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美课堂”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2017-12-21陈丹娜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1期
关键词:讲座活动课堂教学

陈丹娜

2016年3月,我有幸参加了江西南昌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优质课堂观摩活动,在这两天的时间里,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赵震、贲友林、罗鸣亮、薛铮、张齐华以及强震球几位教师的展示课及讲座,感觉受益匪浅,吴正宪教师的沉稳,赵震、贲友林、罗鸣亮教师的幽默,以及其他教师扎实的文化功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他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

在短短的两天内,我观摩了七节课并听了教师的精彩互动以及讲座,充分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课堂上,学生不仅有条有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想法,还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相互接纳和欣赏,相互交流和合作,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解决各类问题策略,也让我真切地感到了一个充满活动的课堂。

老师们的讲座给我们触动很大,他们说,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是备课,首先要从精神上,从思想高度重视,其次才是从物质上,行动上“备课”,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保障,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课堂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色,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想每个教师都想把这点做好,只是在实际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这就要求我们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上课的老师能注重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每堂课的教学互动模式多样,激起了同学对学习的兴趣,在这两天的听课中,我注意到每个教师都在课前与学生进行简单沟通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课前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我们深刻认识到;在课堂上,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地 ,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太容易又没意义,这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活动要为内容服务

组织课堂活动对于教师来讲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组织的不好就是一个混乱的场面,完全起不到任何效果,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可参与,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他们对学习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在学习能力上的表现也不同,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并积极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们尽量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发展,把活动的设计拉进了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持久。

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在几位教师的讲座中,没有什么难懂的理论,没有什么华丽的表述,他们用最平实的语言,最容易让我们接受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最直接的信息,让我们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更易于把握知识的要点,听课学习中,除去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

(1)学习他们敬业精神。在课堂听课活动上,教师教态都十分规范,课堂组织紧张有序,当堂训练扎实而有效而且各个教师的课堂都具有鲜明的特色。敬业精神已经在教师身上得到完美展现,他们一定是做出了艰辛的努力,才会有今天的收获,敬业本质上就是工作观,他们的工作观值得我们学习。

(2)學习他们高效的自主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必须自主、合作、探究、体验,这一点在这次“和美课堂”中体现得十分到位,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已经为他们自己的行动,让学生学会了合作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

(3)学习他们对学生的态度。倾听,能使学生感受到关注,教师的上课应该随着学生的状态而调整改进,这样课堂才会有生命的活力,尊重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教师要承认差异,承认个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两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感受很多,收获很多,以后,我会努力向名师们看齐,对自己严格要求,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步一步,一点一点的进步去学习,多做笔记,不断的提高自己,更上一个新的台阶。endprint

猜你喜欢

讲座活动课堂教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