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8例体表血管平滑肌瘤的超声表现分析

2017-12-22刘珍吕明顺张自红韩玉华芦金飞

浙江医学 2017年23期
关键词:体表平滑肌病理学

刘珍 吕明顺 张自红 韩玉华 芦金飞

68例体表血管平滑肌瘤的超声表现分析

刘珍 吕明顺 张自红 韩玉华 芦金飞

目的探讨体表血管平滑肌瘤(CAL)的超声表现,以期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AL的患者68例。患者于术前接受超声检查,分析其超声表现。结果本组CAL均位于皮下脂肪层或真皮深层内,多位于下肢(73.5%),肿块最大径3~24(12.0±5.3)mm。全部肿块边缘清晰,为椭圆形、类圆形;多呈实性低回声(60.3%),探头加压后所有肿块体积、位置、形态均无明显变化;61.8%的肿块内部血流信号不明显。结论超声检查对CAL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体表血管平滑肌瘤超声表现

体表血管平滑肌瘤(cutaneous angioleiomyoma,CAL)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约占所有软组织良性肿瘤的4.4%[1]。因其临床相对少见,超声医师对病变的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漏诊。基于此,笔者总结分析CAL的超声表现,以期为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AL的患者68例。其中男29例,女39例;年龄22~82(51.0±13.0)岁。患者均因体表触及肿块就诊,均于术前接受超声检查。

1.2 仪器和方法应用Philips iu22、GE LOGIQS8、SIEMENS ACUSONS1000超声诊断仪,实时高频线阵探头,频率7~12MHz。选择仪器预设骨骼肌肉检查条件。患者体位不限,充分暴露病变区,探头轻置于肿块上,对肿块及其周边行多切面扫查,观察肿块部位、层次、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及后方回声。探头加压后观察肿块体积、形态、位置有无变化。选择肿块最大面积切面,彩色灵敏度调至最大(以不出现彩色噪声为标准),观察肿块血管分布情况。

1.3 结果男性患者中CAL位于下肢19例(65.5%),其中小腿6例,足4例,膝7例,大腿1例,踝1例;位于上肢9例(31.0%),其中手指1例,手掌1例,手背3例,腕1例,肘1例,前臂2例;位于鼻根1例(3.5%)。女性患者中CAL位于下肢31例(79.5%),其中小腿14例,足5例,膝6例,大腿4例,踝2例;位于上肢3例(7.7%),其中手指1例,虎口1例,前臂1例;位于耳廓2例(5.1%),头皮1例(2.6%),臀部2例(5.1%)。本组患者CAL均位于皮下脂肪层或真皮深层内;肿块最大径3~24(12.0±5.3)mm,最大径≤15mm者50例。全部肿块边缘清晰,为椭圆形、类圆形。呈实性低回声41例(60.3%),内见粗大强回声伴声影1例(图1);呈弱回声23例(33.8%),呈无回声4例(5.9%),伴后方回声增强。探头加压后所有肿块体积、位置、形态均无明显变化。38.2%(26/68)的肿块内部可见彩色血流信号(图2),61.8%(42/68)的肿块内部彩色血流信号不明显(图3)。本组患者术前超声误诊为血管瘤2例,皮脂腺囊肿17例,纤维瘤2例,血肿2例,腱鞘囊肿2例;另43例未作出明确提示。

2 讨论

CAL是一种发生于体表并由血管及平滑肌构成的良性软组织肿瘤。肿瘤内成熟的平滑肌束位于血管周围或穿插分布于血管之间,分为实体型、海绵状型、静脉型、钙化海绵状血管瘤型[2]。本病临床特点为成人多见,多发于30~60岁,常见于女性,起病隐匿,病程长,病变累及体表各处,以下肢最多见,表现为皮下界清、质硬、可移动的结节。疼痛是CAL的特点之一[3],可能与瘤体包膜和间质内的神经纤维有关[4],可因寒冷、运动、压迫、情绪激动而诱发。

图1 1例右足CAL超声图像(肿块位于皮下脂肪层,呈不均匀低回声,内见粗大钙化灶,后方伴声影,未见血流信号;术前诊断为纤维瘤)

图2 1例右足CAL超声图像(肿块呈不均匀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血供丰富;术前诊断为血管瘤)

图3 1例右手指CAL超声图像(肿块呈均匀低回声,血流信号不明显;术前未明确提示)

CAL多因患者触及体表肿块就诊,因肿块不大,本组68例患者术前只作了超声检查,而未有MRI的相关报告,这也充分体现了超声简便、经济、实用的特点,间接说明了超声在诊断浅表器官疾病方面的重要性。CAL超声多表现为实性低回声[5],亦有偏囊性、混合回声,后方回声增强或无变化,少数伴有钙化。CAL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主,少数形态不规则,大多数边缘光滑锐利,内部血流信号以不明显为主。

CAL常需与下列软组织疾病相鉴别[6]:(1)血管瘤:常见于婴幼儿,多在出生时即被发现,好发于头面部、颈部和躯干,皮肤表面可有红蓝色痣,一般呈较均匀高回声,质软,形态不一,静止状态下可无明显血流信号,但可在探头压放操作时出现;(2)皮脂囊肿:多见于皮脂腺分布密集的部位,如头颈、胸背部等,有的皮肤表面可见凹陷小孔,一般无自觉症状,好发于青壮年,内部多见不均匀密集点状高回声,较大者探头加压可变形,多伴后方回声增强,内部无血流信号显示;(3)纤维瘤:好发于背部肩胛下角之间,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多发,多因出现局部肿块就诊,病程较长,肿物硬实,内部回声不均匀,呈高-低相间,条索状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清,大小不等,探头加压不变形,肿瘤内无学流信号;(4)腱鞘囊肿:最常见于手部、腕部、足部和踝部,出现肿块为主要临床症状,一般无痛或仅轻度不适,多呈圆形突出于皮下,大小不一,一般为无回声,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单房或多房,边界清晰,光滑有壁,无压缩性,探头加压不变形,较大的囊肿后方可有回声增强,肿物内无血流信号;(5)神经鞘瘤:肿瘤与神经走行部位有关,90%为单发,青壮年居多,内部多呈较均匀低回声,梭形、卵圆形或球形,边界清晰光滑,多有包膜,多数内部无或仅见少量血流信号;(6)肌肉血肿:多见于外伤,一般有疼痛感,小的局限性血肿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较清楚,一般无明显包膜,随着时间进展,肿块内部回声由实质性高回声变化为混合回声,最后液化为无回声,无血流信号,6~8周内血肿可自行逐渐吸收,肿块缩小消失。

综上所述,CAL多见于中年女性,下肢好发,表现为皮下单发实质性肿块,体积较小,形态椭圆、类圆形,边界清晰,多呈低回声,多数内部未测及明显血流信号,少数伴有钙化或后方回声增强,极少数实性较大肿块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其生长缓慢、多有疼痛感表现基本可予诊断。

[1] 王坚,喻林.腹膜后软组织肿瘤病理学类型和组织学特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10):821-825.

[2] 杨裕佳,何英,凌文武,等.皮肤血管平滑肌瘤的声像图特点[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5):845-846.

[3] 朱雄增,王坚.软组织肿瘤WHO分类中新类型(二)[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19(3):316-318.

[4] 毛荣军,房惠琼,杨克非,等.体表血管平滑肌瘤及其钙化亚型的临床病理学观察[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7(3):248-252.

[5] 蒋洁,陈文,崔立刚,等.软组织血管平滑肌瘤的声像图特征[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10):937-939.

[6] 吴春燕,赵新美,夏钰弘,等.体表血管平滑肌瘤的超声误诊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5,17(10):702-704.

10.12056/j.issn.1006-2785.2017.39.23.2017-1375

316000舟山市妇幼保健院B超室(刘珍、张自红、韩玉华、芦金飞);舟山医院超声科(吕明顺)

刘珍,E-mail:LZ20170404@126.com

2017-06-10)

(本文编辑:李媚)

猜你喜欢

体表平滑肌病理学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皮肤科住院医师皮肤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螺旋CT对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
胸腔镜微创切除肺小结节性病变临床病理学分析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厌食儿童体表胃电图检测与分析
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体表无明显损伤而死亡的交通事故及其法医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