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江南丝竹中的琵琶演奏艺术
——以顾冠仁先生《瀛洲新韵》为例

2017-12-21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丝竹新韵琵琶

林 妍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新江南丝竹中的琵琶演奏艺术
——以顾冠仁先生《瀛洲新韵》为例

林 妍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江南丝竹是中国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主要兴于江苏南部、浙江一带地区。江南丝竹中的琵琶演奏艺术在社会发展中不断进步,本文以顾冠仁先生创作的十多首新江南丝竹音乐中的《瀛洲新韵》为例,从艺术视角来分析新江南丝竹中琵琶特色演奏艺术的发展及其独特意义。以对传统的尊重作为出发点,不断推动江南丝竹音乐的创新,发扬优秀民间传统音乐文化,这对新江南丝竹音乐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江南丝竹;琵琶;《瀛洲新韵》;传统;创新

引言

江南丝竹是江南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民众基础。以竹笛、箫、琵琶、二胡、扬琴、小三弦、笙、板等为常用乐器,演奏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乐曲,反映出江南地区风调雨顺、山清水秀的特色。江南丝竹以“小、雅、细”而著称,所谓“小”,便是指乐队的规模相对小,少则三至四人,多则数十人;“雅”指听觉上给人以优雅之感,优美秀雅;“细”便指演奏风格上的细腻。然而任何事物都要在不断完善中成长、不断追求新的高度,江南丝竹也同样如此。

一、简述新江南丝竹中的特征发展

江南丝竹的传统曲目主要是表现了一种生活情绪,但每首曲目中的各乐器表现手法较为单一,曲意简单,结构冗长,旋律不够轻快,不易被青年人所喜爱。我国著名民族音乐家顾冠仁先生在尊重传统江南丝竹音乐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改进,通过富于辩证精神的扬弃,赋予了江南丝竹以继续前行的动力,使其走向了更宽广的舞台。在顾先生的新江南丝竹曲集中收录了他创作的《苏堤漫步》《清清洋山河》《瀛洲新韵》《绿野》等十多首曲目,既有具有民歌性质的题材,也有引入民歌的特征性的音调。这些新江南丝竹乐曲没有改变江南丝竹的传统风貌,却在曲目的立意上更加丰富。(1)在多首创作曲目的配器上增添了传统江南丝竹所没有的古筝、大提琴、方响等色彩性乐器为其丰富整体的音色效果;(2)对于演奏者来说,对演奏技艺方面要求更加精湛,对乐曲的情感表达方面也更为丰富,力求充分展现出各乐器的音色特点;(3)他的新江南丝竹音乐从原本仅表现小情绪的小内容的音乐开始逐渐发展为大情景、大型乐曲。在作品品质上的一次次大提升使新江南丝竹音乐受到更多群体的喜爱。笔者就其作品《瀛洲新韵》来谈一下琵琶特色演奏艺术。

二、新江南丝竹《瀛洲新韵》中琵琶演奏艺术

传统的江南丝竹中,琵琶的演奏主要是为整个表演起点缀作用,与竹笛的演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在顾冠仁先生创作改编的新江南丝竹音乐中,大胆地将琵琶作为主奏乐器,充分发挥琵琶的润腔演奏特点,演奏时通过特殊的指法使得单音震动产生余音,让音乐在流动中更具有生命力。润腔主要包括断音、装饰音、银色变化、声音造型、力度变化和节拍节奏,在江南丝竹琵琶演奏时经常使用到是装饰音、节奏节拍和断音着三种润腔法。新江南丝竹中,更多的是运用装饰音润腔法中的“滑腔”演奏法。在昆腔腔法运用中,滑腔的音调趋势为:低——高——低,昆曲研究员顾聆森先生曾这样描述滑腔:“滑”的意思就是用来形容滑腔的圆滑、流畅。滑腔在演奏过程中多以级进,故称滑进,在表演时将该强调的韵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在顾冠仁先生的代表作品《瀛洲新韵》中,琵琶充分发挥了润腔的演奏特色,将江南的韵味委婉地表现出来。该曲吸取了崇明派“瀛洲古调”的部分特殊音调,继承其清新的风格特点,同时大幅度增强了音乐的对比及张力,使古调具有了新韵。这正是“新”之所体现。把对传统的尊重作为出发点,不断推动江南丝竹音乐的创新,发扬优秀民间传统音乐文化。

《瀛洲新韵》这首作品运用了现代管弦乐作曲手法,是一首具备了叙事性和戏剧性的大型乐曲。无论从乐曲的结构(ABA)还是乐器的配置来看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听者的心情会随着乐曲而跌宕起伏。在此曲琵琶为主奏乐器,与竹笛、二胡的演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全曲引子是全奏性序奏,气势恢宏。由古筝的分解和弦的琶音引入A大段的叙事性段落。此段由琵琶领奏出忧伤的旋律,羽调式、变徵音,如泣如诉。在此曲演奏中,琵琶常使用滑腔这种昆曲腔调,要求“滑”的圆润、流畅,将韵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见谱例1)

乐队全体助奏,强调低音的渲染,悲剧气氛浓烈。琵琶接后的第一次穿插起到了乐曲的衔接作用,旋律间的渐强渐弱及左右揉弦的处理使乐曲自然流畅,把A段自然分为两小段落。在进入B大段之前的自由华彩过渡句便又由琵琶进行领奏,由慢及快的旋律、由弱及强的大篇幅扫弦、右手触弦的角度、力度及左手吟揉幅度的对比及板鼓的加入充分体现出戏剧性的特色。乐曲情绪由忧伤发展为紧张的冲突和斗争。(见谱例2)

乐队快板的16分音符、乐句旋律及连续上行模进中的半音的大幅度强弱对比、重音的多次强调、打击乐器由小件到大件渐次进入等,乐曲的戏剧性及力度的张力被体现得淋漓尽致。A大段再现时,琵琶再次领奏主题,乐曲情绪趋于平稳,整首乐曲最终还是以琵琶的琶音减慢渐弱进行处理收尾,似乎经历世事沧桑后慢慢被抚平心灵的伤痕。(见谱例3)

此曲让听众耳目一新,感受到新江南丝竹的魅力,其表现手法更为丰富,用琵琶音乐来体现出乐曲叙事性和戏剧性的特色,在艺术创新层面呈现出质的飞跃。

三、新江南丝竹中琵琶演奏的重要性与实际意义

江南丝竹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作用。在江南丝竹音乐的发展历程中,继承了原有的江南民间音乐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江南丝竹音乐特有的底蕴和风格,深受大众喜爱。江南丝竹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它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它特定的文化环境、地理位置,是在传统江南民乐上传统与发展的,演奏中各种乐器的使用也对江南丝竹音乐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新江南丝竹音乐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发挥每种乐器的长处,一种乐器自身的优势和性能,对演奏的艺术感染力是起着关键作用的。乐器自身的艺术技巧时得天独厚的,同时也决定它在江南丝竹演奏出的地位与作用。琵琶是江南丝竹音乐演奏中最重要的演奏乐器之一,正是由于琵琶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才为其在江南丝竹音乐中赢得非常重要的位置。琵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在演奏江南丝竹音乐的技法和音色等方面是极其讲究的。江南丝竹音乐的琵琶演奏时如果遇到音乐较为稀疏的乐曲时,右手就必须用音量的大小进行对比,还有音色的不同进行比较,左手要增加吟奏等方法。只有通过琵琶这样的技法演奏,才会让音乐作品更具有生命力,乐曲更加生动形象。另一方面,我们遇到音乐较为密集的曲目,在用琵琶演奏时每个音符要清晰有力,旋律强弱有序,就能达到动人的演奏效果。

我们在研究探讨新江南丝竹音乐中的琵琶演奏艺术,不仅仅是在研究演奏琵琶艺术的艺术性,更是在探讨新江南丝竹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我们只有不断对音乐进行探索和创新,才能将音乐的魅力展现出来,让大众喜爱民族音乐,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音乐。在新时代发展的今天,面对江南丝竹这种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我们只有更进一步去了解探索它,才能帮助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有利于艺术家提高艺术表演水平,有利于社会大众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扬。

四、结语

江南丝竹是美丽的江南山水及淳朴善良江南人民性格的生动写照,顾冠仁先生尊重传统,不断创新,把对传统的尊重作为出发点,不断发掘江南民间音乐元素,推动江南丝竹音乐的创新。随着民族音乐地位的不断提高,国家重视民族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院校的出现,使更多的民乐爱好者进行学习和教育,创作出更多的新江南丝竹音乐,并逐渐走向更宽广的舞台。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江南丝竹音乐也面临着很多非常严峻的挑战,具有的民间民俗生活气息越来越淡泊,如何在新江南丝竹音乐创作中运用传统音乐元素,推广丝竹音乐的传承,是我们民乐工作者一直探讨研究的问题。我们以顾冠仁先生的《瀛洲新韵》为例来探讨新江南丝竹音乐中的琵琶演奏艺术,是从乐器表现力的层面对传统江南丝竹演奏的继承与发展,从而更好地展示了江南民间音乐独特的民族韵味。

[1]姜小露.丝竹的畅想,水乡的婉歌——江南丝竹[J].音乐生活,2012.

[2]陈有觉,高雪峰.江南丝竹发源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

[3]周皓.发掘·继承·创新——江南丝竹现状与展望[J].音乐爱好者,1987(2).

[4]张念冰.旧曲新声代代相传——评2006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J].人民音乐,2006.

[5]谢征,李世军.江南丝竹研究综述[J].作家;2007.

[6]魏薇.江南丝竹中的琵琶演奏艺术[D].南京艺术学院,2005.

J607

A

猜你喜欢

丝竹新韵琵琶
通韵新韵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下)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琵琶老店琵琶声
古街新韵
七律六首(新韵)
《汉语新韵》简介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琵琶仙·寒窗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