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语言魅力
2017-12-21金炼
【摘 要】叶圣陶先生《苏州园林》的语言极其简练、生动、准确,学习本课如果只停留于简单把握说明文的特征,便觉得浪费了先生的美意。所以,品析精巧的思路,精致的语言,精微的设计,也是学习说明文难得的邂逅。
【关键词】完美的图画;语言的魅力;鉴赏评论;环环相扣
这学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有幸的是我进入了第二轮的上课环节,遗憾的是就此止步未能晋级。这次比赛上课的篇目是人教版八上葉圣陶先生的名篇《苏州园林》,那天只有一个晚上的备课时间,为了上好课,我冥思苦想准备到凌晨1:30。但是第二天上完课后,还是深感有很多不足,一直心有不甘,经过平静地思考分析,反思如下:
《苏州园林》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文章抓住了苏州园林的特征“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进行说明,而且语言极其简练、生动、准确。如何在一节课中既能让学生把握说明文的特征,又能切身感受叶圣陶先生语言的魅力是我处理本课的重点。
在《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中,我先用摄影集《苏州园林》导入,让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美有直观感受,并且介绍文章背景——本文是叶圣陶为摄影集《苏州园林》作的序。生词学习环节,我是投影出带有生词的文中的句子,这样既可以达到检测、学习的目的,又可以加深记忆、促进理解。研读文本环节,我是提出先读一句“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抓住“鉴赏”二字来做文章,本文也是围绕“鉴赏”这一线索来行文的。第一步,找出核心的鉴赏评论:浏览课文,试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特征的词语(句子、段落),并且分析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说明这一特征的?第二步,分析文章的鉴赏顺序:课文3—9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第三步,仿照第2段中四个“讲究”,概括7—9段主要内容。第四步,品析文中一处鉴赏:课文第4段是如何具体体现苏州园林特征的,请抓住具体的词、句分析。第五步,分析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对常用说明方法做一个归纳。
其中第四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因为初二的学生接受说明文知识并不多,对说明方法把握不准,所以一开始就本着淡化文体的思路,因此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找能够体现“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来构成完美的图画”语句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魅力本是这课设计中凸显的一个特点,目的是能够把课本挖掘的深些,让学生的思想深度得以提高。练笔也紧扣本节课讲授的重点,这样处理力争达到环环相扣的目的。
自己认为这堂课的收获,首先教学设计中要实现的几个目标基本达到;其次学生对文本的把握比较到位,有些精彩发言出乎我的意料;但同时从本节课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的诸多不足,首先是对文本深度的挖掘不够到位,对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处理的还不够自如,像部分学生不跟随老师的提问走,自己对此驾驭能力不够强;其次学生回答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在引导点拨这一块做得还不够。
在公开课上讲说明文是第一次尝试,虽然在准备过程中付出很多,但收获也颇丰。首先是自己对如何把握说明文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尤其是在查阅资料过程中不同的设计打开了自己备课的思路,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其次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尊重学生个性阅读的重要性,有着生命活力的课堂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有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课备得充分了,驾驭课堂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如果在备“学生”方面考虑的周全些,课堂出现的问题自然就会少很多;另外一些授课基本功还有待继续加强。再有一点不足就是学生的想象力,还有待于培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学生终身受益,也是语文老师责无旁贷的。
总之这次“基本功大赛”让我发现自身的问题不足,也让我开始探索语文课堂的功能性。“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在此基础上不懈“求索”,让我的语文课堂能有春之绚丽,夏之激越,秋之丰硕,冬之蕴蓄!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苏州园林》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07年3月第二版
[2]程大琥.《说明文及中学说明文的教学——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学习札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1984(1):78-82
【作者简介】
姓名:金炼,出生年月:1980.10,籍贯:安徽安庆,工作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教二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
(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