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型自有品牌产品采购策略研究

2017-12-21陈瑞义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零售商产品质量供应商

江 烨 陈瑞义

(1.江苏开放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6; 2.南京邮电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装配型自有品牌产品采购策略研究

江 烨1陈瑞义2

(1.江苏开放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6; 2.南京邮电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核心部件采购策略直接影响装配型自有品牌产品质量协同效果。文章基于文献研究与博弈分析方法,构建装配型自有品牌产品零部件采购博弈模型,比较分析两类采购策略的优劣性和策略选择条件。研究表明:采购顺序调整直接影响装配型自有品牌产品质量协同效果;同步采购可实现更高的利润,但对质量协同效果次优,顺序采购虽可实现更好质量协调,但并非零售商占优策略。

装配型零售商; 自有品牌; 谈判顺序; 质量协作

自有品牌零售商一般通过自建基地自主研发方式管控其自有品牌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然而核心零部件研发和生产成本的高投入和长周期性,使得自有品牌零售商仍然选择将其自有品牌产品的核心部件进行外包。这种协作模式势必带来关于自有品牌产品核心零部件质量协同控制难题。控制经验和能力相对缺乏的零售商该如何应对供应商的零部件质量问题,已成为装配型自有品牌产品质量协同管理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装配型自有品牌产品质量协同管理属于产品质量供应链管理范畴。与之相关的研究包含一般性产品质量供应链管理以及装配型产品质量供应链管理这两个方向。从一般性产品质量供应链管理研究的问题、视角和成果来看,多数学者基于信息不对称和博弈的视角探讨质量保证策略,例如,Balachandran等针对质量信息单方和双方不对称道德风险,提出基于质量抽检和质量保证的供应链质量管理的策略[1]。Hsieh等基于不同程度的信息披露,研究一个买家和一个供应商结构下基于出入库抽检的质量投资均衡策略[2]。Xiao等研究一个生产商和一个零售商间基于订单模式下产品质量管理与服务质量二者的关系,给出基于收益共享契约质量保证策略[3]。上述文献研究中,供应链模型所研究的产品只是一般性产品,并非针对装配型产品质量供应管理的研究成果。

从装配型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来看,装配产品的定价、竞争、协作和效率一直都是研究者重点研究问题。例如Gal等基于垄断多阶层供应链竞争模型,较早发现供应商竞争与自由进入将改善装配型产品质量整体控制效果与供应链总体收益[4]。Carr和Karmarkar构建了一个多输入多层次的互补性装配性产品供应链竞争模型,验证了装配性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型与特征线性方程组之间的对应关系[5]。Sekip Altug将装配型产品质量供应链管理模型扩展为多生产商和多供应商模型,研究供应商零部件质量水平不一且供应商之间合作效率低下背景下,制造商如何通过质量计划、收入共享以及恢复效率机制来改善装配性产品质量供应链管理问题[6]。从上述研究问题和成果来看,研究者对装配型产品采购顺序的选择问题依然没有较深入的研究。

事实上,序贯博弈理论研究表明,决策结构对各决策者的决策策略选择存在直接影响,决策结构是影响供应链成员收益和策略选择不可忽视的关键要素。Gurnani等研究消费者质量偏好和需求存在不确定情况下,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质量投资顺序选择对最终产品质量控制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形式消费者质量偏好以及产品质量投资成本是影响各方质量投资努力和策略选择的最基础要素[7]。Zhu研究一个装配制造商和n个供应商间的零部件质量投资决策顺序问题,给出产品质量和批发价不同决策顺序博弈模型框架下的分析,若存在质量决策先导者,后续供应商的质量努力将提高并最终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8]。马士华等扩展Zhu的研究成果,推导出不同质量敏感系数下各方策略存在边界和阈值条件[9]。本文基于上述文献分析,将相关研究结果扩展到多互补零部件自有品牌装配产品的质量协同管理领域,主要分析零售商主导的装配型自有品牌产品质量供应链管理策略、各互补零部件供应商的零部件质量投资与批发价格决策位次顺序研究。

1 研究问题与基本模型

1.1 研究问题描述

考虑一个由一个零售商和两个互补零部件供应商组成的自有品牌产品质量供应链管理模型。基于自身利润最大化考虑,零售商和供应商间达成各零部件采购和质量合作。其中供应商需同时完成各自零部件的质量ei投资和生产;然后以批发价wi将零部件转售给组装型零售商;最后由零售商负责零部件组装并将产品G以销售价为p完成产品销售。显然,各零部件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零部件采购和质量合作时是一个动态过程,零售商可选择依次采购零部件的A策略,也可以采用同时采购零部件的B策略。零部件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决策博弈顺序如图1所示。

图1 两种类型报价策略的决策内容与顺序

具体而言是,顺序报价A策略,即各供应商先同时进行零部件最优质量决策,然后按固定顺序(预先确定且固定不变的)依次进行零部件最优批发价决策和零部件采购,最后组装型零售商完成产品装配并进行产品最优销售价决策;同步报价B策略,即各供应商先同时进行零部件最优质量决策,然后同时进行零部件最优批发价决策,最后组装型零售商完成产品装配并进行产品最优销售价决策。

1.2 基本假设与模型

1.2.1假设描述

(1) 假设各互补性零部件之间以及各互补性零部件与装配型产品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为1∶1,也就是说每个装配型产品都当且仅当只需要一种类型的零部件产品。

(2) 假设零售商组装各零部件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小,忽略不计。

(3) 假设用户对产品价格和质量是敏感的,且只能通过各零部件质量的观测来度量整个装配型自有品牌产品质量水平。

(4) 每个供应商只生产一种零部件,供应商的零部件产能以及质量提升能力不受限制,即市场需求可以被全部满足。

(5) 假设用户的需求信息是公共信息,顺序报价时零售商与各零部件供应商间是信息对称,同时报价时,各零部件供应商间信息是不对称的。

(6) 假设零售商和供应商无法达成合作是各方效用最差策略,各方参与质量合作总是有益的,不存在更大收益的外部选择权;

(7) 假设零售商和各供应商间不存在恶意竞争,各供应商间也不存在共谋现象,各参与方都是风险中性且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个体。

1.2.2符号定义与模型描述

(1) 需求函数。根据产品市场需求函数构建方法,假设该装配型自有品牌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d-p+ae1+(1-a)e2。其中d为市场稳定需求,a∈[0,1]为零部件的质量贡献系数。本文中,假设供应商1质量贡献为a,则供应商2质量贡献是(1-a),由该需求函数可知,影响装配型自有品牌产品的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稳定市场需求d(≥0)、产品销售价p以及各零部件质量ei≥0(i=1,2)。其次,该自有品牌产品市场需求量是各零部件质量的增函数,是该装配型自有品牌产品市场销售价格的减函数。

2 策略分析与比较

2.1 顺序采购策略

本部分主要分析零售商采用顺序采购A策略时的各方博弈均衡解,并根据零部件采购先后顺序对零部件最优质量与各方最优利润协调的影响进行讨论。

命题1:策略A下,1)自有品牌产品总体感知质量;2)零售商利润最优值并非总是被优先采购的供应商质量贡献系数的增函数。

命题1表明,由于质量投资溢出效应的存在,自有品牌产品的总体感知质量以及零售商利润最优值并非总是被优先采购的供应商质量贡献系数的增函数。当优先进行采购供应商的质量贡献不大于1/3时,其相应的零部件质量贡献系数越大,则对产品的总体感知质量以及零售商利润最优值的作用才是正向作用的,反之是负向作用。

2.2 同步博弈谈判策略的优化分析

现实中,作为主导者的零售商完全有能力选择各个零部件供应商同时给出其零部件报价和交易。本部分将分析这种情景时的各方博弈均衡解,并根据零部件同时采购对零部件最优质量与各方的最优利润协调的影响进行讨论。

命题2:策略B下,1)自有品牌产品总体感知质量;2)零售商利润最优值并非总是被优先采购的供应商质量贡献系数的增函数。

命题2表明,同样由于质量投资溢出效应的存在,自有品牌产品的总体感知质量以及零售商利润最优值并非总是被优先采购的供应商质量贡献系数的增函数。当优先进行采购供应商的质量贡献不大于1/2时,其相应的零部件质量贡献系数越大,则对产品的总体感知质量以及零售商利润最优值的作用才是正向作用的,反之是负向作用。

综合比较两命题可知:1)对于自有品牌产品总体感知质量而言,策略优先排序为A>B;2)对于自有品牌产品零售商利润和供应链总利润而言,策略优先排序为B>A。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研究侧重点是零部件批发价决策顺序对多零部件装配型自有品牌产品的质量协同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 顺序报价A策略虽然可更好实现各零部件质量以及装配性产品质量整体协同效果,但并非零售商利润最大化的占优策略。

(2) 同步报价B策略虽然可以很好地实现零售商利润,但对各零部件质量不如A策略。

由于本研究仅考虑质量和定价决策两个视角,未考虑到质量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需求不确定风险、质量成本差异以及强约束质量合作等问题,未来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研究。

[1] Balachandran K R, Radhakrishnan S. Quality implications of warranties in a supply chain[J]. Management Science, 2005, 51(8): 1266-1277.

[2] Hsieh C C, Liu Y T. Quality investment and inspection policy in a supplier-manufacturer supply chain[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0, 202(3): 717-729.

[3] Xiao TJ, Yang D, Shen H. Coordinating a supply chain with a quality assurance policy via a revenue-sharing contrac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11,49(1):99-120.

[4] Gal-Or E. Quality and quantity competition[J]. 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3, 14(2): 590-600.

[5] Carr S M, Karmarkar U S. Competition in multi-echelon assembly supply chain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5, 51(1): 45-59.

[6] Sekip Altug M, van Ryzin G. Product quality selection: Contractual agreements and supplier competition in an assemble-to-order environ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3, 141(2): 626-638.

[7] Gurnani H, Erkoc M, Luo Y. Impact of product pricing and timing of investment decisions on supply chain co-opeti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7, 180(1): 228-248.

[8] Zhu K, Zhang R Q, Tsung F. Pushing quality improvement along supply chain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7, 53(3): 421-436.

[9] 马士华, 于建红. 产品定价及质量投资决策序列对两级装配系统的影响研究[J]. 管理学报, 2012,11(9):1697-1705.

ResearchonPurchasingStrategyofAssembledPrivateBrandProduct

JIANGYe1,CHENRuiyi2

(1. Business School, Jiangsu Open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6, China; 2. Management School,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03, China)

The purchasing strategy of core comonents directly affects the assembly-type owned brand product quality synergie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game analysis method, the author builds the game model of the components of the self-branded parts and components,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types of purchasing strateg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urchase order adjustment directly affects the assembly-type owned brand products quality synergistic effect; simultaneous procurement can achieve higher profits, but the quality of collaborative effect is sub optimum, although the procurement can achieve better quality coordination, it is not the dominant strategy of retailers.

assembly retailer; private brand; negotiation order; quality collaboration

2017-08-11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走出自有品牌产品质量管理困境的策略研究”(2015SJD251);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电商跨界经营自有品牌的策略研究”(2015SJB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消费者知情购仿行为形成、演变与治理策略研究”(71501102)

江 烨(1981— ),女,江苏南通人,讲师,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

陈瑞义(1982— ),男,福州长乐人,讲师,研究方向:供应链质量管理。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7.06.015

F 274

A

1671-7880(2017)06-0054-04

责任编辑陈桂梅

猜你喜欢

零售商产品质量供应商
完形填空两篇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国产品牌,零售商这样说……
零售商都在做自有品牌化妆品,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零售商:我是这样开农民会的!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