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绪稳定性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

2017-12-21朱其志刘传俊董海燕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稳定型稳定性问卷

朱其志 刘传俊 董海燕 张 玲

(1.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动物医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2.南京农业大学 宣传部,江苏 南京 210023; 3.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心理健康中心,江苏 南通 226000)

情绪稳定性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

朱其志1刘传俊2董海燕1张 玲3

(1.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动物医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2.南京农业大学 宣传部,江苏 南京 210023; 3.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心理健康中心,江苏 南通 226000)

为了探讨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对江苏5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手机依赖程度的大学生在情绪稳定性分布上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情绪稳定性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程度上存在统计学意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情绪稳定性之间相关显著;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对手机依赖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大学生; 情绪稳定性; 手机新媒体; 依赖; 预测作用

情绪稳定性是现代人格理论公认的重要特质之一,它既是人的气质类型,又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1]。情绪稳定性的强弱反映着一个人情感品质的高低,也体现出个体驾驭环境因素的能力。大体上,情绪稳定性可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两种类型。大量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在情绪稳定型和不稳定型的个体身上可以预测到很多重要的行为[2],如认知模式、社交活动、健康问题等。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新媒体中更是有一股强势力量——手机媒体,正在逐步开辟属于自己的“第五媒体”时代。手机媒体在大学校园已表现为一种文化现象,并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以及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3],一种手机依赖的心理疾病随之蔓延。本文试图探讨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以期对预防大学生手机依赖有所帮助,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现实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苏南7所,苏中3所,苏北4所,共计14所高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16份,有效回收率为93.82%。被试人口学统计特征见表1。

表1 被试人口学统计特征[n(%)]

1.2 研究工具

参照以往相关研究[4-5],结合江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1.2.1问卷。问卷共分6个项目,每个项目选项采用Likert自评式5点式记分,从完全反对到完全同意分别记1~5分,所得均分越高表示手机依赖程度越高。问卷在正式测试之前根据访谈和试测反馈情况进行了适当修订。结果表明:问卷各项目之间以及与总分之间的相关都达到显著性水平,总问卷的Cronbach’sα信度系数为0.883。此外问卷与SCL-90量表中的焦虑和抑郁分量表均呈显著性正相关,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用来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

1.2.2情绪稳定性量表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中的神经质(N)量表,即情绪稳定性量表进行评定。N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8~0.92[6]。共24个项目,每一个人项目后有“是”或“否”两个选项,回答“是”,记1分,回答“否”不记分。根据被试者获得的原始分,按年龄和性别常模换算出标准T分,分数越高情绪越不稳定,反之分数越低情绪越稳定。

1.3 数据统计

使用统一的指导语,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数据经OFFICE EXCEL 2010和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频率统计、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手机媒体依赖情况

大学生对于手机媒体已经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其在手机依赖上的总均分为2.74,与理论均值2.50相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6.891,p=0.000)。为进一步考察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情况,本研究将被试所得手机依赖分数转化为标准Z分数,然后根据Z分数值的高低将手机依赖程度细分为3个等级,即高依赖(Z≥+1.0)、中等依赖(Z分为-1.0

表2 大学生手机媒体依赖基本情况

2.2 程度的手机依赖不同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分布情况

为了考察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情绪稳定之间的关系,笔者将被试在情绪稳定性上的得分转化为标准Z分数,然后根据Z分数值将情绪稳定性程度细分为3个等级,即情绪稳定型(Z≤-1.0)、中间型(Z分为-1.0

由表3可知,在大学生手机低依赖群体中,情绪稳定型高达51.1%,而不稳定型只占14.0%;在高依赖群体中,情绪稳定型只占25.6%,而不稳定型高达49.6%。卡方检验显示,不同手机依赖程度的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分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χ2=50.471,P<0.000)。高依赖群体中,情绪不稳定型的人所占比例最大;而低依赖群体中,情绪稳定型的人所占比例最大。随着手机低(无)依赖向中等依赖、高依赖发展,情绪不稳型的人数比例在升高。

表3 不同手机依赖程度的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分布情况[n(%)]

2.3 不同情绪稳定性大学生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情绪稳定性之间的密切关系,笔者分析了不同情绪稳定性大学生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情况。

表4 不同情绪稳定性大学生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

注:*P<0.05,**P<0.01,***P<0.001下同。

表4结果显示,不同情绪稳定性大学生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0.685,P=0.000)。通过两两比较发现,M稳定型

2.4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情绪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根据表5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情绪稳定性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与手机依赖各个项目之间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122~0.228,p均<0.001),与手机依赖总分之间也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247,p <0.001)。这一结果再次证明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与手机依赖之间确实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内在关系。情绪稳定型的大学生较少产生手机依赖,而情绪不稳定型的大学生则更容易发生手机依赖症状。事实上,前文143名情绪稳定型大学生中,有44名是手机低(无)依赖者,占30.8%;而170名情绪不稳定大学生中,只有12名是手机低(无)依赖者,只占7.1%,也说明了这一点。

表5 大学生手机依赖各项目得分及总分与情绪稳定性的相关性

注:“1”表示手机离身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安心做其他事情;“2”表示日常生活中会下意识地查看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来电或者未及时查看的信息;“3”表示有时候会有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或者手机振动的感觉;“4”表示手机如果没电,就会焦躁不安,不知所措;“5”表示公共场合机不离手,并会不时地“刷”手机;“6”表示拇指、眼睛经常因使用手机而感到酸痛、难受。

2.5 情绪稳定性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明情绪稳定性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笔者以大学生手机依赖为因变量,以情绪稳定性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见表6)。

表6 情绪稳定性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回归分析

注:β为标准化回归系数;R为复相关系数;R2为判定系数;△R2为校正后的判定系数。

表6显示,常数项和回归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01),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线性关系也非常显著(F=36.657,P=0.000<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建立线性回归方程。β值为0.017,说明情绪稳定性对手机依赖存在显著的正效应;判定系数R2为0.067,表明自变量情绪稳定性可以解释因变量手机依赖6.7%的变异量。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还有其他因素,这将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探讨。

3 分析与讨论

艾森克认为,情绪稳定性(N)因子是构成气质的两个维度之一。气质是一种较多受到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的个性心理特征。它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的速度、强度、灵活性等动力学方面。它的主要生理基础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通常情况下它很难改变。由此可以推断,情绪稳定性的生理基础也应是人的高级神经系统,它也应该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并且在人出生后也就基本上定型了。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情绪稳定性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决定,即“人是生就的,不是造就的”。

那么,为什么情绪稳定型的人不容易出现手机依赖?而情绪不稳定型的人容易出现手机依赖?笔者认为,与这两种情绪类型的人各自所具有的心理特征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情绪稳定型的人其情绪强度低,情绪状态始终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更多地表现出积极乐观、柔和愉快、心情舒畅、坦白自信,善于自我控制;而情绪不稳定型的人其情绪强度大,情绪状态忽高忽低,常常神经过敏、悲观消极、愤怒怨恨、压抑幻想,常作出不理智行为。前者在现实环境中能够得到足够的心理支持,因此他们不需要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去寻求依托,再加上这类人自我控制能力很强,因此不容易形成手机依赖。而后者经历的负向情感较多,非理性思维往往占主导地位,内心常感到无助和寂寞。为了逃避现实,他们便把手机这一新媒体作为躲避烦恼的港湾,在这里,他们既可以将自己社会化的脚步试探着前行,又可以回避现实中难以应对的种种麻烦和困扰,久而久之就表现出对手机的依赖。

上述分析充分说明,具有明显生物学特征的情绪稳定性特质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具有影响作用。情绪类型的稳定性与否为大致预测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提供了可能。虽然不敢断定,情绪类型属于不稳定的人在使用手机时一定会出现依赖症状,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在手机依赖程度高的群体中一定是情绪类型属于不稳定型的人居多。或者说,情绪属于不稳定型的人比情绪属于稳定型的人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这就提醒我们,在预防大学生手机依赖时,应将工作重点放在那些情绪属于不稳定型的群体身上。虽然人的情绪类型具有极大的稳固性,但也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大多数人的人格特质在30岁以后才极少变化,而在30岁以前还是有变化的可能性,并且年龄越小则其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大[7]。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所以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还是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即使是容易出现手机依赖的情绪不稳定型的大学生,也可以通过情绪训练,指导他们进行情绪管理(Emotion Management),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实现有效抑制其不稳定情绪,从而降低其手机依赖可能性。

数据显示:尽管产生手机高依赖的大学生其情绪类型有74.4%属于中间型和不稳定型,但毕竟还有25.6%属于稳定型的。同样,手机低(无)依赖的大学生其情绪类型有86%属于中间型和稳定型,但毕竟还有14%是属于不稳定型的。这说明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因素除了情绪稳定性之外,人口学变量、性格倾向性以及校园环境因素(特别是人际关系因素)也可能会对大学生手机依赖产生影响。这些都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探讨。

[1] 段晓莉,张俊涛,张玉雷.职业院校学生情绪稳定性的初步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6):102-103

[2] Jerry M. Burger.人格心理学[M].6版.陈会昌,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57-168.

[3] 戴建波.“互联网+”时代手机媒体对大学生自主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132-136.

[4] 徐华,吴玄娜,兰彦婷,等.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26-27.

[5] 李俊一,彭俊淇.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研究:以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为例[J].管理观察,2013(6):69-70.

[6] 陈仲庚.艾森克人格问卷的项目分析[J].心理学报,1983(2):211-218.

[7] 刘连龙,胡明利.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96-99.

EmotionalStabilityasaPredictorinDependenceonCellPhoneofUniversityStudents

ZHUQizhi1,LIUChuanjun2,DONGHaiyan1,ZHANGLing3

(1.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 Taizhou 2253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Propaganda,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3. Center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ant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antong 226000, China)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stability and the dependence on cell phone media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EPQ and questionnaire about the dependence on cell phone media were adopted to test 516 University students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distribution of emotional st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dependence on cell phone media has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dependence on cell phone media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emotional stabilities has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ependence on cell phone media and emotional stability is significant; Emotional stability has a positive prediction in dependence on cell phone media.

university students; emotional stability; cell phone media; dependence; prediction

2017-09-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重点课题“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学生情绪智力实证研究”(B-b/2015/03/065);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2017年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手机新媒体对青年大学生心理及行为的影响与矫治研究”(JYYB201709)

朱其志(1986— ),男,江苏宿迁人,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7.06.024

B 844.2

A

1671-7880(2017)06-0093-04

责任编辑俞林

猜你喜欢

稳定型稳定性问卷
一类k-Hessian方程解的存在性和渐近稳定性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问卷网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