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2017-12-21董飞飞

神州·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耐力稳定性专项

董飞飞

随着对人体自身认的逐步深化以及训练理念由以发展力量为主,到向如何使用力量为主的转变,使人们对核心力量训练功效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对运动员核心能力的训练也越来越重视。

一、“核心区”体能释义

关于关于核心区的解读目前国际理论界仍然持有不同意见。国内最早的核心区解释是在传统武术中的“丹田”,即靠近人体重心的位置,而国外学者则认为“腰椎—骨盆—髋关节”所连城的一个类似于气缸的重要位置。在人体结构中,核心区的肌肉力量因为处于人体中间位置,是上下肢衔接的重要纽带和运动发力的出发点,常被称之为“动力源泉”,核心区的稳定性和量往往决定着运动技术的整体性和表达的效率。短道速滑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术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的作用。作为一种辅助训练手段,其作用和地位肯定无法彻底代替传统力量训练;核心训练要体现专项化,要结合项目自身特征,以及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体能状况和伤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需要。

二、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

20世纪60年代初期,Holdsworth[5]提出了人体“二柱理论”,指出了脊柱的基本结构及其稳定性,并阐明了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时隔20年之后,Denis[6]在又提出了“三柱理论”,认为,前柱由前椎体、前半椎间盘及前纵韧带组成,后柱与Holdsworth的后柱概念基本一致,而中柱则由后半椎体、后半椎间盘及后纵韧带组成。与此同时,Panjabi[7]于1985年提出了脊柱稳定性的概念,随后又提出了“三亚系统模型结构”,并于1992年进一步提出核心稳定性的概念。此后,由Kibler[8]将核心稳定性的理念引人竞技体育领域,成为运动员康复及体能训练的一部分重要内容。2012年,韩春远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核心稳定性“四亚系结构模型”,认为核心稳定性主要受神经、肌肉、骨骼韧带及呼吸调节等四大子系统的协同作用与整合,使核心区形成一个形似圆柱形的“钢体”,为运动员身体姿势与重心的稳定提供稳固的支撑,为肢体的发力建立支点、为力在运动链上的传递创造条件。

目前国内外学者及教练员们对核心力量的理解仍存在诸多的偏差和误解。国外学者大都简单地把核心稳定性等同于核心力量,认为核心稳定性训练就是核心力量训练的全部;也有的学者把核心力量等同于“躯干支撑力]。我国学者李海肖认为,核心力量除具有稳定重心、传导力量之外,还能主动发力。赵佳博士认为,核心力量包括稳定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是一种稳定人体重心和产生水平位移与旋转的力量 。

三、短道速滑常用力量训练方法

1.稳定性力量

根据肌肉在运动中的功能力量可以分为稳定性力量和爆发力力量。稳定性力量是指在运动中保持肢体稳定的肌肉力量。运动中的关节稳定性需要神经肌肉系统精密的控制与协调。人体某些肌肉具有特殊稳定的功能,主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及附着在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协同掌握控制运动关节的稳定性。短道速滑稳定性力量的加强有利于运动员在弯道时保持较高速度,为良好战术做准备,短道速滑稳定性力量主要集中在下肢股四头肌离心收缩训练的加强,臀大肌和臀中肌的加强训练。

2.爆发力力量

爆发型力量是指在一个爆发性的动作或一组强有力的动作过程中快速发力的能力,主要是指在短时间内肌肉快速收缩产生的最大力量。短道速滑运动员爆发力训练为运动员蹬冰较提供用力源泉,增加运动员节奏感。

3.专项力量

专项力量是指身体各部位肌肉在时间、空间特征上,严格符合专项竞技动作要求的肌肉收缩能力。也就是说,在动作结构、力量性质、肌肉收缩方式及动员肌肉多少等方面,都严格符合专项动作特点的肌肉收缩能力,即在专项动作模式下的力量能力。专项力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优劣,因为备受教练员重视。但专项力量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一般力量基础之上,如果一般力量水平较低,将影响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提高,甚至出现运动损伤。在现阶段的短道速滑专项能力训练上,训练方法还比较传统和保守,这些训练方法虽然可以稳步提高运动员基础力量能力,但由于短道速滑运动场地的特殊性和比赛过程中人体重心的相对不平衡性,传统专项训练不能良好的满足运动员冰上技术动作的需要,向传统专项力量训练提出更大的挑战。因此通过一些器械,如平衡球和瑞士球的训练,可以更好地帮助运动员在陆地更好地模仿冰上运动时所需要的专项技术能力。

4.力量耐力

力量耐力是指运动员在静力性工作中长时间保持相应强度的肌肉紧张或者在动力性工作中多次完成相应强度的肌肉收缩的能力。前者称为静力性力量,后者称为动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又包括最大力量耐力、快速力量耐力和长时间力量耐力。不同运动中,肌体对抗的阻力存在差异,因此力量耐力具有专项性。力量耐力对于短道速滑运动员显得尤为重要,运动员在比赛全程中身体重心低,屈膝、屈髋的幅度较大,躯干倾斜角也较大,运动员需要在保持低重心的基础上进行膝关节、踝关节蹬伸,对下肢和腹部肌肉力量的耐力应该相应提高。

三、结论与建议

1.短道速滑项目是一项体能为优势主导的运动项目,提高运动员体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2.短道速滑运动员的项目特征决定了运动员需要加强核心区的力量训练。

3.短道速滑運动员的爆发力和力量耐力是短道速滑运动员取胜的关键所在。

结语:

核心力量训练主要有体位模式训练和动作模式训练两个重要内容。其中,体位模式训练(即核心稳定性训练)是动作模式训练(即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的前提和基础。动作模式训练是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和重点,它更强调在专项动作模式下训练专项技术所需要的神经控制、肌肉力量与能量、身体平衡与协调及本体感觉等。

核心力量对核心肌群在稳定身体姿势和重心、产生和传递力量的基础上,以发展神经支配与控制能力、整体协调及本体感受性能力等为主要目的而表现出来的力量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耐力稳定性专项
《老人与海》读后感
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电网稳定性预测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游戏《穿越小树林》耐力跑教学设计
非线性多率离散时间系统零动态的稳定性
任意切换下的连续非线性切换系统的输入—状态稳定性分析
2017倍耐力年历由彼得·林德伯格掌镜
倍耐力亚太赛车产品销量六年内增幅达四倍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