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小学生有效的数学思考之浅见

2017-12-21袁秀芳

神州·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数学思考小学生思维

袁秀芳

摘要:数学思考,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核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就成为数学课堂中教师最棘手的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数学思考呢?笔者认为:锤炼“读”的习惯,提高“问”的质量,把握“思”的时机,感悟“画”的巧妙是激发学生数学思考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考;思维;有效

《2011年版课标解读》中说:数学思考才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其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问题解决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越来越成为数学课堂中教师最棘手的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锤炼“读”的抑扬顿挫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不再是语言学科的专利,已逐渐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但真正能落实数学的阅读的,为数并不多。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了读的重要性。

[片段回放]

(1)有4 排桌子,每排有5张,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2)有2排桌子,一排有5张,另一排有4张,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1、初读知题意

师:请同学们大声读题,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1:两道题都在说桌子的事。

生2:我发现两道题的问题一样,条件不一样。

2、再读悟不同

师:你认为哪不一样?用笔圈出不一样的关键词 ?

生:“每排”、“一排”、“另一排”

师:为什么这些词很关键?你是怎样理解每排5张的?

生1:每排5张,就是一排有5张。

生2:“每排”和“一排”有不同,第一小题的“每排”是一共有4排,这4排的桌子数相同,都是5张。而第二小题的“一排”是指这排桌子有5张,“另一排”和这一排桌子的数量不一样有4张。

3、品读明策略

师:再来读这道题,关键词要重读,仔细品味一下,你又读出了什么?

生1:我们可以画示意图来表示,会更容易说清楚。

生2:第一小题就是求4个5用乘法计算。第二小题,是求4和5的和,用加法计算。

生3:第一小题可以用乘法计算,也可以用加法计算。第二小题只能用加法计算。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让学生经历了不同层次的读。在初读中,感知题意,梳理信息。

二、提高“问”的思维含量

课改强调师生互动和对话,而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课堂中精心设计的问题,力求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1、为促进学生的理解而巧问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術,优秀的课堂提问总是能够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核心,特别是课堂的重难点,总是他们设计问题的立足点。

[案例描述](见上表)

问:哪个队赢了?为什么?

(49+44+47+10)÷4=45(下)

问:算式中45下谁踢的?

(52+40+41+43+44)÷5=44(下)

问:算式中两个“44下”意思一样吗?

上述片段中,教师并没有满足计算出平均数的结果,而是紧紧抓住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进而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2、在思维的障碍处追问

如果说,教学中的设问能够启发学生的观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那么,教师在学生的思维障碍处就某一问题追问,可以引发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例如在让学生学用直尺度量物体长度时,提出“直尺上0到5是几厘米?4到几是1厘米?破尺子还能用吗?”一系列问题,拓展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所在。

3、在整体设计中有层次的问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着眼于揭示问题的实质,同时还应该考虑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活动经验。

三、把握“思”的有效时机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积极地数学思考,而适时把握学生思考的有效时机,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关键。

1、在操作中思考

新课标提出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操作和思考是一 对孪生姐妹,让学生的操作成为他们思考的感性支撑,挖掘学生操作背后的思考,从而学会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操作后的思考。

2、在争辩中的思考

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有质疑、交流、思考,还应该有争辩。争辩是思维最好的触媒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困惑点制造认知冲突。教师抛出问题,对学生的回答,故不作评价,而是引导学生进入思考和辩论阶段,让学生辩得不可开交,在争论中辩理,理越辩越明,思越辩越清。

3、在错误中思考

教学中有不少易错点容易诱发一些错误,这些易错点既有知识层面的,也有思维层面的,如果在教学时,先提醒学生注意,学生反而会忽略,或者直接告诉给学生,则很难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而有意识的抓住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发学生产生激烈的认知冲突,在思考交流中揭示数学的本质。

四、感悟“画”的妙不可言

数形结合既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如果能经常鼓励学生把一些实际问题用图的形式画出来,学生在把文字转化成示意图的过程中,充分理解题意,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把图转化为算式。就会化抽象为形象,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开辟一条捷径。

总之,虽然我们并没有专门的“数学思考”课,但是只要在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设“思”的情境,挖掘“思”的源泉,关注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重视学生数学思考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一定会持续发展,我们的数学课堂也一定会因学生的思考而精彩无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2011。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师生互动共同创建有效课堂.吴正宪,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思考小学生思维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数学课堂中的快乐元素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对初中文言文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