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情·知教学”理论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策略

2017-12-21王晓婷

神州·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想象课文文章

王晓婷

冷冉先生在八十年代提出的“情·知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当是“认知与情感辨证统一的过程”,“情·知教学”理论的提出推翻了传统教学中将非智力因素中的兴趣、信心视作认知教学的辅助手段,从而将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提升到与智力因素并行的轨道中来。这就使得学生学习过程成为人的认知能力与情性状态的互动过程。这一理念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和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与当前课程改革的理念同样具有高度一致性。为使“情·知教学”理论切实落实到语文教学中来,近期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在“情·知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如何贯彻落实“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已达到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重朗读训练

“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阅渎教学应以读为本。长崔峦先生就曾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一)强化朗读的期待

“不同的同学读这一自然段,读法是可以不同的。像老师这样性格豪爽的同学可以这样亮开嗓门比较激昂地读(示范),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这样轻轻地比较深沉地读(又示范)。只要把感情表达出来,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请大家自由读。”特级教师窦桂梅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葡萄沟》中描写秋天美景的那个自然段的。这种释放个性的指导强化了学生朗读的期待,满足了他们创新性朗读的需要,学生自然读得兴味盎然,眉飞色舞。

(二)注重朗读形式选择多元化

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能把课堂装点得异彩纷呈,能够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证明: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三)优化朗读的评价

课堂中的朗读评价实质就是促进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朗读既是目标,也是方法,所以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帮助学生读出文章意境,读出情味。

朗读评价除了体现激励性,更要体现指导性。以《匆匆》的朗读指导为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教师指导时先整体把握文章的基调,通过学习学生们明确了文段中弥漫着的无奈和留恋,朗读时应是低沉忧伤的。然后再通过重音、停顿、语速等来对学生做具体的指导。一番训练下来之后,学生们的阅读表现力提高很大。

二、重读写结合

(一)为写好作文而进行的阅读教学

写作能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产生创造性阅读结果。为写好作文而进行的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把文章的精彩词语、所运用的写作技巧、风格等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吸收文本中语言与精神营养的同时,富有灵性的奇思妙想就会即时产生。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民风民俗。为给习作打好基础,在教授《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我着重对文章写作手法做了详细的渗透分析。比如:课文是怎样写得详略得当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的主要视角在哪?……在这样有针对性的分析后,我欣然发现学生们在习作时不在茫然无措,效率很高。

(二)与改写、缩写、续写、仿写、扩写等训练相结合的阅读教学

改写、缩写、续写是作文常规训练项目之一,在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或续写时,其思维的概括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经常进行这些训练。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课文中的排比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教师相机安排学生仿写,有学生答道:“家乡的小溪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河底的鹅卵石;家乡的小溪流的真急啊,急得旋起了无数的漩涡;家乡的小溪真甜啊,甜得悠悠地钻进人们心里,滋养着人们的心田。”这样的训练不仅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及情感的理解。

三、重想象创新

(一)课题处想象,激起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想象时,要注意调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种期待,这样能能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如在教授《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某教师在揭示课题时,做了这样的引导:从课题来看,课文可能会写一些什么内容?同学们围繞课题思考了一会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在恰到好处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再读课文,观看视听课件,这样学生们精神格外集中,课堂氛围也很活跃。

(二)空白处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作品,由于作者构思立意、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有些文章出于需要,往往对某些次要内容写得十分简略,有的地方甚至省略不写。如果引导学生恰到好处地对这样的空白处进行填补,这将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如《黄山奇石》一文中根据黄山岩石名形相似的“奇”,通过“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等石的具体描写,突出很有趣。其他奇石,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一笔带过,形成空白。我们可引导学生紧扣“奇形怪状”,抓住岩石的名字,发挥想象力,分别说说这三块略写的岩石的样子。模仿前文描写的句式手法,把这三块岩石具体写下来。然后要求学生改写课文,把这三块岩石作为详写的内容,把原文中详写的四组岩石作为略写,开头结尾不变,进行更高层次的训练。

(三)结尾处想象,张扬阅读个性。

有的文章,故事情节比较强,读完之后往往意犹未尽,在这时,正是引导学生根据情节展开想象的好时机。我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在教授《赤壁之战》一课后,设计了这样两个想象题:①赤壁之战后,周瑜在庆功宴上会如何发言?②曹操会怎样总结这次战败的教训?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各小组纷纷讨论,发言踊跃。同学们富有个性的发言,让在场的老师纷纷称赞。

重朗读训练、重读写结合、重想象创新,我相信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切实贯彻这几点策略,我们的语文课堂会更活跃、更具吸引力同时也更有效。endprint

猜你喜欢

想象课文文章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