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呼唤真实的回归
2017-12-21柳文珍
柳文珍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促使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向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三个方面迈进,课程结构也趋于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它所倡导的“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观点,既遵循了教育规律,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课堂实践的行动指南, 下面我就谈谈语文课程改革的看法和感受。
一、合作交流——泛滥
现象之一:走进教室,就会发现学生已各自围坐在学桌旁,整节课不管需不需要讨论,都“合作”一番,乍看起来是热热闹闹。细细一瞧,认真切磋的有之,无所事事者有之。
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走进我们的课堂。它打破了以往僵化沉寂、相对封闭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享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一时间,这合作交流成了“香饽饽”,人人用之,课课用之。问题是,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方式应该与教学目的相吻合,要看需不需要而非必须。曾听一位老师上《陶校长的演讲》一课,让学生小组讨论:1.陶校长演讲的主题是什么?2.“每天四问”是问哪些方面?这些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又何须大费周折地讨论一番呢,纯属浪费时间,多此一举。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大有泛滥成灾之感。
二、课文分析——忽视
现象之二:语文课上,一句“挑你最喜欢的句子读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语,它挑起了整节课的“大梁”。教师不再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结构层次,唯恐被“扣”上“肢解课文”、“串讲”的帽子,而这些字眼又成了传统教学的代名词。
传统语文教学重逻辑、轻直觉,重理性、轻感形,重灌输、轻顿悟,在大量繁琐的练习中,语文的情感性、趣味性消失殆尽,语文学习成为纯粹的技艺之学,课堂显得生涩而僵化,枯燥而乏味。新课标要求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阅读教学摒弃了传统的剖析法,逐步走上注重感悟的正确轨道。课上,以读代讲、读中品悟,让学生领略文字之妙,体会情感之真,感受意境之。而我们有的教师要么“一读到底”,要么课文结构与写作特点只字不提。不抓关键语句,又怎能体会语言文字之美,充其量也只是徘徊在语文殿堂的门外。我想,这又是走进了新课改的误区。
笔者曾听一位教师上《井》一课,教者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学生找到总分写法后,让学生练习用这种写法练习说话、仿写片断,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訓练,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三、表扬激励——廉价
现象之三: 当一个学生回答比较精彩时,教师会发出指令:“表扬他(学习他)。”于是,学生非常整齐地集体鼓掌:“啪、啪、啪啪啪!”有的班级,学生还会整齐地竖起大拇指:“你真棒!”更有甚者,在一些低年级老师的脖子上,挂着不少图饰,随时准备将之颁给表现出色的学生。有人曾戏谑地说,此举酷似小摊贩在大街上吆喝、推销自己的东西。
新课改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与评价,但这种形式主义和虚情假意充斥着课堂,课堂评价语言与形式的千篇一律,使评价显得乏力、做作、廉价,给人“作秀”之感。我们不妨在学生观察细致时,说上一句亲切的:“你的小眼睛真亮”;学生出口成章时,献上一句真心的:“老师要向你学习”;学生朗诵或表演精彩时,来上一句幽默的:“简直就是小播音员(小明星)”!
平等、朴实、充满真情实意的赞扬,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心扉,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四、课件运用——过多
现象之四:许多课一开始,课件出现画面、问题,成为这节课的主角,教师在一旁,俨然是个“操作员”。一不留神,课件画面出现故障,于是乎,专职电脑老师急忙奔上前调试,一两分钟后,继续上课。有趣的是,有的课上,这样的情形不止一次出现。
诚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当为教学服务,它以凭着无法比拟的魅力登上三尺讲台,成为课堂“新宠”。多媒体课件以其大量视听信息、先进逼真的音响画面冲击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学生学习兴趣盎然。然而,课件的运用也有它的局限性。课件的内容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学生的思维只能跟着课件既定的程序走,否则,思维的“出轨”教师将无法控制程序。所以,我们有的教师引导得如此小心翼翼,对学生“意外”的回答置之不理或“立刻调转马头”,学生又一次跳进了教师安排的圈圈之中,思维的个性又怎能得到发展?
还有的教师,有了课件便“抛弃”了粉笔,从课题出示到板书设计或字词教学,皆由课件包了。一节课下来,黑板上无一字,手上无一粒“尘埃”。我想,黑板和粉笔不应这么早退出教学的舞台,应让它们发挥其工具性。
五、内功提升——亟待
现象之五:公开课上,教师对教案上的字句都经过了精心的推敲与锤炼,但课堂的零场语言组织与表达显得零乱琐碎,甚至偶有病句出现。
在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很难想象一个语言枯燥、语汇贫乏的语文教师,会培养出语言功底好的学生来。语文教师良好的语感常常能生成许多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特级教师的课堂语言简练精妙,显示出其扎实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惟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增加与学生谈话交流的“底气”。我们要不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学生学习,要成为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学习者!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这个充分张扬个性的时代里,语文教学尤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我口说我心”,多一点真实,少一点虚伪,多一点灵性,少一点迎合。彻底走出“书本中心,教师中心,权威中心”的怪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解读课文,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诠释发现,让他们享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宣布只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发现的自由,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让心灵体验,让思想碰撞,让精神对话,从而让体验不断丰盈!
课堂呼唤回归,教学呼唤真情,教学需要真实。让孩子们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堂里无拘无束,自由放飞,不追求课堂表面上与课改理念的“形似”,我们只有更深刻地把握好新课改之“神”,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不急躁浮夸,全力打造一个真实灵动、富有诗意的语文课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