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PCK框架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探究

2017-12-21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信息化培训信息技术

孙 嫘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TPCK框架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探究

孙 嫘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信息化时代下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高职教育发展中的首要任务。从 TPCK 理论框架出发, 通过文献查阅、访谈调查、专家评议等方法,总结和分析了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以TPCK理论为指导,对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系进行了描述,并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提出了相关建议。

TPCK; 高职教师; 信息化; 教学能力; 培养体系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毋庸置疑,高等职业教育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今,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其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如何面对变革谋求创新发展正是信息化时代下高职教育所面临的一项新的挑战。2010年,我国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尽管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在信息技术如何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应如何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但至今为止,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因存在诸如理论认识模糊、信息技术不足、缺乏学科关联、教学条件局限等问题而收效甚微。TPCK框架从教师的学科基础知识、教学法知识以及教育技术知识的交叉和融合方面为高职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因此,本课题以TPCK理论为出发点,在TPCK框架下构建了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探讨了培养体系的构建措施,期望以此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1 TPCK框架理论

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Shulman针对当时教师资格认证过程中忽视学科知识的现象,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这一概念,强调了学科知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一概念将学科知识(Content Knowledge,即CK)和教学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即PK)进行整合,提出学科教学知识这一新形式,其包括特定内容的教学策略和表征的知识以及学生理解和误解的知识。不过,在当时的研究背景下,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还未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因此,在舒尔曼提出的PCK概念中并没有明显的“Technological(技术)”一词,但这并不表示当时的教师上课不需要信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习以为常的传统教育技术,如黑板、粉笔、教材、挂图和模型等,已经逐步淹没在不断频繁创新的信息技术浪潮中,以至于人们难以再将其称为“技术”。 2006年美国学者Mishra和Koehler借鉴了Shulman的PCK概念思路,提出了一种将技术整合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的新框架,如图1所示,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TPCK)。在此框架中,TPCK是由学科教学法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echnol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TCK)和整 合 技 术 的 教 学 法 知 识 (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Knowledge ,即TPK )这三者之间动态整合的产物,是关于教师在具体情境中如何综合考虑学科知识、教学方法和技术支持,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案,换言之,就是把技术转化为教学问题解决方案的一种高度综合的复杂知识。

图1 TPCK框架下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2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较为薄弱

尽管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受到信息化的冲击,但部分教师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和接受度不高,尤其是一些年长的教师,早已习惯用传统的教学技术驾驭课堂,并且在其教师生涯中也取得了成功经验,而这些经验往往成为信息化教学发展中的阻力因素。还有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网络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但由于制作课件的过程比较麻烦,需要根据某特定教学情景将教材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精心设计课件,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不少教师为节约精力和时间,索性放弃信息化教学,即便有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信息化教学,也多以信息展示为主。因此,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的薄弱导致了信息化教学的偶发性和低效性。

2.2 教师的基本信息化运用能力不足

相关调查表明,目前高职教师大多能基本掌握一些常用的教学工具软件,对文字、图像、数据等进行编辑和管理,但是如何运用这些软件对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如独立进行课件开发、网页制作等方面的能力还相对较弱。大部分教师比较熟悉PPT的制作和运用,但是其他课件制作软件却用得较少。对于从网上搜集到的教学资料,通常也都是直接引用,而不会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对其进行加工。

2.3 信息化教学培训的收效较低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如基于平板电脑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微课制作、翻转课堂、智慧教育等。但是从实际情况和实际收效来看,离预期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类培训大多重技术层面,关注教师对新技术能力的掌握和应用,而忽略了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入融合,这就使得教师只是机械地掌握一些应用软件,但对于如何利用该技术来解决某一具体教学问题缺乏感性认识和理性设计,从而难以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4 信息化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设不足

尽管当前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网络共享资源库以及网络教学平台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也取得了瞩目的成效,但是这些资源主要还是针对高职生自主学习、辅助教师进行课业管理工作,而非专门服务于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信息化学习。另一方面,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相对于信息化课堂的硬软件要求还较为滞后,如机房设备陈旧,电脑配备不全,教室内网络信号不通等,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3 TPCK框架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系的描述

TPCK是基于教育对信息化技术充分运用的教育理念,重视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改革创新。TPCK 的核心是TK、PK、CK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其中任何一种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并通过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建构,最终达到新的平衡。这也是本课题尝试在TPCK框架下进行高职教师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原因。从TPCK的内涵入手,将CK、PK、TK、PCK、TCK、TPK、TCPK这六个维度与高职教育目标和高职教学特点相融合,并结合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在发展中的不足,分析整理了TPCK框架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五个维度,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促进学生信息化自主学习能力。这五个子能力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在动态的发展中相互平衡,共同构成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TPCK框架下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系

3.1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笔者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因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都是建立在设计方案之上,而教学效果是否理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信息化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问题和学习情景设计、信息化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的设计,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由教学情景问题单、教学活动设计规划、教学课件以及多媒体网络资源组成。

3.2 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在TPCK理论框架指导下,教学实施能力不同于传统教学中单纯的讲授能力和答疑能力,而是强调各个学科的相互整合、从单一的知识传递变为重视问题解决、强调学校教学与社会的连续性、强调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因此,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不仅包括讲解能力和答疑能力,还要包括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学实施策略的有效选择和运用。如利用信息技术维持学生学习热情的策略、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的传输和加工策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认知指导策略和课堂秩序管理策略。这些策略归根结底还是基于对学生探究式学习和协同学习的指导。

3.3 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在教师教学能力体系中起到中枢调节作用。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监控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和调节,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的监控因素主要是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和对教学效果的反省。但在信息化时代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形式又增加了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协作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及时反馈其学习情况。教学监控也不再拘泥于课堂监控和集体监控,而是延伸到教学情景监控和学生个体监控。这些都对教师的信息化监控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3.4 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

在信息化教学中,评价是基于学生表现的过程,用于评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其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学到了什么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技能。这与传统教学中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有着明显的差别。信息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生在如何学、学什么等方面有一定的自控权,而教师只是到督促和引导的作用。因此,信息化教学评价中还包括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且评价标准往往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和学生先前的知识、兴趣和经验共同制定的。此外,信息化教学评价也包括对网络学习资源的评价。

3.5 信息化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自主学习是信息化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自主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学生能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还是掌握获取资料和信息的能力,而这一能力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为学生创造有利的信息资源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措施

4.1 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的主体意识

教师信息意识薄弱,信息敏感度低,缺乏信息化自主学习意识等都是信息素养低下的表现。在信息化社会中,教育者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收集、整理和运用,并能在潜移默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而这些观念、方法和手段其实就是信息素养的具体表现。

如何高效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得从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出发,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对信息的一种敏感度。教师唯有意识到个人职业发展对信息的迫切需要,意识到信息对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意识到信息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推动作用,才能从主观上强化自身在信息化浪潮中“学习者”的角色,才能主动接受新观念、新知识和新方法。当然,教师信息意识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还必须在政策、培训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支持下逐步完成。

4.2 制定完善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与进修制度

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完善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与进修制度,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 高职院校需要构建与健全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与培养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并将培训与考核制度挂钩。在培养体系和培养方式的设计上,应根据教师现有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分层设计,以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教师在培训中有针对性地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同时,鼓励二级学院定期组织讲座,围绕专业背景开展教案设计、微格教学、教学观摩、教法研讨等活动。

(2) 重视校本培训。校本培训通常是对教师职业能力培训的一种最便捷的培训模式。在校本培训过程中,教师能够在接受培训的同时进行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这一培训模式可以依据学校本身的实际状况与教师水平,将学校的优势、特色以及教育技术资源充分展现出来,从而获得最理想的培训效果。

(3) 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纳入教师的职前培训,让教师们充分意识到信息化技术是教师知识能力结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具体实施中,可专门为教师开设一门信息技术类的课程,并确定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和考核要求。

4.3 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和长效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应结合国家相关教育政策,构建校级信息化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保障对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支持。鼓励教师参加不同级别的相关信息化方面的技能比赛,组织教师参与学校内部信息化教学观摩课等活动,激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热情。同时,教学评价指标也应从传统的教学督导、教学工作量转变为多元化的教师综合能力评价。例如,适当增加信息化教学课时的比重,将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纳入年度考核。在此基础上,还可将教师评先选优、职称评聘与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情况联系起来,并且通过多种奖励途径对参与信息化教学应用,以及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师给予奖励和支持。

4.4 创建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软硬件环境的建设、管理与维护是高职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条件。建议高职院校专门针对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加大对硬件环境建设的投入经费,确保教学设备的智能化,加速建设教师信息化学习交流平台和资源库,鼓励教师跨学科组建教研团队,协作完成信息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建构,从而有效促进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整体提升。

5 结语

我国高职教育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历经30余载的发展,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中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信息时代下,高职教育同样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无疑是当下高职教育发展中的首要任务。本研究目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后期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来补充完善。这将是课题组一项长期的任务,课题组也希望借此得到同行的支持与帮助,一起为高职教育的长足发展尽微薄之力!

[1] 丁薇.大学英语教师TPACK能力的培养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4):17-19.

[2] 周晓梅.基于TPCK框架的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61-63.

[3] 刘文胜.基于CMN的高职教师CDIO能力评估[J].当代职业教育,2014(8):86-88.

[4] 李海峰.TPACK框架下的教师专业素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5):25-29.

[5] 黄冬明.高中教师TPACK现状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7-41.

[6] 王文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3):67-73.

[7] 李美凤,李艺.TPCK:整合技术的教师专业知识新框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74-77.

TheSystemforCultivatingtheCompetenceofHigherVocationalTeachersundertheInformationEnvironmentBasedontheTPCKFramework

SUNLei

(School of Travelling and Aviation Service,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430074, China)

In such an era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s rapidly,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ultivate the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informationalized teaching abilit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PCK,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interview investigation and expert evaluation. On this basis,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atiates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system.

TPCK;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informationalized; teaching ability; cultivation system

2017-08-17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TPCK框架的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能力模型构建与培养研究”(16G290)

孙嫘(1978— ),女, 湖北黄冈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酒店管理。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7.06.007

G 43

A

1671-7880(2017)06-0023-04

责任编辑陈桂梅

猜你喜欢

信息化培训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培训通知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