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7-12-21王静
【摘要】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国际交流能力、创造力等是当今社会高度重视的特性,也是对大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期望。这些期望要求高校教育者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目标、教学体系、教学策略等进行反思并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这些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合作学习。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合作学习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和策略。结果能够为高校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和满足师生多元化需求的双语教学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建构主义 合作学习 双语教学
合作学习是国际上比较常见并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合作学习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合作学习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潜能的发挥,达到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的目的,而且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利于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合作教学引入到双语教学中,不仅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更能提高學生学科知识学习的效果和英语应用能力。
一、基于建构主义的合作学习
本文所指的合作学习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所谓意义建构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所讲授内容的能力。
学习不是把知识简单传递,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的教学思想,明确了教师和学生的定位,即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应当对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培养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应主动去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所提出的各种假设加以验证;要善于把当前的学习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难题
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双语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用英语掌握学科知识和专业词汇,而且让学生了解西方思维模式,使学生具备既能用母语,又能用英语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国际交流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然而,在开展双语教学时,教师会经常碰到一些教学难题: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讲解过度依赖,缺乏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学生虽然掌握了英语语言结构和知识,但缺乏实际的应用能力;同一个班级内,学生英语水平层次不一样,或学习方法不恰当,对双语教学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产生厌学,抵触的心理,影响教学效果。
三、合作学习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前提
作为双语课堂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它给学生们提供了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学习转变的机会,有利于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激发个体的学习动力,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组建学习小组来挖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以促进学生对课程资料和知识应用的理解,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在双语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开展合作学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点:
1.教师角色要转变。教师应当成为参与者、合作者,不是主导者,更不是讨论结果的预设者。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平等、灵活、开放的环境,使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应当把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则,注重启发式、探究式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增强学生的感悟与体验,让他们在相互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
2.教师课前充分准备。课前的准备情况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合作学习要求教师有丰富的课堂知识,掌握课堂教学艺术,具备一定的课堂组织和掌控能力,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同时,教师应注重英语与专业的融合,并懂得拓展、发挥、补充或延伸教学内容,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性,为合作学习提供一定的空间。因此,教师做好基于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和课前的各项准备十分重要。
3.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也是完成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建立学习小组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能力、智力、兴趣、爱好、性别等因素,合理搭配,兼顾男女比例,成绩优劣比例,力求小组内各成员能形成最大限度的互补。在学习活动中,组内学生应分工明确,担任不同的角色,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组间学生应设有具有竞争性的活动,形成培养创新、创造力的风气。
4.师生交流、互动不可少。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习小组的成员应保持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商讨并制定学习计划;共同讨论和思辨各种理论、观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答疑解惑。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促进学生共享知识、思想和智慧,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更好地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合理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应注意评价的适时性、真实性、全面性和启发性,即实事求是地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兼顾个体发展的独特性以及普遍性,辨证地看待学生”,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建立自信。具体的作法有让学生自评、互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知识、技能、创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式。endprint
四、合作学习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双语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课堂讲授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由教师全面控制课堂,教师授课和个人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合作学习策略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讲授目标应明确、框架和概念应清晰,内容需简明扼要,并为小组学习活动留有足够探究的空间。例如,在讲授《管理学基础》时,当教师提出“管理是什么?”这样一个具体问题的时候,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教材之外的其他延伸性英语阅读材料,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阅读、讨论、分析等活动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师会要求各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结论和心得。随后,教师会向小组提出的下一个问题是“管理的职能是什么?”“管理的特性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管理”的相关知识和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推进学习小组的互动。关键点在于教师对每一阶段的活动必须有掌控性,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教师可以在课前分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学习评价等几个关键环节中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来开展双语教学活动。教师在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干预,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1.课前分组。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开展的首要步骤,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例如,按照学生的学号分组,或者自由组合,还可以以趣味性的游戏方式分组,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合理的小组人数应在4-6人范围内,人数太少不利于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人数太多,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影响学习效果。其次,在每个小组中,应既有英语较好、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又有英语能力相对弱的同学,这样可以让每一位组员从互动和合作学习中受益。能力差的同学从观察能力强的同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中受益,而能力强的同学通过辅导他人而加深其对学习主题的理解和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另外,学习小组的组长确定也是关键。组长可以通过组员推荐、自荐或轮流担任等产生。学习小组可以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习需要,随时调整组员的构成和分工,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提升多方面的能力。
2.课堂合作学习。教师在每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安排课堂小组学习活动的任务和时间,针对课堂所学内容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是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游戏等。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合作学习,完成知识和能力的构建。例如,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根据所提出的问题用英语讨论,碰到用英语表达有困难的专业术语,可以及时向老师询问,寻求指导。大家在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后,向全班进行问题回答或汇报。用英语讨论和口头汇报可以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和活动,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消化。
3.课外合作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或由教师拟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题目或任务,或由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选题目,开展课外合作学习活动。各小组成员讨论并制订完成计划,明确分工和任务后,在开展调研、实地观察、查阅英文文献等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最终形成小组报告或制作成PPT,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成果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班上其他小组同学也用英语提问、发表观点等,产生互动,碰撞出思想火花。通过课外合作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课外调研、查阅英文专业文献获取专业知识信息、了解专业前沿、专业英语写作、口语表达等多项能力。
4.学习评价。有别于传统的评价手段,合作学习的评价基于追求“人人有进步”的理念,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手段。通常,自评和互评是在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进行,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填写学习过程自我评价表和互评表的方法完成。在总分值中,学生自评、互评占有一定的比例。教师评价时,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成果为依据,提前把评分标准和方法告知学生,以保持评价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一般以小组为单位打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另外,教师的及时反馈也是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成果展示之际,及时的总结和反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努力的结果并反思不足,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总之,合作学习应用于双语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垄断课堂教学信息源,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被动学习的局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和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对于营造更具活力的课堂教学、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Slavin,R.E.(1983).Cooperative Learning: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Needham,Heights,MA:Allyn & Bacon,1995.
[2]王坦.合作教學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3]Wright,T(2012)in Pedagogy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Burns & Richards).
[4]Harmer,J.2997.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4th edition.Pearson Education Ltd,England,UK.
[5]Ur,P.2012.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
作者简介:王静(1969.2-),女,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双语教学,会展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