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现状研究

2017-12-21孙启迪

长江丛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历史名人淮安市故居

孙启迪

淮安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现状研究

孙启迪

作为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的淮安市,自古名人荟萃、人杰地灵,有着丰富的名人文化和历史资源。地方历史名人资源富含了历史名人的教育功能和现实影响力,是民族的灵魂,亦是现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集中梳理淮安的历史名人文化资源,面对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将大力推动淮安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淮安 历史名人 文化产业

淮安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坐落于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的交汇点,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早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就有先民们活动的踪迹,并因发现文化遗迹“青莲岗文化”而被载入史册。夏商周时期,这里是“淮夷”“徐夷”的居住地,魏晋南北朝时期淮阴镇下“江淮之间,赤地千里”,由常年战乱带来的凄惨景象令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安定的环境直到隋唐五代时期才有所好转,被白居易誉为“淮水东南第一洲”。

淮安市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这里名人荟萃、

人杰地灵,自汉代伟大军事家、统帅韩信起,到明代浪漫主义作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再至现代中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淮安地区可追溯的历史文化名人约70余位。地方历史名人资源是一地所特有的文化资源,多方打造、集中展示、文化延伸既囊括了历史的传统性,也富含了历史名人教育功能的现实影响力,逐步提高地方文化软实力建设。

一、淮安地方名人文化资源梳理

(一)汉唐盛世,文武兼备

朝代姓名名人文化资源景点级别影响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教育意义汉韩信韩信故里、韩侯祠、韩侯钓台、胯下桥、漂母祠、漂母墓AAA兴汉三杰、汉代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军事理论家“韩信千金谢漂母”———懂得感恩枚乘河下古镇、枚乘故里AAAA汉赋家、汉赋的开创者之一“穷奢极欲是致病的根源”———批判王公贵族的生活方式枚皋枚亭、枚公河、枚里街汉赋家、枚乘之子,典故:“枚速马迟”“枚速马迟”“马上文”———作文才思敏捷三国两晋南北朝步骘政治家、三国吴国丞相“忠於为国,通达治体”———为人十分恭敬陈登政治家、三国名人、广陵太守“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少时便有扶世济民之志唐李珏晚唐宰相“发仓廪赈流民”———心系百姓

两汉时期,淮安地区居民以中原人、楚韩等国家的遗民为主,“初汉三杰”韩信受早期楚文化影响,善于谋兵、谋国、谋天下,不善谋己。一饭千金、胯下之辱、韩信点兵等成语皆与其有关,其也因“千金谢漂母”而被作为懂得感恩的教育典范,今淮安市淮阴区有韩信故里、胯下桥遗址、韩侯祠、韩侯钓台、漂母祠、漂母墓等地纪念韩信。西汉辞赋家枚乘枚皋父子善作讽谕性作品,作品主旨多劝诫贵族子弟不可过分沉迷于享乐,其出身地河下古镇因聚集了枚乘故里、吴鞠通中医馆、梁红玉祠、吴承恩故居等文化故里而在全国知名。

步骘是三国时期孙吴的丞相,驻守西陵二十年,得威信、得人心,心情宽宏。陈登因灭吕布有功而被曹操封为伏波将军,为人爽朗、智谋过人。此二人出生于淮安,但其故居等地没有保留下来。唐代李珏在任宰相期间,江淮旱,其发仓廪赈流民,将军中储备用粮低价予百姓食用度日。三人兼具扶世济民之志,为后人所赞颂。

(二)宋元明清,文人风骨

朝代姓名名人文化资源景点级别影响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教育意义宋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学习的本心是为明理,而非华丽廉布北宋著名山水画家“自号射泽老农”———反哺家乡不忘祖徐积北宋文学家、诗人“因父名石,终身不用石器”———孝顺父母梁红玉梁红玉祠南宋著名抗金女将“智略之优,无愧前史。”———勇谋并存的女英雄明吴承恩吴承恩故居AAA明代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的作者“可尽读书下书”———博览群书清关天培关忠节公祠清朝虎门销烟的爱国名将、民族英雄“孤注空教躬尽瘁”———敬业王瑶卿王瑶卿故居京剧一代宗师、教育家创造了介于青衣与花旦之间的新行当“花衫”,废除了武旦花旦必须“踩跷”的陋习。———敢于创新,破除陈规刘鄂刘鄂故居晚清著名小说家、实业家、金石家,清末四大谴责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教养天下”———从事实业,投资教育吴鞠通吴鞠通中医馆著名医学家,《温病条辨》为中国中医四大经典之一革新中医立法、完善中医理论———专注学科杨士骧杨士骧故居清廷封疆大吏“遇淮人恩礼加厚”———慷慨且关心公益

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历任临淮主簿,数遭贬谪,但文学作品香浓婉约,讲求为明理而作文,为当时学者奉为至言。师东坡而青出于蓝的廉布官至武学博士,绘画尤善山水,晚年旅居吴越间自号“射泽老农”,志不忘祖。诗人徐积三岁父殁,因父亲名字含有“石”字而终身不用石器,遇到石头,也避开以免踩到,母亲去世的时候,守孝三年,墓前哭音不绝,被当地人视为“大孝子”。

明朝吴承恩因著作《西游记》而名扬四海,地方建吴承恩故居、西游记主题公园纪念其伟大成就。清代民族英雄关天培面对英军猛攻,后壮烈殉国,编书《筹海初集》为后人提供海防资料。祖籍淮安的京剧大家王瑶卿创造了旦角艺术的“王派”,突破了京剧界多年来的陈规旧念,创新建立“花衫”这一行当。一串摇铃走四方的刘鹗,早年学医悬壶济世,写有《老残游记》,直斥官场的昏庸,为后世所赞扬,现淮安城内勺湖东南侧建有刘鹗故居。淮安区人吴鞠通革新了中医立法和理论,研究出温热性疾病的基本治疗,进一步完善了中医的基本治法,造福了百姓。吴鞠通中医馆作为历史遗迹留存下来,现位于淮安市河下古镇。杨士骧祖籍盱眙,其所在的杨氏家族是淮安四大家族之一,在地方很有声望,后为清廷的高级官吏,遇到淮安地区的人或事总是慷慨解囊。

(三)近现代时,伟人盛名

周信芳出生于淮安市,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长大,创造了京剧“麒派”,不拘泥祖法、不墨守成规,其故居现位于清江浦区东大街附近。著名雕塑家滑田友善于体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要求,创作圆雕《轰炸》,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完成浮雕《五四运动》《毛主席胸像》等多部爱国主义作品。谢铁骊在参军时期曾任新四军文工团戏剧教员,因出色的代表作《暴风骤雨》《智取威虎山》《海霞》等获得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少年时立下的志向,也是自小在淮安成长的周总理为地方留下的最广为人知的文化支柱。他的崇高品格和卓越的功勋不仅在历史记载和影视剧中有所展示,淮安地区也为其建立了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童年读书处等地,现作为国家级5A景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二、地方名人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名人意识淡化

淮安地区可追溯的历史文化名人多达70余位,但其中有故居、纪念馆等的名人不足20名。在资源开发中,一些地方名人资源长期处于一种“休眠”的状态,还有一些名人资源由于知名度不高或宣传力度不够而长期闲置或被民房征用等情况,这些都导致了对地方名人意识的逐渐淡化。

提及周恩来是家喻户晓,从正史到伟人评价,再到电影、电视剧作品、纪录片,周恩来的崇高品德和光辉人格都描绘的淋漓尽致,如拍摄纪录片《周恩来的淮安岁月》,这样的宣传增强了周恩来和淮安的联系,也提高了周恩来的全国知名度。但同时,在中医领域有着绝对权威的淮安人吴鞠通则有些落寞,尽管他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中医学家,淮安市政府也将其故居改造成了吴鞠通中医馆,但远远没有周恩来的形象深入人心,距离稍远一些的本地人也很难直接表述他与淮安之间的关系。宣传方式不到位、名人资源意识淡薄,是地方处理历史名人文化时遇到的瓶颈。

(二)重开发轻保护

悉数淮安地区名人文化资源不在少数,但可供参观、学习的却屈指可数。有的历史名人故居因靠近居民区,而出现很多晒被子、晾洗衣物等不雅的画面,有些故居在开发后疏于维护,地砖损坏、墙壁斑驳、树木腐烂等现象多有发生。还有一些设置了文艺演出场所的名人故里,在游客稀少后便随意摆放无用物品,损伤了景观形象。

这不仅仅是对历史名人资源的浪费,也是对传统文化和既往历史的轻薄。没有完善的保护名人资源的措施,缺乏历史名人的文化内涵和对国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三)文化载体建设的贫乏

“名人故居”是饱含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人文资源,淮安地区的名人故居、纪念馆多达20余个,故居文化市场已经十分成熟,因此而带来的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但不可忽视的是,尽管故居数量众多,但布局相似、形式唯一,令故居之间的雷同现象频发,无法留下深刻记忆。

基于文化名人吴承恩带来的巨大影响,淮安建立了西游记主题公园,融休闲娱乐与历史文化教育为一体,为地方提供了长效的精神文明教育方式,是城市文化发展一项有益的补充。但公园宣传滞后、缺少特色项目和风景,与其他地区西游记公园构造相似等也使其没能成为地方的一张好名片。

文创产品缺少团队化作业。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但文创产品却在近些年凸显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文创产品与以书籍、字画、扇子等为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有所区别,现有产品创意不足,形象不够生动有趣,不利于传播和延续产品的生命周期。

(四)历史名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关系甚微

中华民族的核心传统文化里富含许多历史文化名人的语录思想和生活价值观,这些名人的故事、事迹和行为作风在地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利用历史文化名人的教育功能引导地方市民,以名人事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多方对照来树立良好的传播环境,有利于成为城市特色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

韩信的“千金送漂母”、徐积的“终身不用石器”、杨士骧的“遇淮人恩礼加厚”等故事彰显着故人懂得感恩、反哺家乡的美好情结,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关天培的“孤注空教躬尽瘁”等豪言壮语,早已是地方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这些都构成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可惜的是,这些内容仅发掘和传播了一二,部分为地方市民熟知,而大部分淹没在故居的文化宣传墙上。

淮安市具有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可供挖掘和整理的有很多,地方应紧紧抓住这广阔的增长空间,牢牢树立淮安“名人故乡”“伟人故里”的发展目标,激发需求、加大供给,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1]孟英伟.淮安市名人文化旅游线路开发[J].市场周刊,2016(08).

[2]董莲玉.地方名人资源特点及其研究文献—以浙江人物为例[J].兰台论坛,2008(11).

[3]葛晓丽.淮安历史名人古建筑开发利用对策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4(21).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历史名人淮安市故居
淮安市以党建抓引领 锻造应急铁军
卫立煌故居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魂兮归来返故居
抢注历史名人故里行为的法律效力研究
历史名人身份大起底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淮安市
我国历史名人文化产业发展初探