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穴通经法配合三伏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2017-12-21孙刚毅尚子乂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体征

孙刚毅,陈 军,尚子乂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1; 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3;3.山东省职业病医院,山东 济南250014)

变态反应性鼻炎,简称变应性鼻炎,又称为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腔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1]。本病全球发病率为10%~25%[2],在我国高发地区已达 37.90%[3]。本病在中医学属于“鼻鼽”范畴,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鼻塞、鼻涕清稀较多,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4]。病久可发展为鼻息肉、鼻窦炎、支气管哮喘、中耳炎等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本病使用三伏天灸治疗效果明显,可以有效缓解西药治疗副作用多、易复发等问题。但三伏天灸的疗效受到药物透皮作用等限制从而影响其疗效的充分发挥。本研究使用开穴通经法配合三伏天灸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病例均来自我院推拿科2014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诊断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共选取符合试验要求的病例58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9例,其中男12例,女17 例,年龄(39.28±13.24)岁,病程(2.09±1.15)年;对照组29例,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33.69±13.54)岁,病程(1.98±1.18)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5]中关于鼻鼽(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以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鼻塞、鼻涕清稀量多为主要症状,伴有失嗅、眼痒、咽喉痒等症;起病迅速,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间歇期无喷嚏及鼻塞,可并发荨麻疹、哮喘等病;常因接触花粉、烟尘、化学气体等致敏物质而发病,有时环境温度变化亦可诱发;鼻腔检查黏膜多为苍白,少数充血,鼻甲肿胀,发作时有较多清稀分泌物。有条件时做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变应原皮试、血清或鼻分泌物IgE检查等,有助明确诊断。

1.1.3 排除标准 皮肤溃疡或皮炎等皮肤病患者;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或者严重出血倾向者;对贴灸药物、胶布等所用物品过敏者;筛选前1个月曾接受其他影响本病疗效评判标准的治疗手段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三伏天灸贴敷治疗:以大椎、风门、肺俞、胆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为主穴。以我科自制贴灸粉,主要含麻黄、细辛、元胡、白芥子等,使用时用生姜汁调成膏状,并均匀摊涂于专用贴敷无纺胶布上,从而制成三伏贴。贴敷时,先以碘伏消毒,然后以75%酒精脱碘,后以采血针在每个穴位点刺3~5下,然后将三伏贴贴于点刺穴位上。贴敷时间为2~6 h,最长不超过8 h,如出现瘙痒、烧灼感等,则应适当缩短贴敷时间。试验组:先使用开穴通经法:①头面部施以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擦鼻旁鼻唇沟部、拿五经、双侧风池蝴蝶双飞手法;并点按印堂、上星、百会、通天、攒竹、四白、迎香、鼻通等穴。②沿肺经和大肠经循行及其上肢部的穴位施以点击法、上肢各关节摇法、上肢牵抖法。③沿胆经在下肢部的循行路线上的穴位施以点击法、下肢各关节摇法。④沿督脉施以擦法。然后进行三伏天灸贴敷治疗,具体操作同对照组。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分析比较临床疗效。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数据处理使用 SPSS 20.0 统计软件,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2.1.1 有效率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5]中关于鼻鼽(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3个月以上无复发。好转:发作时症状、体征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未愈: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其中治愈和好转均记为有效,未愈记为无效。

2.1.2 症状 VA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1]对鼻痒、鼻塞、流涕、喷嚏4个主要症状进行VAS评分。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其中无症状为0分,症状最严重为10分,患者根据自身对症状的感觉在0到10分之间进行评分。

2.1.3 体征计分[6]鼻中隔、鼻底与鼻甲间因紧靠而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息肉样变计为3分;鼻中隔、鼻底与下鼻甲间紧靠,但尚有小缝隙计为2分;鼻甲轻度肿胀,但中鼻甲、鼻中隔均可见计为1分。

2.1.4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出现色素沉着、皮疹、水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

2.2 疗效观察

2.2.1 治疗前后总有效率 试验组有效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2.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2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经治疗均能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主要症状。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对于患者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VAS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VA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7.87±2.41 5.81±1.791)试验组 7.91±2.33 4.69±1.581)2)

2.2.3 治疗前后两组体征计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计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体征。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体征方面疗效相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征计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征计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1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34±0.62 1.63±0.511)试验组 2.36±0.61 1.44±0.431)

2.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治疗过程中有1例出现水疱,1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色素沉着,其余26例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有1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色素沉着,其余27例无明显不良反应。经卡方检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伏天灸前使用推拿治疗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副作用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说文解字·鼻部》:“鼽,病寒鼻窒也。”《灵枢·本神》曰:“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曰:“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涕不能自收。”[7]《医法圆通》曰:“鼻流清涕一证,有从外感而致者,有从内伤而致者。从外感而致者……从内伤而得者,由心肺之阳不足,不能统摄津液。”[8]因此,“鼻鼽”以寒邪侵袭内伏及肺气不足为主要病因,病机主要为肺气不足、卫外不固,又受外邪侵袭,兼之内有伏寒而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本病以虚为主,病位在肺且与脾肾关系密切。

三伏天灸以冬病夏治为主要理论,在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三伏天),此时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经络系统处于最通畅状态,再进一步借助辛温走窜类中药的作用,能够激发人体正气,从而起到温阳散寒、扶正祛邪的效果,从病因层面解决“鼻鼽”寒邪侵袭内伏和肺气不足的问题[9]。同时由此分析,三伏天灸要充分发挥效果,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前提:第一是患者的肌肤孔穴能够充分打开,这样才能有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第二是患者的经络需要足够通畅,这样药物才能够直达病所。

《伤寒论》中所云“太阳病,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以及《景岳全书》中“寒束于表者无汗”的论述说明了寒邪侵袭时肌肤孔穴往往是闭塞难开的。而《素问·调经论》中所云“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则说明素有寒邪之人往往存在经络不通的现象。因此寒邪越重,则越容易出现“药不胜病”的情况,从而影响三伏天灸的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以开穴通经法配合三伏天灸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三伏天灸。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开穴通经法本身具有温阳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同样能够从病因层面解决鼻鼽的发病问题。推拿手法能够通过改变局部血管的形态使血管壁切应力发生变化,从而对血管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产生影响,促使细胞内钙离子增多,并通过对钙离子敏感的蛋白激酶使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增强,产生更多一氧化氮。而一氧化氮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重要原因,其主要来自于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扩张血管、维持血管张力、调节组织血流量及血管通透性的功能[10]。而增加皮肤血流,可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消除速率,出现漏槽效应,从而实现药物促透[11-12]。因此活血通经法能够促进贴灸药物的透皮作用。开穴通经法能够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从而有利于贴灸药物直达病所。

因此,开穴通经法配合三伏天灸能够更好地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深入研究及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变应性鼻炎体征
支气管镜下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葱汁治鼻炎
金匮肾气丸化裁治疗变应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