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创新教法,发展思维能力

2017-12-21杨玉梅

神州·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独立性第二课堂结论

杨玉梅

思维是掌握知识过程中智力活动的核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也会相应的提高。那么我们应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巧设问题,指引思路,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过去,我们追求那种热热闹闹的“课堂问答式”,但由于老师的提问,停留在表面上(如: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学生只要在书上扫一眼就能回答上来,几乎不需要动脑筋。这样的提问,会使学生养成懒于动脑思考的坏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教会学生一个个答案,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其“所以然”;而这所以然,也不应是教师塞给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在获得知识过程中,去独立思考弄懂。因此,在课堂上,当学生的思维遇到困難时,应注意巧设问题,给学生指引思路。课堂设问,要切中要害,有一定的份量,学生需要进行一番思考,才能回答。有时一个问题提出来,一时没人回答,但是学生的思维却在积极的活动。这比那一呼百诺的热烈场面要好。学生正是在这样的思维过程中,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挑起争论,各抒已见,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在学生有了一定思维能力以后,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探索一个问题的多种答案,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独特见解,发挥自己独有的才能。

注意有目的地抓住时机挑起争论。在学生争论的时候,一般不加可否,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两派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而且各有各的根据。这时不仅让学生的求异思维沿着不同的道路发散,还要使学生的思维殊途同归,达到异中求同的目的。

在学生进行争论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一般是按这样的一个过程进行的:

1、经过对问题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把它有条理的表达出来。

2、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他们注意的听,而且要经过大脑的分析、比较,找出别人的结论和自己结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如果和自己的观点大部分一致,只是稍有不同或不足,应该对哪一点做些纠正或补充,使其完整。

4、如果意见完全不同,还要进一步分析别人的根据到底是哪里不能成立。

5、如果他的道理不能成立,我应该从哪个方面抓住哪个错误来驳斥他。

6、被驳斥的要把得来的信息迅速的分析、判断,得出新的结论,结果是,或放弃自己原来的意见,或继续反驳对方。

学生在上述思维过程中,大脑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他们要从各个方面为自己的论点找出根据。特别令人高兴的是,他们能够唤醒平日生活中无意观察获得的记忆材料,进行类比推理,推出新的结论,证明自己的论题,从而使自己的论证更具有说服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思维的逻辑性与敏捷性,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创设意境,启发想象,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薄弱,理解与记忆离不开具体的感性材料,形象的直观的内容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要常常利用挂图、实物,或者有感情的朗读,或者续写故事等多种方式,给学生创设一种意境,来启发学生想象。

四、第二课堂,开阔眼界,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以后,课堂这块小天地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我们便把这个积极性引向第二课堂,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学生在接受知识方面还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那就是第二课堂,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可以接触大量的知识,一旦需要,便奔涌而出。如果说,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在老师铺好的轨道上前进,有一定的服从性,那么,在第二课堂里,学生的思维,则有相对的独立性。学生可以不受老师问题的约束,兴致勃勃的去探索,去得出自己的结论,也许,有时他们的结论并不一定对,但只要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他们会不断修正、补充自己的结论,从而也不断修正、补充了自己的知识系统。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赞科夫说:“如果真正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广阔了。”这段话不仅指明第二课堂在丰富学生知识方面的作用,而且指出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会在第二课堂中得到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独立性第二课堂结论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独立品格培养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做最好的自己
结论
成长课堂
关于事件独立性的两种判断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