实际上存在重大错报而CPA认为其没有存在重大错报,CPA通常会停止对该账面金额继续进行测试,并根据样本结果得出账面金额无重大错报的结论。与信赖过度风险类似,误受风险会影响审计效果,导致CPA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增加审计风险,因而在实质性测试中,注册会计师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好重要性水平,以降低审计风险。

四、审计重要性在审计实践中发展与对策

研究重要性水平,不仅有利于规范审计重要性水平的运用,科学合理的运用审计重要性水平,而且能够促使注册会计师向委托人提供真实、合理的审计报告,确保注册会计师应有的执业质量。在新的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实施的背景下,可以重点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审计重要性水平在审计实践中的应用。

(一)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科学合理确定审计结果

审计人员应该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并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审计经验,找到判断的规律性,在进行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的定性分析时,保证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准确分析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最终做出客观的审计结论。

审计人员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汇总已发现但被审单位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注意汇总所有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差异,确定该汇总数是否超过重要性水平或其性质是否重要,并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三级复核。然后参照审计重要性水平对审计结果进行评价,如果这时所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计划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相差较大时,应当重新评价所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适当、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必要时,审计人员可适当地重新调整重要性水平,以使其更接近实际情况。

(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持良好的职业谨慎

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的判断错误,做出失当的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要承担法律责任,特别是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或承担经济赔偿责任。我国现有的审计法律规定了对于违法的注册会计师可以警告或暂停执业,或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会计师事务所违反规定,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因此,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因责任确定和把握好重要性水平,使自己既能高质量地为社会服务,又能减少或避免审计法律责任。

在编制审计计划时,计划的重要性水平越低,意味着可容忍的会计报表或账户余额中的错报、漏报的金额越小,而可容忍的错报、漏报金额越小,为保证审计工作能发现所有超过可容忍错报、漏报的重大错误所需要的工作量和审计证据就越多。因此,在规划审计工作、编制审计计划时,审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谨慎,合理评估重要性水平。

[1]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 号——重要性.2006.

[2]孙小红.审计重要性水平探讨[J].财会通讯,2010,(4).

[3]周江生.审计重要性水平运用研究[J].商业会计,2010,(9).

[4]郑尧文.论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6).

[5]邵林.审计重要性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2011,(10).

[6]耿迪.浅谈会计行业中重要性原则与审计风险的相互关系[J].新财经,2012,(08).

[7]樊文燕.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运用[J].财会通讯,2012.

[8]赵炳浩.社会公证审计中的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判定[J].现代商业,2013,(11).

[9]王岚,闪辉.审计重要性应用探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22).

[10]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错报会计师金额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医院信息系统的优化对某综合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的影响分析
论财务报告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浅析审计的重要性原则及应用
立案
成交金额前10名营业部买入的前3只个股
一周资金净流出金额前20名个股
一周资金净流入(流出)金额前20名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