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7-12-21尚绍琼
尚绍琼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使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材料数学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凸显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学习的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教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然而怎样的数学教学或者学习,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呢?
一、数学教学内容尽量生活化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多創设生活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实际,既以“教材为本”,又得灵活处理,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尤其是小学,少年儿童亲身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他们的直接经验。这些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活、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数学教学,在教学“数”这一知识的时候,我们设计一节“我们身边的数”这样一堂课,专门作为一节实践活动来进行教学,根据现在家家都有电话这一实际,通过说家里电话号码每一位数字,电话号码一共多少个数字(座机电话、手机等),记、写电话号码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也比较容易的达成了“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这一课堂教学目标。特别是通过电话号码的认识与学习,让学生认识数字、记录与分析数字,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了数学的真正价值,也提高了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二、数学教学方法手段力求生活化
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学习也由存储型向探究型变革,由僵硬式转为开放式。从教学方法看,要重视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从教学手段看,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例如,教学“面积含义”时就可以结合身边实际这样处理:
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教师举起一本书)它的表面在哪里?你能指一指吗?
文具盒表面呢?课桌表面呢?你感觉到它们有大小吗?请你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
(学生分小组提前准备好树叶、橘子等)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比较说一说哪个物体的表面大,哪个物体的表面小。然后开展“剥橘子”比赛,选择剥得最快的两位同学的橘子皮进行实物投影,比较它们的表面,谁大谁小。
这样的教学并没有采用花哨的课件,而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体会面是有大小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每样东西都可以将它的表面找出来,并且都有大有小。从而让学生充分感知,建立起“面”的直观形象,教师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就引出了“面”的概念,这种恰当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得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课堂上生活化情景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提高。例如,在五年级数学下册中我们会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在解释这两个概念时可以用生活中的物品作为例子,冰箱放在屋内占据空间的大小就是冰箱的体积,而里边所能容纳东西的空间则是冰箱的容积,借用同一事物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关系和区别。学生对冰箱并不陌生,这样的直观讲解能够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会得心应手。
三、数学作业设计多些生活化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由此可知,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的第一重要要,学是为了用。但是由于每天的数学课堂时间非常有限,所以作业就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应用、创新的广阔天地。我们每教学一个知识点,除了完成教材编撰的练习,应该自己编一些密切联系生活的应用题目,让学生练习体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基本都能找到它的原型。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可以测自己和父母的身高,测量从家到学校的路程;认识了人民币可以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所需要的东西;学习了计算图形面积可以算一算自己家里的面积,所用瓷砖块数等……再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让学生搜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小孩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自家用水是否合理,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等。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不再封闭,越发精彩纷呈。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和“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设计生活化。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以及门窗和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
实践证明,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从多方面的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数学,真切感受到“数学是来自生活”的,从而更加地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陈文图.《小学教学参考》,2013(1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