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嫦娥奔月」小议

2017-12-22

紫禁城 2017年10期
关键词:广寒宫西王母白兔

许 丹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金石学、古典文献学,已合作整理出版《朱子全书外编》之《南轩先生文集》、《全宋笔记》之《清波杂志》《清波别志》《北辕录》等书

「嫦娥奔月」小议

许 丹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金石学、古典文献学,已合作整理出版《朱子全书外编》之《南轩先生文集》、《全宋笔记》之《清波杂志》《清波别志》《北辕录》等书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每年中秋节其实也和这江月一样,没什么不同,看看月亮,想想家人,再齐心协力鄙视一下可怜的五仁月饼。总之,中秋节对国人来说是个特别重要的节日,我想借此机会专门聊一下和中秋密切相关的「嫦娥奔月」一事,虽然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可再说了。

奔月事件回顾

关于嫦娥奔月的神话,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此处涉及三个主要人物:男主人公羿、女主人公姮娥,还有一个是西王母。羿不是后羿,羿是尧时的,后羿是夏朝的,很多时候二人会被混为一谈,屈原也对此犯过迷糊。不过姮娥就是嫦娥,汉代避文帝刘恒讳改作嫦娥。羿射日后,去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以求长生不老,而药却被嫦娥偷吃了,偷药的结果是— 奔月。

这是故事的基本框架,我们从小听过的版本里还有个人物— 逄蒙。先简单复述一下这个妇孺皆知的经典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羿的英雄凭神力射下九个太阳,为民造福,从此深受百姓爱戴。羿到昆仑山向西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交给妻子嫦娥收藏,却被心怀不轨的徒弟逄蒙撞见,逄蒙趁羿外出狩猎之时,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情急之中唯有自己吞下,化身仙子向天上飞去。当日正值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圆,因为不舍得离开丈夫,嫦娥就落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从此便长居广寒宫。

这是一个多么凄凉又多么美好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再恰当不过了,但现实可能往往另有隐情。只看《淮南子》中的那两句,其中一个字「窃」就将这完美的剧情全部推翻。那么,实情到底如何呢?

明 唐寅(款) 嫦娥执桂图轴

纸本设色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清 范雪仪 月宫折桂图扇面(局部)

金笺设色 纵一六厘米 横五〇·七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嫦娥吃不死药的原因

按照《淮南子》的说法,嫦娥是偷了羿向西王母请来的不死药独吞,李商隐也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后没后悔先不管,这里和我们常听到的被逼无奈吃下不死药的版本是天壤之别。

关于嫦娥吃不死药的原因,除了主流的抛夫独吞和实属无奈这两种,后世也有其他说法,这里列举比较常见的几种。

其一,羿主动赠送。唐代杜光庭所作中国最早的女仙传记《墉城集仙录·洛川宓妃》记载:「吴姮娥,羿妻也,羿司射卫黄帝之宫,入宫得琼药之丹以与姮娥,服,飞入月宫,为月中之官。」这里嫦娥叫吴姮娥,杜光庭认为她和吴刚同姓,羿得到药后主动送给嫦娥,她服下药后奔月。

其二,惩罚丈夫不忠。以屈原为代表,在《天问》中爆出一剂猛料:「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说羿曾经射伤河神,并且霸占了河神的老婆,婚外情自然引起嫦娥极大不满,一气之下就离家出走,离开羿飞到天上去了。不过嫦娥虽然惩罚羿不忠,但自己在广寒宫里遇到天蓬元帅也是一样的心猿意马。

其三,逃避目前的生活。以鲁迅为代表,小说《奔月》中描述了一个无敌爱老婆的羿,每天外出打猎,将所有动物斩尽杀绝,走上了穷途陌路,后来常常打到的都是乌鸦,嫦娥天天吃乌鸦肉炸酱面吃烦了,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一日趁羿外出,偷吃了不死药奔月,而羿面对这样的背叛,做出了一个出奇的举动——射月,但能射下九个太阳的羿却射不下来月亮,也是荒诞至极。羿绝望之时又做出了另一个出奇的决定—奔月,他要追随嫦娥而去。

清 滑石蟾蜍纽「广寒清景」印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黄色缎绣荷花蟾纹长圆香袋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红色缂丝荷莲蟾纹香袋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红色缎辫绣蟾宫折桂纹镜子袋

故宫博物院藏

当然,还有其他版本,就这五个版本而言,嫦娥吃不死药的原因几乎都是合情合理的,抛夫独吞的版本如果和鲁迅《奔月》演绎的一样,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嫦娥奔月后的身份

嫦娥选择吃不死药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做个长生不老的凡人,还是飞升上天做个神仙呢?

被逼无奈吃下去就不谈了,偷吃的时候不管是厌倦了目前的生活还是惩罚不忠的丈夫,肯定都是奔着离家出走的目的去的。羿赠送给嫦娥也是为了让她飞入月宫,还当了个月官。所以嫦娥不管是主动吃还是被动吃,都知道吃了会飞升上天。

高诱在给《淮南子》那两句话做的注中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嫦娥到了广寒宫中的身份有多个版本,高诱这里说是月精,但月精是什么暂时还不得而知。

《全上古文》辑张衡《灵宪》倒是提供了一个说法:「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嫦娥在这里留了个心眼,偷了不死药服下后,没有立刻启程,而是转身去算了一卦。在这里,嫦娥拥有了一项不同于其他版本的能力。在我们常见的版本中,嫦娥吃完不死药就飞升上天了,不受自我控制,而在这个版本中,她能够控制自己何时奔月,推迟了奔月的时间。原因在于她对于奔月这件事还是有些担忧,不知道奔月后的命运如何,所以找到一个叫有黄的人占卜,占卜的结果倒是很好,是吉卦,而且即使遇到「晦芒」也不要「惊恐」,后面的命运一定会「大昌」,这次占卜给了嫦娥极大的信心和决心,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嫦娥飞升时发生了意外,变身成了一只蟾蜍。

这不仅仅是古籍中的记载,汉画像石中也描绘了嫦娥奔月过程中化身为蟾蜍的情景。这块画像石于一九六四年三月出土于南阳市小西关汉墓,现存南阳汉画馆。左上方刻了一轮圆月,月中间是一只蟾蜍,而右边刻了一个人首蛙身的女子,宽袖高髻,有两条蛙腿,拖有一条长长的曲尾,周身云气环绕,并散布了九颗星星。

汉 “嫦娥奔月”画像石

南阳汉画馆藏

为何要把嫦娥变身成为蟾蜍呢?这是惩罚吗?显然不是,毕竟有黄占卜的结果是「吉」,也就是说变成蟾蜍是一件非常吉利的事情。这里就要说说蟾蜍古今异同了,今人常常觉得蟾蜍是丑陋低贱的,骂人时会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古人观念则大不一样,蟾蜍象征着长寿、多子、多财,而象征财富的这个特征今天仍然被接受并流传。所以嫦娥奔月后确实成了月精,这个月精就是蟾蜍。

嫦娥奔月后的生活

关于嫦娥奔月后的生活这一点,后世文人都寄予了或多或少的同情,李商隐就不必说了,他觉得嫦娥一定肠子都悔青了,每晚都在寂寞中度过。

清 冷枚 梧桐双兔图轴

绢本设色 纵一七六·二厘米 横九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翁雒 月桂图扇面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月中嫦娥总是寂寞的象征,李白《把酒问月》说:「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陪伴嫦娥的只有年复一年白兔捣药的声音,当然还有一棵怎么砍也砍不倒的桂花树。这里倒是要问问了,白兔捣的是什么药?为谁在捣药呢?莫非就是嫦娥吃的不死药么?

这里作一点大胆的推测,西王母在汉代的画像石中,身边常常会配置一些动物,一般有三足乌、蟾蜍,还有白兔。三足乌,听起来并不陌生,代指太阳,而蟾蜍和白兔则代指月亮,不死药是西王母的专利,那白兔在广寒宫里岂不是极有可能就是给西王母捣这不死药么?

可西王母本来是想让羿吃了不死药飞到广寒宫里,原因就不能细想了,毕竟在《穆天子传》等古籍记载中,西王母和很多人间的帝王如周穆王、汉武帝等都有过私情,但都没有给过他们不死药,却偏偏给了羿,希望他服下后飞升到广寒宫中,这是极大的爱还是极大的恨就不多讨论了。

总之,嫦娥在月宫里的生活是寂寞的,杜甫《月》中也说:「斟酌嫦娥寡,天寒耐九秋。」也有文人认为嫦娥耐不住寂寞,这个人就是吴承恩,他在《西游记》里让天蓬元帅偶遇嫦娥,并给嫦娥设定了一个「风流仙子」的名号,也是实在有趣。见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八戒和悟空自我介绍,回忆起和嫦娥第一次见面的情景时说:「那时酒醉意昏沉,东倒西歪乱撒泼。逞雄撞入广寒宫,风流仙子来相接。」他喝醉酒遇到了风流仙子嫦娥,不免动了色心,嫦娥在这里绝不是冷若冰霜的姿态,天蓬元帅虽然喝醉了,但还有意识,想逃却逃不出去,「广寒围困不通风,进退无门难得脱」,最后落得个「我因有罪错投胎,俗名唤做猪刚鬣」的悲惨下场,这都怪命不好,一句「那日吾当命运拙」透露出了自己的委屈。

说到这里,嫦娥奔月的事儿差不多说完了,其实不管是历史还是神话,都是后人建构的产物,嫦娥奔月也不例外,还是有很多疑点和隐情,留待茶余饭后再细细琢磨的。中秋是团圆的节日,而嫦娥注定要在广寒宫中独自品尝千年的寂寞了。

猜你喜欢

广寒宫西王母白兔
西王母信仰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白兔眼睛红
中秋漫话广寒宫
冬日望月
广寒宫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广寒宫由“假”成“真”
白兔打狼
兔兔兔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