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算用结合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7-12-21陈珍珍
陈珍珍
【摘 要】计算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计算教学要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为了实施算用结合,笔者以情境体验、呈现方法、突出练习三个方面来论述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算用结合;小学数学;有效策略
计算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部分;反过来,在教学中,如果为了计算而计算、为了算理而教算理,那么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就缺少必要的物质基础,难以在现实语言的支撑中感悟算理。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必须与解决问题的应用相结合,在具体的情境的解决中展开计算教学。那么我们在具体的计算教学中,如何实施“算用结合”的有效教学?笔者以四下“小数加、减法”为例,谈谈“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情境体验,感受“算用”价值
案例一:
1.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比如,在你们的身边就有数学信息,谁说一下:你的数学书多少一本?语文书呢?还有其他书的价钱呢?
2.生汇报各种书的价钱,师有选择地板书:语文6.49元、数学4.95元,老师提供信息:本子:2元5角。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用算式表示。(板书:语+数、语—数、语+本子……)
4.从学生在列算式的角度,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用加、减法?看来小数加、减法意义和整数加、减法意义是一样的。……
说明: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在情境应用的冲突中引发思考、在应用情境的体验中引发数学问题。所以在引入环节,我的目的是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通过用“元、角、分”的生活经验对小数点对齐的理解;通过方法经验对相同数位对齐的理解;通过运用情境的体验对小数加减法意义的理解;通过不同小数位数的计算碰撞出教学难点)来创设“算用”情境。本案例中以简洁、简单、真实、朴实的生活情境,以学生信手捏来的数学素材(说说各种教科书的价格)、以及我有目的呈现的本子价格(2元5角)作为新课展开的信息资源,这样的处理既能让学生在整合“算用”信息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更能体现我的教学意图:①唤醒学生在平时极其“普通”的购书情境,他们才会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生活意义;②唤醒学生已有对小数加减法的知识经验,他们才会真正体验“为什么小数点对齐”(因为元对元、角对角、分对分),从而丰富“相同数位对齐”的真正意义;③给出小数位数不同的差异信息,才能激起“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的矛盾冲突),从而在用信息之中感受“算用”价值。
二、呈现算用方法,突显算用过程
案例二:
1.独立思考:先请大家思考一下,该怎样计算出这些答案?(板书:列竖式)。
2.独立尝试: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算式做在白纸上。
3.展示交流。在生生互评时要注意几个关键句:
①问生是怎样列竖式的?(板书:小数点对齐)
②问生是怎样计算?
③为什么相同数位才能相加?(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④怎样相同数位就对齐?
⑤相同数位对齐后从哪位算起?
4.师生一起总结计算方法和算理。
5.拓展:刚才大家已经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那么,林老师带20元钱去买一本数学书,还剩下多少元?谁会列算式?(板书:20-4.95)
6.请学生上来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白纸上。
7.让学生评价这位学生做的情况。
8.师:那么,我要想知道这位学生算的对不对?我们可以通过什么的方法进行验算?有不同的方法吗?(板书:20-15.05;15.05+4.95)
说明:注重对文本意图中关键词“相同数位对齐”的教学,通过各种途径把这一教学重点真正丰满起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从以下几个层次入手,把这句算理丰厚起来。①在学生的计算反馈中,让列竖式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列竖式的;②让口算的学生说说自己在计算中注意到什么;③让选择“4.95+2元5角”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他们说:“我是元对元、角对角、分对分)——这就是利用学生的购物时的生活情境;④让选择“4.95+2.5”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相同数位对齐;⑤让学生在选择教师给出的问题情境(20-4.95)中真正体验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时上来板演的学生在列竖式中只把20和4对齐,当然这样的写法是正确的,然后我让其他学生补充,他们说到:“为了使计算不麻烦,更清楚,可以根据小数性质把20写成20.00”,我对学生的不同处理都给与了充分的肯定)——这就是利用学生知识结构;⑥让学生在验算“15.05+4.95”时,又让他们自己说出了“得数末尾零的处理方法”——这就是利用学生在计算时的方法结构。
三、重视算用练习,形成算用模型
案例三:
1.层次一:
口算:0.26+0.14=( );2-1.8=( );
0.57+0.3=( );11.8-1.8=( )
2.层次二:
购书问题:出示:《童话大王》:每本6.56元。
《数学小成语》:每本1.93元。
《数学小故事》:每本4.37元。
问题:①小明有7元钱,最多只能买哪两本书?
②小刚有7元5角钱,他买哪一本书后剩下最少钱?
谁还会提出其它问题?
(预设:当学生提到加减混合或连加、连减时,老师引申到下节课)。
3.机动:做书本中的练习或提一些生活中的小数加、减法的问题。
说明:面对这么“简单”的教学内容,我们要让学生的思维过程真正“厚实”起来,要让学生在“简单”之中挖掘“不简单”的数学思维。所以,我在这节课中为了避免知识点推进时的苍白无力,始终以学生的思维提升为设计自己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在自己的发现、尝试、矛盾、碰撞、交流、回忆等过程中去摄取各自的数学经验、去交换各自的数学思考、去运用各自的数学能力,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
在巩固环节,仍然以學生的思维碰撞为教学理念;以学生的优化思维为教学思想。所以,我把这节课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数位对齐、得数末尾处理、不同小数位数、列竖式思想的“无声语言”抽象等)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口算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有效处理(更为出彩的是有位学生说自己在脑子里已经有了相同数位对齐的竖式结构);在面对各种综合性问题进行有价值的行为处理,从而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同伴交流、同伴互辩、同伴补充之中得以逐渐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