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探析

2017-12-21鲁刚玉

速读·中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鲁刚玉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新型教学方法,小学数学中的问题解决方法得到很多人的关注。问题解决就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运用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解决来自数学学科本身的问题,或者是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生产实际中的数学问题。问题解决教学法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目前很多教师重点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此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各个学科教学普遍提倡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当中,我国也明确提出了要重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学生的主体行为、训练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造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自信

新课程标准提倡情境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身边丰富的问题资源,积极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展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的选材更加方便,可以利用的信息数据范围增大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些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运用合适的方式在学生面前展示这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自行发现问题,提取有关信息。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已有数学知识,不断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例如在学习“认识分数”时,教材当中利用平均分一个苹果的问题来讲解,提示学生依据平时生活经验想到“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一人分到半个苹果”。传统教学方法常常在这时就提出1/2的意义和读法、写法,这样的问题设计没有照顾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创造性,也没有表现出数学符号的优越性。其实在实际生活中,“一半”这个概念学生们早已运用在口头语中,只是没有意识到用什么符号进行表示。教材要根据这种情况,让学生自己考虑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一半”。学生们在考虑时,就会认识到原来学过的数学知识已经不够用了,要用新型方法来表示“一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想象,创造符号来表示“一半”。在学生们讨论过后,教师再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1/2的表示形式,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体会1/2这种表示方法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符号的重要性。

2教师将数学问题解决的观念与实践相统一

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不能把问题解决教学法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时还不能有效实施。很多教师认为,问题教学法的模式还算清晰,但过于理想化,和教学实际不相符合,运用起来较为困难。事实上,教师的理论知识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教师通过自身的培训和学习获得的,这种理论教师可以意识到,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知识的影响,产生新变化。另一种知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到的,虽然教师自己不易察觉,但却可以对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在受到外界影响时,不易产生变化,只受自己文化知识的影响较大。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人只要接受了数学教学新方法,就会主动应用于自己的教学活动当中,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认识到,问题教学法注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具有指导作用,提倡合作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指导,保证学生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关注研究结果,并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与学习态度。

3教学中重视创造问题情境

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吃透教材,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建造富有情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具有数学趣味的问题情境,可以在实际教学时,利用播放动画、创造场景、真实生活事件、童话故事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问题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不同,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解决的关键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生的各种意识还没有发展完全,依然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刚刚具有自我意识,只有利用外部力量,才能主导他们的行为,独立性较差,只有在教师的督促和帮助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他们的思想意识常常受他人的影响,缺乏主见和判断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不是指的把学生当作知识储存的容器,把数学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担任指导和协助角色。教师的引导要恰到好处,要做到科学合理,既不要超前,也不要落后。

4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策略,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都要根据已有的数学认知情况,利用认知体验,认真思考解决办法,合理利用解决策略。在解决问题时,要激励正确的思维进程,排除多余的干扰信息,要及时纠正思维过程中的错误认识,正确的认知可以迅速排除干扰信息,所以导致学生思考問题的速度不同,问题解决的办法也有优劣之分,理解数学概念也有深刻和浅薄的区别,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差异。

5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指的是:人们通过自身的数学学习过程,得到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品质等方面的素质和修养。数学素养是学生在已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重新感悟、理解、思考和体验新知识的结果。数学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不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得到。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学生为了得到正确的问题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正确的办法独立解决问题和进行具体操作,使自己的情感和意志也必须参与其中。这样,在数学学习之中,不但得到了数学知识和解决办法,思想感情也经历了很多变化,数学能力和思想感情同时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6结语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问题意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而且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习当中主动探索,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也给教师提供了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激励广大教师去研究和探索,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J].青年与社会,2012(2).

[2]陈小丽.关注差异,进行多元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263-264.

[3]赵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卞动探究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207-209.endprint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当代网络音乐的困境与突破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银行业风险简述及对策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