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条件下的榜样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2017-12-22崔玮杨松

法制与社会 2017年34期
关键词:榜样教育创新方法新媒体

崔玮 杨松

摘 要 榜样教育是引领人们健康向上成长的好方法,但当前的榜样教育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困境,使教育效果受到影响。本文从新媒体特征入手,探究新媒体条件下榜样教育方法的新出路,创新新媒体条件下榜样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 新媒体 榜样教育 创新方法

作者简介:崔玮,沈阳理工大学思政部研究生;杨松,沈阳理工大学思政部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2.093

榜样教育是引领人们健康向上成长的好方法,是推进社会工作向前发展的绝佳渠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 ,我们要“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围。” 由此可见,榜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榜样教育就有归纳:“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而随着科学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榜样教育渠道不再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其所起到的教育民众思想政治的职能也逐渐不足。因此,在新媒体条件下,要发挥榜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实现榜样教育方法的创新突破。

一、新媒体的含义与特征

新媒体是指“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 例如网络媒体、移动手机媒体、数字媒体等。它具有明显的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特征。

第一,新媒体的类型多样化。同传统的纸质媒体、视频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多样化发展的特点。一方面,目前新媒体类型主要有网络媒体、互动式数字电视、手机媒体。特别是以碎片化信息为主要传播对象的手机媒体,受众越来越多,人们通过微信、手机动图、手机视频等新媒体手段来接收信息。而网络媒体则走进了各行各业,在教育行业,多媒体教育模式成为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而其他的行业则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实现信息的收集、整合、传播,以达到宣传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新媒体条件下实现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有机融合,使新媒体条件更为多元丰富,例如传统媒体中的报刊杂志,在新媒体技术下,能够有实时的电子版呈现出来,并且通过划重点的方式实现信息的传递。总之,新媒体的类型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为榜样教育方法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多元化。新媒体条件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在于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之间地位的平等化发展。在传统媒体传播活动中,传播主体拥有绝对的信息资源,导致传播客体只能被动接受信息,两者之间造成信息的不平等。长久以来,传播主体所传播的内容被客体忽视,或是拒绝接受。但是在新媒体条件下,使得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之间地位开始平等化,传播客体在接收信息资源的同时自行掌握一定的传播渠道,能够转变为传播主体,因而主客体实现了去中心化,从而使传播渠道更为丰富,传播的主体更为多元。新媒体条件下传播类型、传播主体、传播方式等的多元化发展,都推动了榜样教育方法的创新发展,从而适应了人们对先进典型精神的需求。

二、当前我国榜样教育存在的困境

榜样教育是指通过典型人物、典型精神来展开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目的。榜样教育主要在学校展开,但是同时榜样教育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也起到一定的教育引导作用。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所能够感受和理解的先进、典型的实例不同。因不能反映时代特征、未能与时俱进,所以传统的榜样教育方法在教育理念与教育形式方面显得陈旧,效果差强人意。这说明在当前榜样教育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困境,主要表现在:

第一,榜样教育宣传的单一化。传统的榜样教育活动是基于传统媒体对先进典型人物精神进行文字概述,组织学生、职员进行学习,或是通过学习周的方式,利用理论加实践的方式来学习,如三月学雷锋周。但是对于当前这个信息迅猛传播的时代来说,雷锋所处的时代略显久远,人们了解雷锋精神,基本是基于最传统的纸媒,以雷锋为榜样展开自我思想教育,并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但在信息发达的当代社会,仅通过报纸杂志或单纯在学校开主题班会等榜样教育方式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单一的宣传形式与手段导致榜样形象不够丰满立体,学生难以感同身受,榜样教育的目的则无法实现。 因而传统单一的榜样宣传严重制约了榜样教育的开展。

第二,榜样教育方式受众主体不明确。一方面,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党和国家也树立了较多的榜样,但是我们往往习惯于把所有的榜样都在全社会范围进行宣传,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不同年代出生的人们对于新媒体的接受方式也不同,例如60年代人对于微博这类的网络新媒体处于陌生阶段,而对于传播较快、操作较容易的微信则能够较快较好的学习和掌握。因而针对不同年龄的阶段特点,应当采取不同的榜样教育方式。但事实上,目前榜样教育借助新媒体展开的教育实践活动,却具有主体对象无差异性,也就是说,不论是何种年龄阶段的人,都采用相同的媒体教育方式,这严重制约了人们通过新媒体了解榜样、学习榜样的速度。

总之,缺少对榜样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划分,采用无差别的榜样教育方式,或者是采用相同的榜样来进行榜样教育实践活动,这都制约了榜样教育的有效开展,同时也制约了榜样教育的创新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榜样教育理念,与新媒体结合,创新榜样教育途径和方法。

三、创新新媒体条件下榜样教育的方法

在当今时代,新媒体已逐渐成为社会传媒的主流,它有着诸多优势,同时也与榜样教育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充分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就必须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创新新媒体条件下榜样教育的方法。

第一,培养互联网思维,提升榜样教育效果。实现榜样教育方法的创新基础在于能够明确当前的新媒体思想,利用互联网思想、大数据技术等来明确榜样形象,设计榜样教育渠道等。而培养榜样教育的互联网思维要求能够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求展开榜样教育实践活动的主办方要有互联网思维,将榜样教育的相关信息资料纳入到互联网中,将互联网作为主要的媒介来展开相关实践活动。例如,对于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活动,通过网上投票的方式来进行先进事迹的宣传;其次是要求提高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将互联网铺设到全国各地,让全国人民都拥有通过互联网来接收信息的条件,从而使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运用互联网的意识,拥有互联网的思维。无论是学校、厂矿等企事业单位,还是社会宣传机构,在开展榜样教育活动时,都要将各项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网络和传统宣传相结合的形式,双管齐下,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与此同时,也要求不断完善相关网络共享平台的构建和宣传使用,以保证普通群众可以进行网站的注册和登录学习,为培养互联网思维创造条件。

第二,科学树立时代榜样,创新榜样教育方法。在新媒体条件下实现榜样教育方法的创新,还要求能够从创新榜样入手。在新媒体中信息传播有两个特点:一是速度快,二是数量多,即人们会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所迷惑,从而遗忘最初接收到的信息资源。因而要求我们能够树立具有时代意义的新榜样,杜绝人们将偶像等同于榜样。而树立时代榜样,要求按照时下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或是人们了解的话题来展开榜样的确定。如在天津港事件中“最美的逆行”所代表的消防队员,正是具有较高时代意义的榜样,借此展开榜样教育实践活动,就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和创新榜样教育方法。在当今时代,人们需要以张思德、雷锋、焦裕禄为代表的以往时代所树立的榜样教育的作用,这些榜样人物的精神永存,但同样需要同时代的身边的榜样人物的教育作用,因为,身边的榜样人物会让人们更容易感同身受。因此,在榜样教育时,我们不仅需要树立历史上的榜样,还要树立时代的榜样,我们要接地气地宣传榜样人物,要让广大群众了解榜样人物。从人们身边的事情着手,从他们熟悉的英雄人物的事迹开始而开展的榜样教育活动,就会具有很高的渲染教育能力和感召力。

第三,尊重主体个性发展,丰富榜样教育方法。尊重主体个性发展,能够有效按照不同的人群需求制定不同的榜样教育方法,从而拓宽榜样教育方法的种类。一方面是尊重不同时代人们对于榜样和媒体方式的选择,由此可以采取新旧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报刊进行宣传教育;另一方面是尊重不同时代的不同榜样特点,依托于当下信息发展的趋势,利用电视网络媒体,将榜样的事迹和精神进行宣传,可以通过移动手机媒体,将榜样的优秀精神等制作成动图,达到广泛宣传教育的目的,还可以将线上教育与线下实践相结合,利用线下学习时间,对榜样所在的群体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实践考察调研,通过亲身感受,达到榜样教育的目的。例如,对于消防战士群体的榜样教育作用,我们首先可以将消防人员的英雄事迹以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通过新媒体进行滚动播放,并挑出一两个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事件,从而在人们心中构建起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榜样,然后再组织学生、市民到当地消防大队参观消防战士的日常作训活动,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和魅力。

第四,拓宽个人媒体渠道,建立相关评价平台。在新媒体条件下,由于网络的发达与畅通,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个人媒体在榜样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于在公开媒体宣传的榜样人物事迹,会通过个人的QQ、微信、微博等媒介,快速地传播开来,榜样教育在个人媒体的传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拓展榜样教育的个人渠道,发挥个人媒体在榜样教育活动组织中的作用。首先,教育者可以积极参与热门话题与论坛,在其中发挥意见主导的作用。其次,教育者可以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由于手机方便携带且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外界新闻,大众对于手机的使用频率较高,因此利用手机社交平台来传播榜样事迹是个不错的选择。再次,教育者可以和青少年注册微博并互相关注,以此来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在互动中对他们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提升榜样人物的微博热门度,争取在热搜上体现出榜样人物的事迹,增强新媒体下榜样氛围对于大众的熏陶和影響作用。 另外,实现榜样教育方法的创新,还需要保证榜样教育方法要符合绝大多数人的需求,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榜样教育方法的评价体系。要求已接收到榜样教育的主体能够根据评价体系,对所接受的榜样教育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宝贵意见,从而保证榜样教育方法创新的科学性、有效性。这对于榜样教育方法的创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释:

本刊编辑.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光明日报.2015-10-14(1).

熊澄宇、廖毅文.新媒体——伊拉克战争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记者.2003(5).52.

张家斗.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榜样教育研究.西华大学.2016.

王甲旬、李祖超.运用新媒体实现青少年榜样教育路径创新探索.教学与管理.2015(36).69-72.

猜你喜欢

榜样教育创新方法新媒体
探析酒店专业学生就业中的榜样教育
从提升科学水平角度分析高校党建工作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试论森林分类经营的创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榜样教育:小学生教育的应有之义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构建大学生榜样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