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备学生

2017-12-21张成芹刘明

神州·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课程课程数学

张成芹 刘明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高质量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而备课是教师取得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所谓备课,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做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备学生是核心环节,备学生的工作效果对于备课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备学生的必要性当前,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课程的实施要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备课中首先要备学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明确指出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做好准备。无论从课程的设计,还是从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一切都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备课是教师完成课程任务、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步骤之一,是将理想的课程和文本的课程,通过教师个人的理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最终转变为学生所学的课程。如果教师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那么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构思课堂教学环节时,就会不仅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现实目标,而且关注学生发展的长期目标。

2.“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由教学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而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为此,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的以及结论是如何运用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学生个体差异客观存在”的需要

学生智商、情商等因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每位学生都有其自身优势,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想看待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索不同层次的潜质。教师要做到尊重差异和承认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备课中要利用多种反馈渠道,积极创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的条件和情境,尽可能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各有所长,应注重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如何备学生学生的现实状况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备课活动中,备学生主要围绕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知识现状、生活背景、情感因素和身心特征等内容展开的。

1.研究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学生原有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对他进一步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备课要根据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学生认知活动能力,注重从知识的整体入手。例如,在高中的开始阶段,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认知基础上进入高中数学的学习,认知特点可概括为“具体——抽象——概括”,我们在备课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

2.研究学生的知识现状

要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现状,这对备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起始阶段,即新生的入学阶段,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在数学方面的知识基础差异很大,对各部分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同,这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有重要影响。教师应把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对每位学生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个综合研究,然后仔细分析,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设计打下基础。在平时的每次单元检查后,也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普遍问题要重点指导,个别问题要个别辅导。

3.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

学生的生活背景包括学生的经历、经验,思想和生活状况,每位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经历都会不同,进而形成的对社会、对学习的观点和态度也会很大不同,这些背景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起著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学习要讲背景,讲应用。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总有它的现实或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因此,新概念的引入中都应特别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发展的背景和数学发展历史上的背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4.研究学生的情感因素和身心特征

教育的对象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人,而且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更广,社会交往更频繁,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速。思维能力更加成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但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认识问题不准确、不深刻,有时带有片面性。教师要采用多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情感的和心理上的。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要充分尊重他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心理疏导,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高中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逻辑思维的严谨和美感都在对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求真务实的品质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的人文价值在培养创新人格,进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更为重要,充分发挥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三、备课中怎样获取学生信息

备好一节课,不仅需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环节,更要以人为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表现在备课中就是必须更多地研究学生。

1.从研究学生的实际状态中获取信息,作为教学的起点

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我们就必须把握教学的真实起点。

2.从学生的个别差异中获取信息,进而设计不同的要求在倡导个性化、尊重多元化的当今时代,我们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细心观察并充分估计,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

3.预测学生学习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有备无患

在备课中,获取学生信息的渠道非常多,不仅与学科特征有关,而且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连。预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备课的重要内容。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程课程数学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自行车的发明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