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月饼精制作
2017-12-22苑洪琪
苑洪琪
曾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清代宫廷历史研究
清宫月饼精制作
苑洪琪
曾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清代宫廷历史研究
我国农历八月十五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此日三秋恰半,故称为「中秋」。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秋季(农历七、八、九三个月)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礼记》云:「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指的就是祭拜月亮,古时帝王 ,春祭日,秋祭月,中秋之时天子要到都城郊外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摆瓜果。逐渐地,这样的习俗从帝王到士族大夫,再到文人学士、市井百姓相传开来,世俗味儿、热闹气儿越来越浓,花样儿也越来越多。
到了唐朝初年,中秋成为了固定的节日,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唐明皇亦有中秋游月宫的传说。《开元天宝遗事》中就有:「中秋夕,上与贵妃临太液池望月」的记载。到了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的佳果和精制的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高赏月,一些富户人家也在自家的楼台亭阁内摆上食品,安排家宴,子女团圆,通宵达旦赏月叙谈。在宫廷中,中秋佳节的习俗同样历代沿袭。
清代宫廷视中秋节为全年之中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而清乾隆皇帝的生日是八月十三日,赶上中秋节前两日,因此清宫对中秋节尤为重视。虽然皇帝生日按例「旬寿」(即十年整寿庆祝),但从乾隆朝《节次照常膳底档》中的记载来看,从八月初一开始宫中就进入中秋和皇帝寿日的筹备,每天早晚两膳都摆上有寿桃的饽饽桌,还有桃、石榴、苹果、花生、大枣等象征多子多孙、健康长寿、连年有余等吉祥寓意的时鲜,八月十三日的寿宴更达到高潮。寿日过后,膳桌上才出现月饼。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其名最早见于宋代典籍中,从《梦粱录》和《武林旧事》的记载看,月饼最初只是一种菱花样的饼形食品,并且「蒸作从食」,「四时皆有」,看来不似今天这种特别用于中秋节的月饼。元代的食俗基本延续宋代传统,直到明代月饼才真正与中秋节结合起来,并逐渐具有了团圆的美好寓意。
清宫过中秋节最有特色的就数宫廷月饼,清宫月饼种类很多,有用香油和面制成的香酥皮月饼,也有用精炼后的奶油和面制的奶酥油月饼,还有猪油和面的月饼。有糖馅、果馅(蜜饯果脯)、澄沙(过滤后很细的豆沙)馅、枣馅,还有芝麻椒盐的甜咸馅月饼。清宫制作月饼所用木模有大小八种规格,构成了清宫的月饼大小与重量的「悬殊」:最大的重十斤,直径四十厘米;最小的重一两五钱,直径三厘米。其间还有重三两,直径七厘米;重四两,直径十厘米;重五两,直径十二厘米,重五斤,直径二十八厘米等十多种不同的规格。另外,清宫月饼不论是清帝后御用,还是祭祀月供、赏赐所用,月饼的规格、大小都是成套的。据清宫档案记载,清宫祭月供桌上的月饼由大至小摆成塔形,顶尖月饼直径两寸(约六点六厘米),最底的大月饼直径两尺(约七十厘米)。大月饼用面十斤,小月饼用面一两五钱。
明 谢时臣 谪仙玩月图轴
绢本水墨 纵一七六·四厘米 横九八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阅读链接
呈送果报
—
◎乾隆二十六年的中秋,乾隆帝照例木兰秋狝而不在宫内。留守宫中的嫔妃们每隔五天向木兰围场发送果报(节令食品或零食点心)。《御茶膳房·宫中杂件》记载:“八月十一日皮库库使六十五随果报发去瑜妃、颖妃恭进万岁爷:奶酥油枣馅月饼四十个,香油果馅月饼四十个,椒盐芝麻馅月饼四十个,香油澄沙馅月饼四十个,猪油松仁果馅月饼四十个,二百个月饼共二柳条箱;皇太后:奶酥油枣馅月饼二十个,香油果馅月饼二十个,椒盐芝麻馅月饼二十个,香油澄沙馅月饼二十个,猪油松仁果馅月饼二十个,一百个月饼共一柳条箱;皇后:(同皇太后)。乾清宫总管看发。”同日,随瓷器库库使德兴阿向乾隆帝送去“果房甜桃三担,小槟子一柳簸箩,白枣一柳簸箩,御茶膳房奶子月饼一匣,山楂糕一匣,御花园玛瑙葡萄一柳簸箩,南花园红白石榴一柳箱,北小花园白葡萄一柳簸箩,英华殿白枣一柳簸箩,圆明园白葡萄、小粒回子绿葡萄、木瓜一柳簸箩。”
阅读链接
饮食好尚·八月
—
◎ 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馈送。西苑躧藕。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候月上,焚香后即大肆饮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饼,仍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始造新酒,蟹始肥,凡宫眷内臣吃蟹活洗净蒸熟五六成。群攒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脐盖,细细用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或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食毕饮苏叶汤,用苏叶等件洗手为盛会也。凡内臣多好花木,于院宇之中摆设多般,并养金鱼于缸,罗列小盆细草以示侈富。有红白软子大石榴,是时各剪离枝,甘甜大玛瑙葡萄亦于此月剪下,缸内着少许水,将葡萄枝悬封之,可留至正月色尚鲜。
—【明】吕毖《明宫史》
清人绘 万寿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的是乾隆八旬万寿节的盛况,图中可见饽饽桌上摆着具有吉祥寓意的时鲜
清宫月饼用梨木月饼模子印制,至今故宫还珍藏各种图案的月饼木模多件,内刻广寒宫殿、桂树和持杵玉兔等。其中两件图案很有特色:一是以云朵掩映下的广寒宫为主要构图,边上刻有八仙法物纹饰。持药杵的玉兔站在广寒宫的一侧,广寒宫阶下的曲栏蜿蜒,高大的桂花树枝叶婆娑,广寒宫、玉兔都在它的覆盖之下。另一木模以玉兔为图案主体,亦有八仙法物为边饰。重檐飞脊的广寒宫坐于须弥台基上,四周设栏板、望柱。广寒宫左、右各有一棵桂花树,繁茂的枝叶与云朵融为一体。神态专注的玉兔持药杵立于台阶正中。工匠运用阴阳雕刻的手法,刀法纯熟,图案形象生动。由于年代久远、使用频繁,两件木模的边上均有严重的磨损,木模心部纹饰也有缺损情况。
中秋节所吃的月饼上常常印有广寒宫的图案,或认为是源于「嫦娥奔月,后羿造饼」的传说。嫦娥奔月后一位仙人向羿指点了方法:八月十五月圆时用面粉做丸,团成如月的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连声呼唤嫦娥,三更时分嫦娥就能回家团聚。羿照做,果然见嫦娥从月宫里飞回,夫妻团圆。这种面粉做出来的圆团后来就演变成各式月饼。八月十五吃月饼与这传说有无直接关系已无从查证,但制作、食用月饼确已成为中秋节日的习俗。
清乾隆 白地粉彩雕塑蟹果盘
故宫博物院藏
明 白玉蟹
长七厘米◎高二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月饼模子(两件)
故宫博物院藏
月宫全图
图片取自《中国版画全集》
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藏的《清宫膳食档案》记载,清宫在八月十五的前后几日都要制作月饼,所用木模大小不同,纹饰图案各异,宫中同时也有不用木模的月饼,这样的月饼一定要用鲜艳的颜色做印记。我们现在还能在市面上看到的「自来红」、「自来白」月饼就属于后者。在烤制前,其饼皮都是相同的白色,烤制出炉后「自来红」变成棕红色,而「自来白」则不变色(据说,这两种月饼的制作程序十分繁杂,要经十几道工艺才能出现这种效果)。另外,档案中记载的「翻毛月饼」也不用木模,月饼外皮层次细密,面皮与油酥层次极多,食用时稍一用力就会有小片油酥剥落,轻轻一拍酥皮飞起如雪白鹅毛,这种月饼慈禧甚爱,并赐名「翻毛」。
清宫过中秋除了吃月饼,还会在紫禁城内的乾清宫前设供案,摆如意月供。中秋节下午开始,按照钦天监提供的「吉位」摆设供案。供案摆放很有讲究,正中摆「月光神码」(也称太阴星君),左摆子母藕,右摆黄豆角,为第一路。第二路月光神码前摆一重十斤的彩画圆光月饼。月饼左边摆鲜果三品(苹果、梨、柿子),西瓜一品;右边摆鲜果三品(葡萄、石榴、桃),西瓜一品(切成荷花瓣形)。第三路正中设香炉,左边摆出茶三碗(内注茶水);右边摆酒三杯(内盛满酒)。茶、酒前又摆一盘三斤重彩画光圆月饼两枚(重叠),奶子月饼由大至小呈宝塔形。突出了一年过半瓜果成熟、粮食丰收的寓意。(光绪十五年《御茶膳房·宫中杂件》)
清 李世倬 桂花月兔扇
纸本水墨
纵一六七厘米 横四九·四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费以耕、张熊合绘 梅月嫦娥扇面金笺设色
纵一七·九厘米 横五二·八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中秋节晚上皓月当空,整个紫禁城沐浴在清色的月光下。皇帝亲手拈香,行礼。随后,后妃宫女依次行礼。香尽,总管太监请皇帝送「焚化」(即焚烧供桌上的月光神码),随焚化,撤供。祭月之后,将十斤大月饼用红绸包起依例放到阴凉处风干、收贮,因烤、烙制的月饼油量大水分少,便于存放,可以直到除夕晚上再吃,取「团圆」之意。由此可知,月饼不仅中秋吃,清宫还有存放到除夕吃的习惯。两个三斤重的月饼,按月饼的纹饰切成若干份,呈送皇帝。皇帝按月饼纹饰中的「月光」、「边栏」等不同部位赏给众人食用。(光绪十五年《御茶膳房·宫中杂件》)
清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年)中秋节,皇帝载湉命御茶房切团圆饼,「圆光切成十九块,边栏切成十八块。进圣母皇太后圆光两块,赏皇后圆光一块,瑾嫔、珍嫔各圆光一块。」此外,赏「储秀宫总管(太监)李莲英圆光一块,边栏一块;总管增禄圆光一块,边栏一块;内总管首领大太监等人圆光二块,边栏一块;督领侍佟禄圆光二块,边栏一块;乾绪宫总管圆光二块,边栏四块……」(光绪十五年《御茶膳房·宫中杂件》)除分食团圆饼外,每人还能领到皇帝赏赐的月饼一套:重二十五斤,内有四寸月饼五块,两寸半月饼十块,自来红月饼十五块,自来白月饼十五块,敖尔布哈(奶皮月饼)十块,及西瓜鲜果、毛豆角等各样鲜果等。
八月十五以月圆预兆人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祈盼丰收、幸福;宫廷月饼有时作为皇帝的赏赐品,用于联络后妃、宗亲和臣子们的感情。
清 “广寒宫太阴皇后星君”版画
图片取自《中国版画全集》
清人绘 胤禛十二月景行乐图轴(局部)(十二轴选一)
绢本设色 纵一八四·五厘米 横一〇三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