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要养成教育探究
2017-12-21左旭峰
左旭峰
摘要:虽然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只要教师积年累月的用恰当的方法引导、训练,凭借数学课堂这个强有利的阵地,必然会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学生中开花结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养成教育;探究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除了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外,还必须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也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是提高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我在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知人善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育的问题,实质是人的问题,一切为了人,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作为教师应以育人为已任,不仅要教好知识,成为“经师”,而且要成为学生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导者,成为“人师”,做到知人善教.
1尊重之情—关心每个孩子的成长
每个孩子,身材相貌会有美有丑,智商有高有低,但人的尊重需求,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应是一个公正的法官,对每个学生都是等同的,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每
个孩子的心田.“虚弱的禾苗”更需要阳光雨露.尊重全体学生的关健,在于能否面向所有的中等生、“学困生”,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学困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过上幸福的校园生活,使学困生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蒙发上进的心理.
2责任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可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现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比例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方法的技巧美;数学形体的对称美;数学习题的趣味美.我曾经编了一组题,让学生讨论这些题的算法巧在哪里,学生试做后分组讨论并总结出速算方法,这种形式的练习,充分体现了数学方法的“技巧美”.(1)125×16+38(2)2.4×8.3+2.4×1.7=125×8×2+38=2.4×8.3+2.4×1.7=2000+38=2.4×(8.3+1.7)=2038=24(3)8.4÷(12-5)×(1.5+0.4-3.75)=8.4÷(12-5)×0=0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尽量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数学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例如:教学“数的认识”时,让学生数一数全班有几个组?每组几人?男生有多少人?再帮老师数数校园里有几棵白杨树?再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教室的长、宽、高,并让学生计算出粉刷教室墙壁的面积和所需涂料数量.这样随着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到数学很有趣,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保持和发展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3宽容之情———正视学生出现的错误
作为数学老师,要主动接近学生,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沟通.利用作业批语传送教师的期待,是师生沟通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许多数学教师最头痛的,莫過于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做家庭作业.今天他说:“没带”;明天他说:“忘了”;后天他说:“语文作业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果学生没做家庭作业,我便在他的作业本写上:“小x,昨天的家庭作业怎么没做?是不会,还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家里有什么事情?还是……,你能告诉我吗?让我来帮助你!”亲切鼓励的话出自老师肺腑,沟通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情感,学生把老师对他的鼓励化作行动.师生双方都乐于接受对方信息,师生的情感相互促进.对待学生的优点,我们要用“放大镜”;对待学生的缺点,要用“缩小镜”,真正地以宽容的态度处理学生的错误.有的错误,学生是会一犯再犯的;有的学生是会偏偏在你强调不可抄错数后,把“365”写成“356”,教师要允许学生的错误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的,他们毕竟还是孩子。
二、知人善教,培养学生乐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想学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课堂氛围的直接创造者,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数学特有的美感和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魅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心求通面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的良好数学课堂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愿意探求数学问题的情感.
2大胆放手,展开思维空间,使学生乐学
在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尽量大的空间范围去思考问题,发挥潜在的智能,表现自己的才能.如教学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一课时,有一题是25×16,大部分学生想到把其中的一个数拆成两个数要简便:(1)25×16=5×(5×16)=5×80=400;(2)25×16=(25×4)×4 =100×4=400;(3)25×16=(25×2)×8=50×8= 400可是这时突然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还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是:(4)25×16 =(5×4)×(5×4)=20×20=400教师对这名学生的新发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尝到了“创造”的乐趣和喜悦。
3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会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去想象、去思考,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来探讨,使学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在探究与争论中学会认识事物、探究知识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有意思,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此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了长6米、宽4米的房间里铺地毯,商店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的说“买1米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2米,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久而久之将会养成善问、会学的思维品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情促思,使课堂气氛显得生动活泼,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结语: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乐观的、探究式的活动,但要给学生养成这种学习习惯,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寻求不同的方式方法,知人善教,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开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的、创造性地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能力才会得到有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养成,教师的教学才真正达到了知人善教,启智求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管永才,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渗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2).
[2]陈惠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融入的断想[J],中国德育,201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