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活动:给姑妈笑一个
2017-12-22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
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 李 剑 张 莹
社会活动:给姑妈笑一个
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 李 剑 张 莹
适龄目标:大班
设计意图:《给姑妈笑一个》是一本既不失童趣又充满幽默的绘本。讲述了一位姑妈竭尽所能,通过唱歌、跳舞、扮鬼脸、倒立、用好吃的等引诱逗宝宝一笑,可是宝宝直到姑妈离开才“咯咯”地笑了起来。在分析绘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姑妈虽然好心地使用各种方法想要让宝宝“笑一下”,却始终没有询问过宝宝“到底怎么了?”而宝宝自始至终也没有主动的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我们以此为出发点,试图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孩子理解:在遇到事情时除了要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别人,不勉强别人做不想做的事情,以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给姑妈笑一下》故事视频。_收集宝宝哭闹时的照片制作成PPT。教学详案教案备注[课时建议]1课时[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内容,懂得与家人、同伴之间要相互尊重,不勉强别人做不想做的事情。2.知道遇到问题时不憋在心里,要及时向家人或同伴表达出来。3.提高与他人相处的有效性。[活动过程]一、观察宝宝哭泣时的图片,引发幼儿讨论。1.播放宝宝哭泣时的PPT,请幼儿观察。2.讨论:这个小朋友怎么了?你从哪看出来的?你看到朋友哭会怎么做?3.请个别幼儿上前展示自己的做法。二、分段观看《给姑妈笑一个》的视频,与幼儿一起分析原因。1.观看视频第一段。⑴提问:姑妈发现小朋友不高兴,用了哪些方法逗他笑?姑妈为什么要一直这样做?(因为爱宝宝,希望他快乐)。宝宝笑了吗?为什么他没有笑?他心里在想什么?⑵幼儿分组讨论: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姑妈这样做你会笑吗?(会笑,为什么?不会笑,为什么?)⑶幼儿两人一组相互协商、表演:如果你是姑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宝宝一下子就笑出来?2.观看视频第二段。⑴提问:姑妈的心情最后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姑妈在逗宝宝笑的时候说了什么?她有没有问问宝宝不开心的原因?宝宝有没有告诉姑妈不开心的原因?⑵引导幼儿分析: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⑶小结:姑妈是很爱宝宝的,所以见到宝宝哭的时候一直想让宝宝“笑一个”,但她却没有问宝宝到底是什么原因不开心,而宝宝也没主动大班孩子已经有了帮助他人的意识。从看到有人哭泣时他们的应对行为中可以了解幼儿在问题出现时是如何与他人相处的,为后续活动做好准备。将视频根据活动的需要分成两段。照片最好是本班幼儿的。将视频分为两段让幼儿观看,有利于帮助幼儿剖析绘本中所隐含的更深层次的内容。教师通过提问逐层引导幼儿感受到姑妈对宝宝浓浓的爱——想了那么多办法来逗宝宝开心。但在这个过程姑妈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爱别人的前提是要尊重他人,这样才能根据他人真实的想法对症下药。而宝宝有不开心的事也不应该埋在心底,只有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才能与家人、朋友产生有效互动,获取正确人际交往的方法。
[活动延伸] 1 .将绘本放置在语言区供幼儿自主阅读。2 .提供纸笔在语言区,让幼儿续编故事内容。3 .在表演区提供各种道具,让幼儿与同伴共同表演“好朋友”。给姑妈说自己不开心的原因。因此,我们在帮助他人时要先询问原因,再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人,同时,当自己心情不好时也要及时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三、请和我一起分享。讨论:在生活当中,你遇到过不开心的事吗?你会怎么做?当你看到自己的家人或朋友不开心时,你有什么办法让他开心起来?最后通过讨论帮助幼儿再次梳理帮助他人的方法,让幼儿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中,让孩子通过观察、讲述日常收集的宝宝哭闹时的照片,激发幼儿的相关生活积累。这样在观看视频第一段时,孩子猜测了许多宝宝不开心的原因,但显然他们也和“姑妈”一样,只是想让宝宝开心,没有深究宝宝不开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因此,教师引导幼儿深入分析姑妈与宝宝的做法到底好不好,使孩子理解在与家人、同伴相处时,要相互尊重,要学会理解别人,并把遇到不开心的事及时表达出来,这样更利于与家人同伴间的相处。整个活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在活动最后“请和我一起分享”中,孩子已经能够采取正确交往方法,知道要先询问对方的感受,然后再用适合的方法去帮助他人。
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讲:“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正确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逐步成为受人欢迎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