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创新之帆追引领之梦

2017-12-21傅晓岚

人民论坛 2017年33期
关键词: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傅晓岚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未来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走了一条开放的大国创新之路,既不能用目前基于日韩经验总结的“东亚模式”来解释,也不属于“华盛顿共识”的框架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强国,需要继续提升创新体系的开放度,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多层面改革和调整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国家创新战略委员会,进一步增强创新政策的协调性。

【关键词】科技创新 激励机制 创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过去五年,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方面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在很多科技领域,中国相继取得重大突破。在基础研究领域,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新型铁基超导材料、高性能计算等方面重大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战略高技术领域,深空、深海、深地、网络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涌现了如天宫、蛟龙、天眼、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显示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中国的数字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特别是在移动通信、金融科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社会等方面。中国的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厚积薄发,中国进入创新收获期

中国科技创新多个领域所取得重大突破是中国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投资研发,支持创新,改革体制,改善创新环境,持续努力、厚积薄发的结果,预示着中国开始进入创新收获期。中国政府将建设创新驱动型经济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对改变全社会的发展观念,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研发投入方面,根据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的数据:2016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5676.7亿元;其中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776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而且通过一系列中长远规划,例如“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集举国之力,实施重点突破。此外,科技体制的改革也取得长足的进步,某些方面的改革力度,例如科技成果转化的立法等方面,甚至大于发达国家。创新政策的改革和创新环境的改善朝着越来越符合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客观规律的方向不断发展。

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在科研领域的多层次、多主体、多方位的长期投入和科技创新政策的不断转变,正在营造出一个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最近五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设立自己的研究院和大学,这也体现出私营部门对创新的积极性大大增加。如阿里的达摩院、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和华为研究院等,这些都显示中国的创新体系逐步成熟,创新环境逐步改善,开始有越来越多自发的来自于民间的创新动力开始释放。

回顾中国过去四十年的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走了一条开放的大国创新之路。中国未来的创新和超越,还应该走这样一条道路。笔者一直在思考,中国这么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创新、产业升级,有没有一些经验可以總结出来,奉献给中国和全世界,这也是写《中国创新之路》这本书的初衷。书中所提出的“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Open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这一理论框架,是基于过去十年笔者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新政策、管理与实践的跟踪分析和研究,以及对于中国未来发展路径的探索而得出的一些初步判断。

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与之前的东亚模式不同。它是一个多驱动(政府、市场)、多主体(国企、私企、外企、大学、制造、服务)、多路径(自主创新、技术转移、合作创新)并行的多元化的创新体系。各主体在中国经济体系的不同行业、地区和创新链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一个随着能力不断提升,从以技术转移、吸收消化为主转换为自主创新驱动的渐进的动态体系。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拥有一个巨大、多样的国内市场,有不同层级的消费群体,使得各种创新在这个大市场中孕育、催生、迭代、成长。这也是日韩等许多东亚国家所不具备的。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中,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周期大幅缩短,这又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所不具备的。同时,对外开放又使得拥有优势中国企业能够在巨大的世界市场中获得弄潮的空间。

中国创新之路,既不能用目前基于日韩经验总结的“东亚模式”来解释,也不属于“华盛顿共识”的框架体系。这是中国走出的一个有中国特色但又有一定普适性的中国创新之路,也是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的创新之路。

扬创新之帆,建科技强国,追引领之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十九大上,习近平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强调,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对创新在一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把握以及中国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定位是准确的,有高度和远见的。

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依赖的资源、人口红利等优势正逐渐减弱,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成为首要任务。将来中国的发展将主要以创新为动力。这将是一个多方位的、多层次的技术进步,在某些领域例如数字经济领域谋求引领,以新经济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在某一些领域保持跟随世界前沿。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并重,原创性创新与扩散性创新并驾齐驱,带动全社会各地区各阶层实现包容性的共同进步。总体来看,伴随着一大波新技术在应用场景中的规模化实现,中国产业不仅是升级,而是一次吸收足够能量直接跳跃到更高级轨道上的“跃升”。

全球技术创新格局将大范围重构,中国将有足够大的空间发展、发挥和贡献中国智慧。建设科技创新强国,中国还有一些工作要做。

第一,在中国的高层次创新道路上,需要继续提升创新体系的开放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和市场,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内资外资企业和研究机构充分参与和合作,建设一个更高层次开放的多元化的自信的国家创新体系。

第二,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多层面改革和调整创新的激励机制。目前中国还面临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质量有待提升,创新效率亟待提高等挑战。我们的研究发现这些都和创新的激励机制缺失或者错置有关。加强对产权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改变某些行业当中的垄断以及寻租行为,提升企业创新动力,激励资本流向创新。改革人才政策和评估导向,引导对创新质量的追求。改革工资制度,立法保护科技人才合法收入,让中国最聪明的年轻人不仅涌向金融、商务领域,而且积极流向科学、工程研究领域。继续改革项目管理、资金管理,让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让有关管理法规更加符合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和各创新主体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创新效率。

第三,建议建立国家创新战略委员会,进一步增强创新政策的协调性,同时综合考虑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需要,高屋建瓴地考虑未来技术发展方向,让技术创新造福人类和平发展事业。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未来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目前世界处于新一轮技术革命之初期,中国在这一轮技术和产业竞争中敏锐地认识到机会,对中国和世界发展定位准确,并且采取了适当和有力的政策措施。“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中国的发展将借力科技创新开始爆发和起飞的力量,站在世界技术创新的潮头,成为世界技术进步的共同引领者。中国将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为英国牛津大学国际发展系终身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责编/温祖俊 美编/宋扬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趋势研究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新疆兵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创新优势学科平台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
高校教学方法创新体系的建构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