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产业链下物流业服务贡献研究

2017-12-21刘丹修菊华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全产业链物流业

刘丹++修菊华

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福建自贸区港口物流竞争力智慧物流发展研究”

(项目编号FJ2015C131)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全产业链视角和全产业链物流运作模式理论,建立全产业链下物流业的服务贡献公式,用于测算物流业对国民经济产业影响力、产值、GDP及就业增长的贡献值和贡献率,并进行中美贡献率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中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为7.28%、对制造业发展贡献率为5.29%,均高于美国,但是中国物流业自身水平不高,严重依赖于制造业发展,产业融合度不高,全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处于低端物流水平。本文指出,必须加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速度,增强以物流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贡献,实现对全产业链条的资源融合和有效衔接,形成综合高端物流发展贡献模式。

关键词:全产业链 物流业 服务贡献 资源融合

全产业链物流运作模式理论概述

(一)全产业链物流运作模式

全产业链物流运作模式是以产业链为中心,将采购、生产、流通、信息交互、客户解决方案、用户体验、售后服务、产品跟踪等产业链条连接在一起,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与各个产业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对接。全产业链物流运作模式的核心纽带是物流运作,而统一管理平台为产业链运作模式的运转提供了平台基础,为各个产业链条的衔接提供了可能。在全产业链物流运作模式下,物流运作以物流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实现了产品与信息全过程可追溯、可监控。全产业链运作模式形成了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协同机制,因此可以说全产业链物流运作模式是各个产业链条的一体化物流服务模式,是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全产业链物流运作模式将整个行业和社会的物流信息进行整合,并将各个产业链条进行统一链接,必须以如下资源和机制的建设为支撑:一是为全产业链物流运营提供保障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二是健全的网络信息采集和协同机制,实现对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机制的支撑;三是健全的产业链服务链,实现上下游产业关系的衔接。服务于全产业链条的物流统一管理平台,其建设的主体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企业或者社会组织,该平台主要以挖掘产业链上的物流信息和其他服务为导向,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根据产业协同理论,综合行业和社会资源信息,实現产业链条的衔接。例如,当前建立的阿里巴巴物流系统就是一个全产业链物流服务模式,融物流服务以及信息服务于一体,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采取“天网”架构模式,实现了对物流信息、仓储、配送、合作伙伴的有效链接。

(二)全产业链物流运作理论基础

随着全产业链物流运作模式的发展,全产业链物流运作理论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根据全产业链物流运作理论内容,当前中国物流产业正在向着有机整合的综合性物流体系方向而转变,在此背景下,必须转变物流产业管理发展思维,实现在产业链条上的信息和资源合作,走全产业链集成和联动协调发展的新型道路。在全产业链物流运作理论指导下,以物流运作为主要核心纽带的全产业链物流连接了各个产业主体。在信息共享和协同机制的保障以及物流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协同物流管理统一平台,实现对产业链上下游业务主体和企业的衔接。全产业链物流运作理念体现了物流产业一体化服务模式,旨在提高物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运作效率和贡献作用。

实证研究

(一)指标选取和模型确定

本文选取物流业总产值、物流业从业人数、物流业产业影响力和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主要测量指标。第一步是计算中国物流业对任意部分j产业的影响力大小,其计算公式如下:

(1)

式(1)所表示的含义是j产业增加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作用为,而则需要通过物流业的增加来完成。以此类推,假设报告期最终需求结构列向量F(单位国民经济产品中各部门的占比),从而得出中国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的贡献率大小,如下所示:

∑BkF/∑BF (2)

接着计算物流业贡献率完耗表Bk/B以及其标准差σ,基于式(2),得到物流业产业地位指数:

∑BkF/σ∑BF (3)

部门产值X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中间分配量,二是最终需求量,即X=BF+F,这样可以计算物流业对i部门产值的贡献率:

(4)

物流业对整体经济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计算公式为:

(∑BkF+fk)/∑X (5)

物流业对整体经济GDP增长的贡献率计算公式为:

(∑GBkF+fkgk)/∑GX (6)

物流业对整体经济增加社会就业的贡献率计算公式为:

(∑LBkF+fklk)/∑LX (7)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投入产出表》,同时为了对比,本文选取美国作为对比国家,其相关数据来源于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和人口调查局网站。本文确定的与物流业相关联的产业有农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热力业、建筑业、物流业、商业饮食业、其他服务业。

全产业链下物流业服务贡献率测算

根据以上模型,计算全产业链下物流业服务贡献值和贡献率大小,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物流业在“农业”内部转承上所起到的贡献值为0.005,贡献率高达2.303%;物流业在“农业-采掘业”转承上所起到的贡献值为0.006,贡献率高达7.464%;物流业在“农业-制造业”转承上所起到的贡献值为0.008,贡献率达3.979%;物流业在“农业-电力热力业”转承上所起到的贡献值为0.004,贡献率达5.161%;物流业在“农业-建筑业”转承上所起到的贡献值为0.011,贡献率达8.908%;物流业在“农业-物流业”转承上所起到的贡献值为0.010,贡献率达8.787%;物流业在“农业-商业饮食业”转承上所起到的贡献值为0.06,贡献率达6.666%;物流业在“农业-其他服务业”转承上所起到的贡献值为0.004,贡献率达7.312%。endprint

物流业在其他产业链上贡献率分析也是如此,不再一一解释。根据全产业链物流运作模式可见,物流业首先对第三产业的贡献作用最大,其次为建筑业和工业。物流業之所以对建筑业的贡献作用较高,主要源于建筑业的行业特征,中国物流产业发展为建筑业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而在制造业和电力热力业领域,物流服务的贡献作用相对较弱,主要源于该类产业对物流业的依赖性较低,符合物流业发展实际情况。另外,当前中国物流业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外包、产业联动,增强物流服务的贡献作用对推动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1为中美主要行业部门的产业影响力分布状况。可以看出,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源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而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则取决于“两翼齐飞”的布局现状,即源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同快速发展。中国、美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分别为7.28%和5.209%,可见中国物流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略高于美国,显示了中国制造业独特的发展特征,也进一步印证了物流业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上的重要贡献作用。在制造业影响力贡献方面,中国和美国有着类似的影响力结构,但是,美国制造业与金融业、商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性较弱,对制造业本身之间的产业依赖关系较强。而当前中国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的影响力较弱,但是,其中物流业却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表现出较高的影响贡献率,为5.29%,而对比美国仅有4.52%。由此可见,近几年中国物流业呈现快速发展,也是中国第三产业中发展领域的前沿性产业。

对中美物流业的影响力构成进行分析发现,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类似,中国物流业同样表现出对制造业的“一边倒”的严重依赖趋势,制造业需求是影响物流业发展的关键产业。而美国物流业影响力结构则显著不同,其物流业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对制造业、物流业本身以及其他服务业的共同支撑。因此可以看出,中国物流业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制造业发展,这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其中也反映出中国物流业正处在以传统运输、仓储等低端业务为主的粗放式发展阶段。当前中国物流业还未能实现与各产业的高度融合,整合资源的能力还十分薄弱,亟需向高端物流业态转型。同时,在单一式的需求来源主体下,中国物流业影响力结构产业链非常脆弱,不利于整个物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根据图2可见,当前对中国经济产值增加、生产总值增加和就业增长的最大影响力依然是制造业,但是制造业在经济体系中所起到的主导地位逐步下降,而服务业和农业的贡献作用逐步上升。出现该种状况的原因是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对第三产业的重视程度,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现实情况。然而美国产业贡献状况与中国恰恰相反,美国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已经呈现出更大的贡献作用,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以上。根据计算结果,2016年中国物流业对整个经济产值增加的贡献影响达到5.64%,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达到的贡献率为5.28%,对就业增加达到贡献率为4.76%,已经超过美国物流业的贡献水平。可见当前新常态的经济发展背景下,物流业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依然呈现着十分重要的贡献作用。

但是必须重视中国产业结构组成中“大而不强”和结构失调两个严重问题。当前中国正面临“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新兴工业化发展趋势,其中第三产业的作用十分关键。尽管与美国相比,中国物流业的总利润水平远高于美国,但是中国物流业对GDP的贡献率趋势却有所下降,这就说明从整体来看,中国物流业的盈利能力不及美国。中国和美国的制造业产值结构十分类似,但是美国采掘业、电力热力行业和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联性十分强,也充分发挥了各行业的关联贡献作用。而中国在产业关联贡献上却处于弱势地位,中国现有的“物流服务—原材料采购(金属、电力等)—装备制造—物流市场”低端产业模式还不能实现全产业协调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升空间很大。

近年来中国物流业的产业影响力、产值GDP以及就业增长贡献率均呈现波动式上升的发展趋势。其中中国物流业经济影响力表现出较强的贡献作用,在产业关联上,物流业对制造业的贡献作用最大,这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相一致。但是在产业关联上,中国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贡献作用较低,表现出较低的关联现状,整个物流业处于低端发展状态。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中国经济调结构和转方式的发展现实需求,中国物流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物流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政策建议

第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与物流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严重依赖于第二产业,因此,物流业发展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也最为密切,这与美国“两翼齐飞”的产业格局存在明显差距。改变当前中国物流业影响力结构单一的现状,就必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以物流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其服务功能,优化其市场需求结构,实现产业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二,依托物流管理技术和水平的现状,增强物流业行业利润,提升物流业运作效率。从中美物流业影响力来看,当前中国物流业自身条件发展不足,物流业增加值系数远低于美国,物流业发展表现出低端发展水平。改变当前现状,就必须依托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实现物流的机械化、信息化和集约化快速发展,实现向综合高端物流业的快速转变。第三,加快复合型服务产业发展趋势,从全产业链视角增强相互贡献作用。当前中国物流业发展严重依赖于制造业,必须从全产业链发展视角出发,走高端物流综合性服务产业发展之路,实现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高度融合和资源整合,发挥物流业在其他产业之间的纽带和润滑剂的作用,为国民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健全的物流服务保障。第四,开展多元化物流业发展模式,强化物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促进新兴业态形成。中国经济过去是以工业为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问题重重,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的主导地位将会改变,严重依赖于制造业发展的物流业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转变中国物流业发展模式,实现物流业综合整合能力的提升是必然要求。当前,必须改变粗放式的物流发展模式,增强物流业的综合附加值,尤其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要丰富物流业发展业态,利用第三方物流、电商物流、金融物流发展的契机,抓住发展机遇,实现新业态和向高端物流的转型。

参考文献:

1.郭庆军,周云飞,闫莉.制造业与物流业种群生态系统协同演化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6(7)

2.梁红艳,王健.中国物流业发展对工业效率的影响及其渠道研究[J].科研管理,2013(12)

3.张诚,于兆宇.经济增长与物流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协整分析和状态空间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16(6)

4.彭健.区域经济增长的物流能力支持研究[J].预测,2016(5)

5.孙浩杰,吴群琪,汪蕴慧.现代物流业优化经济结构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6(6)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产业链物流业
物 流 业
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创新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基于全寿命周期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探讨
物流业
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