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物流的影响分析

2017-12-21黄寒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国际物流发展对策一带一路

黄寒

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CGL002);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项目(2015A001)

中图分类號:F51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会带来亚欧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也会对国际物流业形成重大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物流业的正面、负面影响,提出发展国际物流业的战略对策,以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一带一路” 国际物流 影响 发展对策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物流关系分析

(一)概念介绍

“一带一路”倡议。为了促进国内经济的更好发展,在中共中央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于2013年正式确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蓝图,简称“一带一路”倡议。希望通过该倡议深化改革、加大对外开放,通过与沿线各国互通互联来寻求更多的经济发展物理空间和时间空间,最终实现中国与沿线各国经济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人类经济增长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国际物流。国际物流就是传统某一国家(区域)内物流业的范围拓宽,逐渐将物流发展到各个主权国家之间的货物、商品乃至服务的流通,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通过各种运输工具,促使货物实现流通活动的总称。国际物流由各种物流基础设备、专业人才、基础交通建设以及各种货物流通构成。

(二)关系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的各个主要国家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济总体量合计约26万亿美元、人口总计44亿左右,分别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30%和总人口的62%。沿线各国作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整体处于经济上升期,与其展开合作将对国内和当地经济长期发展有利。归根结底,“一带一路”倡议,是为经济发展而服务的。

从物流来看,严格意义上物流本身是经济“身体”的一个“零件”,物流在经济的发展中有利于引导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快速高效的物流可以有效降低经济运行中的各种交易成本,同时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移动平台和丰富的经济结构等。国际物流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该倡议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离不开“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经济发展、政府政策及基础设施等。“一带一路”倡议在带来巨大市场潜力的同时带来的是巨大国际物流需求。国际物流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同发展需要将亚太与欧洲紧密联系,通过发达的交通运输基础线路,实现互通互联。当然“一带一路”倡议衍生出的巨大国际物流需求,势必对我国国际物流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需要仔细对待。

“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物流业的影响分析

(一)正面影响:推动国际物流业蓬勃发展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广阔市场前景,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根据IMF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可了解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总体量合计约26万亿美元、人口总计44亿左右,分别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30%和总人口的62%。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区域)资源丰富,与中国合作不断深入。早在2012年,中国与印度的双边贸易额就高达800亿美元,两国希望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500亿美元;中国与巴基斯坦目前贸易额200亿美元不到,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巴经济走廊、中缅孟印经济走廊的建设将加快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催生出巨大的国际物流需求。

当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14个邻国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也是这些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近10年以来,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平均每年高达近3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近20%,这些都离不开国际物流业,同时也带动了物流业的需求。随着国内对外开放的加速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力推进,预计2016-2020年国内整体对外进口需求将高达10万亿美元,对境外的各种直接投资也将高达5000-8000亿美元。这些国家经济正处于上升通道,当地各种基建水平低下,都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国与沿线各国的贸易、投资都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度,随之而来的则是国际物流需求的释放,“一带一路”倡议原本就基于物流规划而设计的。目前,中国政府及沿线各国对国际物流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来自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投入及支持。比如,安徽作为“一带一路”的衔接关键点,为了更好的衔接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安徽的发展,率先开通了链接欧亚大陆的货运专列。可见,“一带一路”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发展,也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空间。

第二,物流企业跨国经营的新时代随之而来。当前,有关企业的跨国经验丰富,物流企业中不乏佼佼者,比如UPS、联邦快递、DHL等全球性的知名快递公司,经营范围已拓至世界各个角落。目前来看,国内众多物流企业在互联网经济大浪潮中虽孵化出了如顺丰这样的巨头物流公司,但它们基本很少涉及国际业务、缺少跨国经营经验,不利于服务“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目前世界最长的一条经济走廊,使得亚、非、欧各国政治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或参与各种项目建设的幅度随之增加,国际物流需求增加的同时,国内物流企业迈出国门参与境外经营将势在必行。作为国际物流行业,服务该行业的物流企业必须跨区域进行国际化经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一带一路”倡议派生出的巨大国际物流需求。因此,物流企业可在稳固国内经营的同时,跟随“一带一路”倡议逐渐迈出国门,做大做强,成为国际性的物流企业,为“一带一路”倡议服务。

第三,“一带一路”倡议下建设将大幅改善国际物流硬件条件,为国际物流业发展“添砖加瓦”。“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遍布亚、欧、非三个洲的国际倡议,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离不开包括海陆空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与优化,而这又是国际物流发展的“硬件条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物流联动发展,一起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与进展。有关数据表明,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1%,就会带动当地经济增长1%。中国从最高层的国务院到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积极配合,大力改善“一带一路”沿线的各种物流基础设施。比如,福建大力完善铁路、公路以及港口等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徽开通了连接欧亚的货运专车等。国内物流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下,随着政府主导的新一轮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将大大改善国际物流所依赖的各种硬件条件,大幅改善与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国际物流业的发展。endprint

总体来看,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关键在于沿线各国,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与完善,这些为国际物流“硬件条件”的改善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倡议的推进与实施随之而来的是,国与国之间的互联互通,潜力巨大的各种资源、资本及货物交换将大幅增加,为国际物流带来了需求订单的同时,也为国内物流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契机,可谓“软件”支持。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国际物流业得到了“软硬件”支持,有利于国际物流业的蓬勃发展。

(二)负面影响:潜在“政治、文化冲突”为国际物流业埋下隐患

“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和发展前景。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在提供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国际物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也面临较多困难。

第一,主观认识上阻碍了国际物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推进与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政府主导,虽然沿线各国官方一致表示赞同并携手中国共同发展,但是每个国家都有很多主观原因而不配合倡议的实施。一方面,从政治制度、人文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国与国之间都有较大差异,在倡议实施中各国政策、利益沟通都将面临较多困难,对国际物流业的发展形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目前很多沿线国家基于“小国”思想,更多处于观望,不利倡议的推进和国际物流业的发展。回顾历史,大国崛起的同时带来的是周边小国在政治经济上受到的排挤或压榨,这一历史现象导致目前沿线部分“小国”对该倡议持有警戒心。在这两方面主观因素的影响下,潜在的阻碍依然较大,不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除了“国与国”之间的障碍,中国内部“省与省”之间也存在障碍。就当下来说,针对国家层面“一带一路”倡议,各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真正落地成功的则又“寥寥可数”。比如当下,为“一带一路”倡议而配套实施的各种区域性国家战略甚多,比如“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长三角一体化”以及“中西合作示范区”等。这些战略能否落地依旧是较大问题,各个“省与省”之间的资源争夺、局部利益,都可能不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反过来又对国际物流业形成阻碍。

第二,存在区域地缘政治安全风险,使国际物流业发展受阻。“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部分国家,地缘政治风险及安全风险问题较多,对各种投资贸易活动都不利,不利于国际物流业的发展。一是各种历史问题导致目前部分国家与邻国之间仍存在领土主权分歧,比如中印边界、中菲南海问题、印巴领土争端等,分歧或领土之争将直接阻碍“一带一路”倡议在此类地区的推进,冲击国际物流业。二是恐怖活动泛滥、毒品交易猖狂,地区安全问题受到极大考验。目前,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局势直接让中亚地区处于“危险”境地,“隔断”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互通互联;南亚的中缅泰金三角地区的毒品交易、走私活动猖狂,也不利于局部稳定等。这些问题对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投资贸易活动形成了威胁,国际物流安全问题受到冲击,直接阻碍了倡议实施和国际物流业的发展。

第三,各种不良竞争以及资源浪费不利于国际物流业的发展。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后,各省市都希望抢占先机,积极争取作为倡议的实施起点。比如在2014年停运多年的“汉新欧”班列在2014年4月23日重新开通后,各种中欧铁路班列争先恐后开通,包括渝新欧、蓉新欧及郑新欧等十几列通往欧洲的货运专列。为了取得先机,国内各省之间竞争激烈,无序竞争容易导致资源浪费或功能重叠,很容易引发争抢货源问题,引起不必要的分歧。各地纷纷加入“一带一路”建设之中虽是好事,但是无序竞争状况并不是政府所乐见的,不仅大大浪费资源,也降低了倡议实施的效率,不利于国际物流业的发展。

第四,国际物流通道受阻、运输不畅。自1990年开通新的亚欧大陆桥,其运行已经快有30年;不过在实际运营中,国际物流运输在新亚欧大陆桥中仍面临较多阻塞,阻碍了亚欧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互通互联。其中,霍尔果斯和拉山口过境通道口岸问题严重,历史原因导致国际物流货运在此大量积压,大大降低了运输效率。但是,国内运输管理也存在较多问题,各种运价随意调整,导致国际物流需求单位难以适应,也降低了物流的运输效率。此外,除了陆路运输交通阻塞对国际物流业发展外,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的管道、水路以及空中运输都不是十分顺畅,不利于国际物流业的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一)持续优化国际物流相关的基础设施

老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也不例外,这也是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硬件保障。因此,需要国内各级政府、中国与沿线各国政府对此做好相关统筹规划,联合构建跨国(区域)的中长期国际物流发展框架和协商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突破口在于国际物流业,国际物流业的突破口又在于其依赖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此需要中国和沿线各国在关键节点共同推动相关铁路、公路及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展开。比如,欧亚大陆桥沿线的铁路、公路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通运输网建设等。国际物流业硬件所依赖的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建设,将为物流的畅通无阻提供基础,也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推进的保障。除了“修路”来保障国际物流畅通并推进倡议实施外,还需在道路通畅的基础上发展国际物流通道所需要的服务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可以以某些重要节点城市为中心,专门培育一批区域性的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实现产品的加工、包装、仓储及运输功能的一体化。

(二)建立健全與国际物流相关的政策体系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物流业发展不仅需要硬件支持和政策支持,更需要各国政府共同制定国际物流相关的政策法规,推动国际物流发展,加速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政府可与沿线各国政府就双边、多边运输问题签署相关协定,以推动国际物流发展。目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以及《上合组织国际道路运输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获得多数国家批准,打通了中亚到印度洋、波罗的海到太平洋的通道。后续还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积极配合,签订更多的双边或多边运输协定和运输公约,以便打通国与国之间的运输通道;此外,每个沿线国家政府内部也须从自身国内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出发,指导国内物流行业各企业的规范化运作,为跨国运行和国际物流服务做好准备。比如,目前国内海关总署主导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口岸工作的意见》和交通部最新修订的《道路运输条例》均已出台,各地有关部门及企业应积极配合落实,健全市场准入和监管机制,法制化推动物流业发展,服务好“一带一路”倡议。

(三)跟进相关人才队伍的建设

国际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不仅需要各国政府政策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更需要一群能给国际物流业创造价值的人才。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国际物流业的良好发展,当下不仅需要培养基础性人才,更需要培养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首先,基础人才的培养。目前倡议实施中的很多口岸大多处于较偏远地区,生活条件比较艰难,非常缺乏物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可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尽快培养一批具有一定业务素养和政治觉悟的物流人才,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关键物流节点,满足国际物流发展需要。其次,当前国内也缺少服务于此的复合型高端物流管理人才,尤其满足“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才严重不足。企业可借鉴国外相关经验,通过培养和直接聘请国外优秀的高端物流人才“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来弥补此短板。只有加强人才战略,才能推动国际物流业的良好发展,更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娄向鹏.“一带一路”现代农业新机遇[J].江西农业,2015(4)

2.王燕青,武拉平.“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亚洲国家农产品贸易与流通[J].农业展望,2015(7)

3.鄢飞,董千里.丝绸之路经济带大物流系统协调发展机理[J].物流技术,2015(34)

4.辛曼玉.“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研究[J].物流技术,2015(16)

5.陈安娜.中国高铁对实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作用[J].商业经济研究,2015(9)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际物流发展对策一带一路
刍议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